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天然氣行業四大類及細分市場需求分析
2017/7/18 14:2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四大類需求齊增,城鎮用氣和發電用氣增長明顯我國天然氣消費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其中工業燃料占比 38.2%,城鎮燃氣消費量占比 32.5%,發電用量占比 14.7%,化工用氣占比 14.6%。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我國著力推進清潔能1、四大類需求齊增,城鎮用氣和發電用氣增長明顯
我國天然氣消費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其中工業燃料占比 38.2%,城鎮燃氣消費量占比 32.5%,發電用量占比 14.7%,化工用氣占比 14.6%。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我國著力推進清潔能源的使用,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優化能源結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 1.7 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 2 個百分點,預計天然氣消費量會進一步增長。
工業燃料用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工業企業將天然氣作為燃料使用氣量,二是城市中鍋爐、窯爐的使用氣量;城鎮燃氣主要是指城市和鄉鎮居民用氣量、商業用氣量以及供暖等公共服務用氣;發電用氣主要用在熱電聯產、調峰電站和分布式能源項目中;化工用氣主要是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產業鏈的用氣量,包括生產合成氨、甲醇、氫氣、氫氟酸等。
工業燃料“ 煤改氣”,能源結構優化。我國能源產業以煤為主,工業燃料中煤炭占比約 70%,遠高于歐美國家的 15%。為了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必須對工業燃料進行調整,“煤改氣”是重要的措施。在工業燃料領域天然氣發展方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優化鋼鐵、陶瓷、玻璃、石化、有色等行業的燃料結構。二是改善城市中不同工業鍋爐、窯爐的燃料結構。《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為重點,推進重點城市“煤改氣”工程,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大力推進天然氣替代步伐,替代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工業窯爐、燃煤設施用煤和散煤。《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白皮書預計,到 2020 年天然氣占工業燃料消費量比例由現在的10%提高到 15%,2030 年達到 25%。2016 年工業企業燃料用氣量 577 億立方米,預計 2020 年工業企業燃料用氣需求將達到 900 億立方米,年復合增速 10%以上。
我國工業燃料用氣量穩定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城鎮化穩步推進,氣化人口顯著增加。2016 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 57%,預計 2020年達到 60%,2030 年達到 70%。隨著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天然氣管道和用氣人口顯著增加,過去 10 年天然氣管道長度復合增速 17%,氣化人口數量復合增速 15%,城市天然氣供應量復合增速 17.5%。未來城鎮增量用氣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提升城鎮居民氣化水平,預計 2020 年達到 50%以上,2030 年達到 65%以上;二是推進天然氣供暖,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序推進天然氣供暖工程,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三是推進重點區域的氣化,尤其是京津冀和東北地區,逐漸拋棄散煤供暖的方式,加快使用天然氣作為供暖原料。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 300 萬戶以上。《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氣化率要從 2015 年的 43%提高到 2020 年 57%,天然氣氣化人口預計達到 4.7 億,用氣量將從 207 億立方米增加到 360 億立方米,城鎮燃料用氣領域天然氣消費量到 2020 年復合增速 10%以上。
我國城鎮化率穩定提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城市管道線長度高速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用氣人口顯著增加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城市天然氣供應量穩定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氣電裝機規模穩定增長,產業政策引導天然氣發電行業加速發展。2016 年,我國社會用電量達到 5.92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6.7%,天然氣裝機 6637 萬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量 3%,燃氣發電量約為 1658 億千瓦,占全國發電量的 2.9%。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 5000 萬千瓦以上,為清潔能源發展留下空間。由于燃氣發電相比較于燃煤發電不具有經濟性,以當前華東地區天然氣工業價格 3.72 元/立方米,發熱量 5500 大卡/千克動力煤價格 600 元/噸左右計算,氣電的發電成本和上網電價分別約是煤電的 2.5 倍和 2 倍。未來天然氣發電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一是加快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二是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三是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其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最受關注。根據中投顧問統計數據,截至 2016年 4 月,中國已建成投產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達到 46 個,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長沙、廣州等大中型城市,總計裝機容量達 291 萬千瓦。