-
上市公司賣房升級 多公司剝離房產業務股權
2016/10/13 10:56:42 來源:一財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轉讓持有的房地產公司全部股權,整體剝離房產業務,持續的上市公司賣房熱潮,正在開啟升級版模式,其中不乏一些主營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新黃浦(600638.SH)10月1轉讓持有的房地產公司全部股權,整體剝離房產業務,持續的上市公司賣房熱潮,正在開啟升級版模式,其中不乏一些主營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
新黃浦(600638.SH)10月10日公告稱,擬通過產權交易平臺,掛牌轉讓所持一家房地產公司的55%股權。這家位于上海的房產公司,名下擁有一項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房地產資產。而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務在新黃浦的營業收入中,占比高達90%左右。
新黃浦并非孤例。在此前后,中航地產(000043.SZ)、國農科技(000004..SZ)等多家以房地產為主業,或占比過半的上市公司,均已計劃整體剝離房地產業務,意欲向生物醫藥、金融、物業管理等領域轉型。然而,其中部分公司新的業務尚未形成規模,利潤貢獻度尚低。在此情況下,這些上市公司賣房度日,又還能維持多久?
賣房升級剝離房產公司股權
*ST珠江(000505.SZ)10月10日發布公告稱,將以公開掛牌的方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轉讓全資子公司三亞萬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萬嘉酒店)100%股權,以及位于三亞市三亞灣路212號的三棟別墅房產。其中萬嘉酒店去阿奴股權掛牌價2.77億元,三棟別墅掛牌價為3500萬元。
今年8月份以來,上市公司掀起了一波賣房熱潮。而根據公開信息,今年以來,已有7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房產交易公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粗略統計,8月至今,至少已有15家上市公司計劃出售房產。
隨著“賣房”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一些上市公司房產交易的力度、步伐已然升級,直接剝離從事房地產業務或持有房地產資產的公司股權。其中,中電廣通(600764.SH)、新黃浦、國農科技、中航地產等多家公司均是如此。
新黃浦10月10日披露稱,擬在上海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上海鴻泰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鴻泰房產) 55%股權,掛牌價則參考市場價,且不低于資產評估價格。鴻泰房產注冊資本6.03億元,主營業務為在批租地塊內進行房地產開發經營、租售;物業管理等,該公司擁有占地面積約 13877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 12 萬平方米的上海浦江國際金融廣場項目。
國農科技甚至不惜降價剝離房地產子公司。該公司10月10日公告稱,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二次掛牌期間,其已將作價6434.91萬元,將所持全部北京國農置業99%股權,全部轉讓給深圳市百盛通投資有限公司。而今年7月至8月,國農置業首次掛牌價為1.07億元,此次轉讓降價幅度達到40%以上。
與上述數家公司并非完全以房地產為主業不同,主營地產業務的中航地產,此前也宣布了剝離房地產業務的計劃。此前的9月30日,中航地產披露資產出售預案,擬整體出售房地產開發業務,其中包括出售七家全資、三家控股的房地產子公司,以及位于南昌的中航國際廣場二期項目。根據評估,截至7月31日,擬出售資產評估預估值合計為23.2億元。
自去年以來,盡管諸多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行情火爆,但上述上市公司擬出售的房地產業務卻效益不佳。如中電運通,其計劃出售90%股權的子公司北京金信恒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信恒通),主要資產為投資性房地產,其中房產共 6 項,總面積共 9054.57 平方米,已辦理房產證部分面積 5250.79 平方米,投資性地產總面積1.61萬平方米, 7057.43 平方米土地已取得土地證。
雖然坐擁諸多房地產資產,但金信恒通卻已資不抵債。數據顯示,該公司截至今年7月底,金信恒通總資產3443萬元,凈資產-1525萬元,營業收入、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42萬元、145.8萬元。
