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競爭情況分析
2017/9/28 15:46: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行業概況及發展趨勢1、行業市場分類及經營模式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可分為整車配套市場(OEM 市場)和售后服務市場(AM 市場)。整車配套市場是指各零部件供應商為汽車制造企業整車裝配供應零部件的市場;售后服務市(一)行業概況及發展趨勢
1、行業市場分類及經營模式
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可分為整車配套市場(OEM 市場)和售后服務市場(AM 市場)。整車配套市場是指各零部件供應商為汽車制造企業整車裝配供應零部件的市場;售后服務市場是指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零部件損耗需要進行更換所形成的市場。兩者的區別如下:
美國是北美汽車市場最大的汽車生產及消費國,其 2009 年的汽車產量為570.94 萬輛,到 2016 年達到 1,219.81 萬輛;墨西哥作為 2014 年世界第七大汽車生產國,依靠廉價的勞動力以及與諸多國家簽訂的免稅條約,吸引了諸多汽車廠商前來建廠。 2009 年墨西哥的汽車產量為 156.11 萬輛,到 2016 年達到 359.75萬輛;加拿大為 2014 年世界第十大汽車生產國。 2008 年經濟危機之后,由于人工、用電、物流導致汽車制造成本偏高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加拿大汽車制造行業恢復緩慢, 2009 年汽車產量為 149.05 萬輛, 2016 年為 237.03 萬輛。
②歐洲地區汽車市場發展概況
歐洲地區作為全球重要的汽車生產及消費市場之一,其整車制造產業體系成熟、工業技術先進,擁有諸多全球領先的整車制造廠商。自 2008 年經濟危機以來,歐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低迷,之后隨著大部分歐洲國家的經濟形勢緩慢回暖,消費市場的信心逐漸恢復,歐洲汽車的產銷量逐漸提升。 2009 年歐洲汽車產量為 1,705.73 萬輛,到 2016 年達到 2,169.96 萬輛。
2009-2016 年歐洲汽車產量的變化情況如下:
歐洲的主要汽車生產國家包括德國、 西班牙、俄羅斯、法國、英國等。
2009-2016 年歐洲主要汽車生產國的汽車產量如下:
亞太國家中,日本作為 2016 年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和老牌汽車強國,生產的汽車大量面向海外出口;韓國是 2016 年亞太第四大、世界第六大汽車生產國;印度是 2016 年亞太第三大、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泰國是 2016 年亞太第五大汽車生產國。
2009-2016 年亞太主要汽車生產國的汽車產量如下:
同時,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汽車零部件采購的全球化趨勢,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也快速增長,成為主要的汽車出口產品,其中以向美國、日本、歐盟等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出口為主。 2009 年我國的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為 254.74 億美元,到 2015 年達到 536.83 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 13.23%。
2009-2015 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情況如下:
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的車身附件產品因其質量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占據了汽車零部件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 年,我國車身附件產品的出口額為32.33 億美元,到 2015 年達 87.09 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到 17.96%。 2016 年 1-5月份,車身附件產品累計出口金額 37.2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6.25%。
2009-2015 年我國車身附件產品的出口情況如下:
(3)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市場格局
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區域集中度較高,且已形成整車制造產業周邊配套體系。我國目前的六大汽車產業集群包括,以長春為代表的東北產業集群,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產業集群,以武漢為代表的中部產業集群,以北京、天津為代表的環渤海產業集群,以廣東為代表的珠三角產業集群,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產業集群。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汽車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但行業競爭也日益加劇。國內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在發揮傳統的成本和價格優勢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自主研發、技術創新與海外市場開拓能力,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使得全球整車廠商紛紛加大對國內汽車零部件的采購,從而推動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①汽車零部件產業轉移背景下的發展機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國際整車廠商基于優化產業鏈、控制生產成本的目的,紛紛推行汽車產業全球化即整車制造全球化分工協作戰略,將汽車零部件的研發、設計、采購、銷售和售后服務環節轉移至中國。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廠商的認可,來自于全球整車廠商的訂單出現大幅上升的趨勢。未來 5-10年內,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生產大國和集散地。
②汽車零部件產業逐步實現產品升級
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數量眾多,除少數具有領先優勢的企業外,大部分企業由于受到規模小、實力弱、研發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約,不具備汽車零配件系統總成或單一系統模塊的生產能力,難以跨入零部件供應體系的金字塔頂端,僅能躋身于競爭激烈、利潤有限的低端零部件市場。面對國內勞動力成本優勢的日益削弱以及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的競爭壓力,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有必要通過強化技術開發和完善產品結構,實現向系統開發與配套、模塊化供貨方向轉變的產品升級,這將有助于國內企業提升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競爭地位并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形成長期持續的發展動力。
③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對外擴張步伐加快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了外向發展的良機。由于歐美國家汽車零部件行業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大量企業被迫停產、減產甚至破產;而與此同時,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得益于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的支持和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回暖,短期內迅速復蘇。在這一行業背景下,國內零部件生產企業紛紛尋求全球范圍內合作與兼并收購的機會,在國際市場上大量吸納優秀人才以充實研發力量,實現產業布局與技術實力的對外擴張,開拓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競爭情況
