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天然氣行業對外依存度及供氣格局分析
2017/10/30 18:23: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中國正在加速步入“氣化”時代 “富煤、缺氣、少油”的資源特點導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占主導地位。原油較為依賴進口,消費量也快速增長,而天然氣消費總體處于起步階段。2016 年我國天然氣1、中國正在加速步入“氣化”時代
“富煤、缺氣、少油”的資源特點導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占主導地位。原油較為依賴進口,消費量也快速增長,而天然氣消費總體處于起步階段。2016 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為 2084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7.9%,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約 5.9%,仍遠低于全球平均的 23.8%。
2、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
2016 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 2084 億立方米。其中國內產量約 1368.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管道氣凈進口量354.21億立方米,同比增14.3%;LNG凈進口量361.45億立方米,同比增 32.6%。對外依存度上升到了 34.3%。
3、我國天然氣改革核心:定價進一步市場化、管網公平開放
我國天然氣價格過去一直采用“政府指導價”的定價模式,從全球看,我國天然氣價格整體偏高,抑制下游消費增長。與煤炭相比,等熱值的天然氣比價過高,經濟性不佳,影響了下游用戶煤改氣的積極性。這其中有我國自身資源稟賦的因素,也有價格形成機制方面的原因,對我國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煤、氣、油比價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多元供氣格局,看好鎖定便宜氣源的一體化天然氣公司
我國天然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后,天然氣消費中心也由產氣區周邊向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持續轉移,預計到 2020 年,東南沿海、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將占全國總消費量的 1/2 以上,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地區。而我國國內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進口天然氣主要是從西北通過管道進來的中亞天然氣和沿海的LNG 接收站。為了解決天然氣供需矛盾,我國目前天然氣發展提出了“海陸并舉、液氣俱重、多種渠道、保障供應”的發展舉措,我國天然氣供應格局呈現出“西氣東輸、海氣上岸、北氣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
(1)陸氣東送:西氣東輸、陜京線、川氣東送
我國四大主力氣田——四川氣田、塔里木氣田、長慶氣田、柴達木氣田的天然氣,通過西氣東輸、陜京線、川氣東送等輸送到東部沿海。近幾年,隨著川東北地區普光、龍崗等特大型天然氣田的發現,我國天然氣上游勘探開發取得了重要成就。
(2)管道進口,三方入境
我國陸上三大油氣進口管道已逐漸成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緬天然氣管線和俄羅斯天然氣管線將從西北、西南、東北三個不同方向入境。
(3)海氣登陸,民企有了大舞臺
我國 LNG 進口量逐年擴大,2008 年LNG 進口量約 46 億方,只占同期天然氣消費總量的 5.7%;到 2010 年,我國 LNG 進口量達到 129.8 億方,占同期天然氣消費總量的比例上升到12.1%;2016年我國LNG進口量達到了361億方,占比進一步上升到17.3%。
中國 LNG進口量逐年擴大,消費量占比逐年提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我國的天然氣產量大約 1300 億方左右,其中 90%為產于氣田或油氣田內儲氣層中的氣層氣。由于我國油田大部分處于開采后期,溶解氣豐度有所降低,寄望于常規資源突破性增長解決缺口的可能性小。
市場曾經給予非常規天然氣很高的期望值,但實際進展比預想的要滯后不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