而新黃浦計劃轉讓鴻泰房產,業已處于虧損狀態。公告顯示,截止 6 月底,該公司總資產24.3億元,凈資產5.96億元,同期營業收入 0 元,凈利潤則虧損155萬元。而國農科技轉讓的國農置業,則已多年沒有新增房地產開發項目,唯一現存項目位于江蘇省海門市。
賣房度日還能維持多久
意欲脫手的房地產資產,雖然情況各有不同,但有此計劃的上市公司,卻大都面臨共同的處境:主業不振甚至嚴重虧損,急于借助甩賣資產保殼,或通過剝離房地產業務進行轉型。
以國農科技為例,雖然尚未到保殼的地步,但業績不佳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年報數據顯示,國農科技2015年營業收入1.2億元,凈利潤僅為124萬元,其中房地產業務收入6844萬元,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達56.82%,為其最為重要的業務。
對此,國農科技稱,該公司主要從事醫藥制造與房地產開發業務,但房地產開發業務已多年無新增項目,未來將集中資源發展醫藥業務,形成在特定醫藥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線。
新黃浦、中航地產的情況,則大致屬于同一類型。2016 年上半年,新黃浦實現營業收入7.22億元, 凈利潤1.07億元,相對于其他公司情況尚可。在2016年半年報中,新黃浦稱,今年上半年,其房產開發項目全面進入收尾階段,金融業務則是著力打造的新增長來源。上半年,新黃浦參股的中泰信托,實現凈利潤1.52億元。此外,該公司還持有華聞期貨、江西瑞奇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下稱瑞奇經紀)100%、43.9%的股權,而華聞期貨除了經紀業務,資管、投資咨詢、風險管理三大創新業務資格也已完備。
相較于上述幾家公司,*ST珠江、中電廣通情況則有些類似。今年上半年,中電運通營業收入1.48億元,凈利潤1234萬元。而在2015年,該公司凈利潤虧損1.25億元,扣非后則虧損1.28億元。
中電廣通盈利改善,與出售子公司股權密切相關。今年2月,該公司通過轉讓控股子公司北京中電廣通科技有限公司股份,消除公司虧損源,使凈利潤同比增長 1266.42%;轉讓子公司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股份,則使其獲得轉讓款 1.77億元,使現金流得到改善。今年7月,該公司已經啟動重組。
而*ST珠江也是急于保殼,并在進行重組,8月1日,*ST珠江公告稱,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置入京糧集團旗下京糧股份100%股權,交易作價24.19億元,主營業務由房地產開發轉為植物油加工及食品制造行業。
但問題在于,2016年上半年,*ST珠江的重組并不順利,此前還曾收到深交所問詢函。2014年、2015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虧損1.07億元、1.73億元。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9億元,凈利潤仍然虧損4737.05萬元,保殼已經迫在眉睫。
不過,對于這些上市公司來說,賣房度日,還能維持多久,卻是一個大大的疑問。如國農科技,其轉型的醫藥業務,目前規模甚至還不如房地產。2015年,其生物醫藥業務收入僅為4990萬元,比2014年該下降了近1200萬元,降幅達到19.47%。今年上半年,其生物醫藥收入僅為2185萬元,毛利率則同比大降29.97%,房地產業務收入則達到7970萬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
新黃浦的情況雖然稍好,但也不容樂觀,盡管已經轉型金融領域,但利潤貢獻卻并不見佳。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聞期貨凈利潤還虧損436萬元,瑞奇經紀同期凈利潤也僅有70.7萬元,中泰信托情況雖然稍好,該公司持股比例卻不到30%。
在此情況下,房地產業務仍是新黃浦主要收入來源。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房地產業務收入6.79億元,其中房地產銷售、出租合計收入6.26億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接近90%,仍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黃浦披露的鴻泰房產利潤狀況,存在自相矛盾之處。10月10日公告顯示,鴻泰房產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則虧損155萬元。但其半年報卻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為3059萬元。而除了鴻泰房產,新黃浦的其他房地產相關子公司,卻經營不濟,絕大多數處于虧損狀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