過去幾年由于氣價上調,電力供需寬松,氣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連年下降,2016 年以來,受氣價下調影響,多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運行良好,政府出臺相關分布式能源補貼政策,引導行業加速發展。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 年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 1.1 億千瓦以上,占發電總裝機比例超過 5%。《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白皮書提出,到 2030 年,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占總裝機比例超過 10%。《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天然氣發電建設目標,計劃于 2020 年實現氣電裝機占比超過 5%,規模達 110GW 以上,其中熱電聯產 15GW。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到 2020 年天然氣發電用氣量將從 2015年的 321 億立方米增加到 605 億立方米,2025 年達到 948 億立方米,預計年復合增速13.5%。
我國社會用電量穩定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天然氣裝機容量高速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發電用氣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天然氣發電利用小時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化工產品價格穩定,化工用氣保持平穩。我國天然氣作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尿素、純堿和甲醇。天然氣在化工企業生產成本占比較高,其中氮肥占 40-70%,純堿占30%,甲醇占 40%.由于國家對化工天然氣價格調整,優惠補貼政策相繼取消,天然氣制尿素、純堿和甲醇的成本抬高,失去競爭優勢。以尿素行業為例,2016 年由于尿素成本抬高,產品價格下降,行業盈利空間變窄,落后產能得以淘汰,行業供需關系有所緩解。盡管氣頭尿素成本較高,并不具有競爭優勢,但在國家進行供給側改革,嚴格限制尿素新增產能以及尿素面臨國內剛需和出口需求的情況下,尿素價格回升,氣頭尿素開工率有所提高,化工用氣也有望保持平穩。
尿素行業開工率有所提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尿素價格回升(元/ 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天然氣動力車船發展空間大
交通用氣增速放緩,天然氣汽車保有量穩定增加。2016 年,交通運輸行業天然氣消費量達到 267 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總消費量的 13.3%。2015 年天然氣動力車達到 500 萬輛,同比增長 13.4%。由于經濟放緩、油價下跌,天然氣相對成品油經濟優勢不明顯,增速有所放緩。在政策推動,經濟回暖,油價上漲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有望進一步增長,預計到 2020 年天然氣汽車用氣量達到 363 億立方米,年復合增速 6%。
我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LNG 加氣站建設增速放緩,未來發展有望加快。根據卓創資訊統計數據,2016 年我國 LNG 加氣站 2460 座,同比增加 195 個,從區域分布來上看,華北及華東沿海地區最多;從省份來看,山東、河北、新疆最多,其中山東 LNG 加氣站 295 座,占比 12%,增速 9.1%;河北 LNG 加氣站 240 座,占比 10%,增速 6.3%,新疆 LNG 加氣站 198座,占比 8%。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截止到 2015 年底,我國建成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CNG/LNG)加氣站 6500 座,到 2020 年要建成 12000 座,年復合增速13%,LNG 加氣站有望加快建設。
近年我國 LNG加氣站數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天然氣動力車環保優勢巨大,優先發展載貨重卡。天然氣動力車環保優勢非常明顯,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的汽車相比于其他燃料,汽車尾氣危害物質大幅減少,其中 NO 2 ,CO 2 含量分別降低 98%和 30%,PM2.5 降低 93%,聲功率僅為燃油發動機的 36%。《中國天然氣發展白皮書》預計 2020 年實現氣化車輛 1000 萬輛,到 2030 年實現氣化車輛1400 萬輛,重點推進公路網絡完善、物流發達地區使用 LNG 重卡,在港口、物流園區、礦區、廠區等有限使用天然氣汽車。
“油改氣”叫停,未來發展新型燃氣汽車。過去幾年我國機動車常采用“油改氣”方式,在原汽車增加天然氣燃料系統,一次性費用在 6-10 萬元之間。但是“油改氣”使用的車輛燃氣專用裝臵缺少有效的質量保障及檢測等原因,無法保證在用機動車“油改氣”車輛的安全性能及合法使用,2014 年質檢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油改氣”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停止在用機動車“油改氣”,加大對已改裝車輛的監管力度,支持汽車生產企業開發生產新型燃氣汽車。
油價回升,天然氣作為燃料具備經濟性。自 2014 年油價大跌以來,汽柴油價格大幅下降,經濟性有所提升。隨著未來油價回升,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經濟性會越來越明顯,就 2017 年 4 月份而言,汽油、柴油、車用天然氣價格分別為 0.19、0.16、0.15 元/百萬英熱單位,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具備經濟性。
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具備經濟性(元/ 百萬英熱單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船舶“油改氣”經驗豐富,LNG動力船市場空間巨大。我國 LNG 動力船起步較晚,由于新建 LNG 動力船成本和技術要求較高,我國普遍以改造為主,使用 LNG 和柴油混合動力。2010 年我國首艘 LNG 柴油混合動力船成功下水,至今完成改造的船舶接近 200 艘,積累了豐富的“油改氣”經驗。目前我國內河正常使用的 LNG 加注站只有 3座,嚴重影響了內河 LNG 船的使用,預計未來我國將建設更多的水上加注站以滿足需求。交通運輸部在《推進水運行業應用液化天然氣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 2020 年,內河運輸船舶能源消耗中 LNG 的比例需達到 10%以上。《中國天然氣發展白皮書》預計2020 年實現氣化船舶 6 萬艘,到 2030 年實現氣化船舶 8 萬艘,LNG 動力船發展空間巨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