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利好促進服務貿易持續穩中向好
2017/7/10 11:18: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政策利好為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下半年我國將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擴大服務貿易出口,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服務出口與進口協政策利好為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下半年我國將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擴大服務貿易出口,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服務出口與進口協調發展。
7月4日,商務部公布了前5個月服務業進出口數據。5月份,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378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1%,為近段時期以來最高增幅。同時,1~5月服務進出口逆差6887.5億元,同比擴大17.9%,逆差規模進一步擴大。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服務貿易的高速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政策利好為我國服務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推進服務貿易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擴大服務貿易出口,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服務出口與進口協調發展。
新興領域表現亮眼
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1~5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1824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5月當月,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14.1%,創下近段時期最高增幅。
新興領域服務進出口表現亮眼。1~5月,新興領域服務出口累計2845.5億元,同比增長9.4%,高于整體增速4.8個百分點,占服務出口比重為50.1%,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119.7億元,同比增長423%,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此外,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口517.7億元,同比增長77%。
"當前服務貿易的高速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長久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近期政府頻出擴大服務業開放的利好政策,使"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道路越走越寬,為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今年6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及《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指引(2017年版)》相繼出臺,被視為推動我國服務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指出,總體來看,今年我國服務貿易將呈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服貿逆差問題需辯證看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5月,我國服務業貿易逆差繼續擴大。其中服務出口5679.4億元,進口12566.9億元,進出口逆差達6887.5億元,同比擴大17.9%。逆差主要集中于旅行、運輸和知識產權使用費三大領域,而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則是主要的順差貢獻領域。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此前指出,服務貿易逆差增長加速,說明國內向國外流出的消費需求規模越來越大,是造成國民經濟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
對此,冼國義認為,"存在服務逆差不見得是壞事"。他指出,要辯證地看待服務貿易逆差。服務貿易逆差包括生產性服貿逆差和生活性服貿逆差。目前我國正處于制造業轉型階段,為實現產業升級,需要大量進口先進技術及設備。與此同時,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重心正由物質型消費轉向服務型消費,帶動了旅行、留學等服務業的增長。
李長久也表示,目前尚不必對服貿逆差過度擔憂。他指出,造成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失衡。與美國等服務業強國相比,我國的高附加值服務業所占比重明顯偏低。"若要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業,擴大進口是必經過程。有逆差很正常,現在更需重視的問題是,對于引進來的先進服務技術和理念,如何做到為我所用。"
今年3月,商務部等13個部門印發了《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將著力優化服務貿易結構,大力促進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力爭服務貿易年均增速高于全球服務貿易平均增速,有效緩解我國服務貿易逆差。
冼國義強調,下半年我國將進一步推進服務貿易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擴大服務貿易出口,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服務出口與進口協調發展。(王小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國正為實現包容性增長不懈努力
- 下一篇:一樣的PMI數據不一樣的經濟預測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