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化工高端化轉型道阻且長
2023/5/5 11:10:23 來源:中國化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幾乎人人都在說我國的氟化工產能過剩,氟化工產能是真的過剩了嗎?”這是2023中國氟化工新材料發展峰會現場代表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對此,多位專家表示,我國氟化學品中低端產能過“幾乎人人都在說我國的氟化工產能過剩,氟化工產能是真的過剩了嗎?”這是2023中國氟化工新材料發展峰會現場代表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對此,多位專家表示,我國氟化學品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還未得到徹底解決。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需要企業自身加快自主創新,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合作。
現狀:低端產能過剩,高端依賴進口
“以氟橡膠為例,我國大量氟橡膠產品集中于通用級市場,產能嚴重過剩且附加值低,但像電子級PTFE(聚四氟乙烯)、PFA(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與聚四氟乙烯的共聚物)等高端應用產品,國內需求還只能依賴進口。”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本忠說。“數據中心液冷含氟流體國內質量還不過關,需要大量進口。”北京宇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澤華也道出這一事實。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吳永明表示,在電子級化學品中,應用于光伏領域的低端品級產品目前供過于求,但用于半導體先進制程的超純品級產品國內能制造的還很少,且電子化學品供應商與芯片制造商相互脫節,協調研發體系有待加強。
他們還都點出我國各類氟化學品當前面臨的共性問題:在產品品種、加工技術、應用配方、設備配套等方面,國內企業相比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內修:改變落后觀念,加大創新力度
如何打破以上局面?專家指出,既要持續為技術創新投資,也要改變固有的研發思路。
“現在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學品生產和消費國。但我們也是歷經幾十年的科技創新,才使中低端產品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吳周安說,“要想進一步實現從并跑到領跑,就必須加大原始創新。但現在我們企業對科研的投入還遠遠不夠。”據統計,2022年我國氟化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超3%的達60%以上,超4%的達25%以上。但即便如此,其科研投入絕對額仍低于跨國公司。
“最近這幾年,許多氟化工企業都需要消耗過剩產能。與其再‘血拼’擴建擴產,不如多投入搞研發,圍繞自身發展戰略,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吳周安認為,自主創新并不意味著企業必須“自己創新”,而是要推動“產學研用”高效發揮作用,以此作為加強原始創新的有效路徑,最終實現創新鏈、技術鏈、人才鏈、金融鏈“四鏈融合”。
曾本忠補充道,從“前期制訂材料研制方案”的環節可以看出,國外企業善于利用數據庫和模擬預測手段進行產品的定制化研制和生產;而國內企業則以基于經驗的跟蹤仿研為主,以對標國外樣品性能指標為目的,幾乎是“樣品為王”。他表示,隨著國內對各類氟材料特性了解的不斷深入與積累,我國企業也可以嘗試開放視野、借鑒思路,真正實現原始創新。
外鏈:鏈接需求方,找對努力方向
目前,氟化工正積極進入以半導體、新能源、現代交通等為代表的下游產業,以下游需求倒推氟化工改革進步。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就表示,作為下游產業,她迫切期待能與氟化工行業中的電子化學品供應商建立起協同機制,加強雙方的利益綁定和戰略合作,完善配套供應鏈、緊密協調創新。
含氟電子氣體產品需要做到雜質成分少、純度高,基于這一要求以及自身氟氣氟化技術應用經驗,洛陽森藍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崔武孝針對純化工藝提出建議:在電子級氟氮混合氣的提純中要謹慎選擇純化劑的品類及其規格,以去除一些非極性雜質;在電子級三氟化氮的提純中,要合理選擇吸附劑,提高純化效率和本質安全水平。
魯瑾表示,雖然國內缺乏大型含氟電子化學品綜合型公司,但在細分產品領域也有一些企業正異軍突起。例如,派瑞特、南大光電等企業在一些滿足先進制程的品種上已經量產。
唐澤華表示,近年來,他們公司在五元環全氟環烯烴液冷流體的制造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他希望在未來,冷卻液廠家能更多地與下游聯動,在實際應用中共同探索技術進步的方向。(趙欣婕)
轉自:中國化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