1、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
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種以整車配套市場為主的依附式發展模式,即一種以整車廠商為核心、以零部件供應商為支撐的金字塔型多層級配套供應體系,具體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已具備一定的產品創新能力、多車型配套、多市場供給能力,同時與整車制造商進行同步開發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隨著零部件行業技術、質量水平的提高,我國已成長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出口企業,它們憑借較高的技術、質量水平以及先進的管理,從“單一零部件供應商”轉變為“模塊化、輕量化、集成化零部件供應商”,逐步打入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鏈。根據萬得資訊數據顯示, 2014 年國內生產遮陽板、中央控制器和座椅總成的主要內外資企業分別有 10 家、 10 家和 43 家,其中內資企業在遮陽板、中央控制器細分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合資及外資企業則在座椅總成細分市場具備一定優勢。
總體來看,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呈現出以下市場格局:少數實力較強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占據大部分整車配套市場;而多數零部件生產企業,由于受到生產規模、技術實力及品牌認同度等因素的制約,僅能依靠價格、成本優勢爭取部分低端的整車配套市場(OEM)和售后服務市場(AM),在整個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2、行業內主要企業及其市場份額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具備總成生產實力的企業較少,其中大多數為二、三級供應商,與江森自控、佛吉亞、博世等國際知名供應商相比,經營規模和技術實力相對不占優勢。通常情況下,國內汽車零部件優勢企業僅在某一特定零部件制造領域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3、行業進入壁壘
(1)穩固的客戶合作關系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產業分工協作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汽車產業正逐步向生產精細化、非核心業務外部化、產業鏈配置全球化、管理機構精簡化的方向演變和發展,全球整車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相互依賴不斷增強;同時,出于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的需求,整車廠商往往對其配套供應商的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及其安全性能、同步和超前的技術研發實力、后續支持與服務等設置了嚴格的標準,因此一旦雙方確立合作關系,整車廠商通常不會輕易更換為其提供配套零部件的供應商。
(2)產品同步開發能力
隨著汽車消費需求向多元化、個性化、時尚化的演變,每一新車型的市場生命周期正呈現出縮短的趨勢,這對整車廠商設計研發新車型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應對消費市場快速多變的需求,基于整體系統設計與整體解決方案的同步開發模式應運而生,并迅速成為全球汽車工業的主流發展方向。由于受到技術開發水平的局限,國內具備與整車廠商同步開發實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僅為少數。但就行業發展趨勢而言,零部件供應商必須盡可能參與整車開發環節,否則將因逐漸遠離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而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3)嚴格的質量體系認證
通常情況下,全球整車廠商對于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的選擇,往往建立有一整套嚴格的質量體系認證標準。首先,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通過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汽車協會組織制訂的零部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后方可成為整車廠商的候選供應商;其次,整車廠商按照各自建立的供應商選擇標準,對零部件供應商的各個生產管理環節和制造工藝進行現場審核并評分;最后,在相關配套零部件進行批量生產前還需履行嚴格的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和生產件批準程序(PPAP),并經過反復的裝車試驗。
(4)資金門檻
汽車零部件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其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行業競爭也較為激烈。為了滿足整車廠商的及時供貨要求,擴大生產規模,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等等,零部件供應商需要加大廠房與設備投資,維持必要的原材料及產成品庫存,因此,資金實力成為供應商的行業進入門檻之一;另外,由于全球汽車工業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國內外整車廠商往往占據一定的談判優勢,其信用期限相對較長,零部件供應商如不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將因不能承受資金壓力而難以為繼。
(5)管理水平
當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市場需求趨向于小批量、多批次,促使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原材料采購、生產運營、市場銷售等環節逐步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以應對存貨及經營風險。只有具備全面出色的系統化管理能力,零部件供應商才能夠保證原材料及產成品的質量穩定和供貨及時、持續。突出的管理水平源自于高效的管理團隊和持續不斷的管理技術革新,行業新進入者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高效的管理團隊和有序的管理機制。
4、市場供求狀況及變動原因
(1)市場供應及其變動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穩步攀升,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整體實力也大大增強。截至 2015 年 10 月,我國汽車零部件和配件制造企業達 12,093 家5。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通過實施技術引進、合資合作、自主發展、多元化投資等系列措施,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產品質量、技術及管理水平均有較大提高,現已基本能夠滿足國內乘用車部分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需求;一批民營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在某些零部件生產領域內逐步占據領先的市場地位,少數龍頭企業甚至成功跨入國際市場。
(2)市場需求及其變動原因
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市場需求來自于整車配套市場(OEM)和售后服務市場(AM)。在全球消費需求穩定增長以及我國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帶動下,我國汽車零部件產品的市場需求增長顯著。
①國內整車配套市場
由于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廣大二、三線城市和地區的汽車保有率明顯偏低,未來一定時期內,居民首次購車的消費需求仍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此外,國內現有的存量汽車在一定周期以后將轉化為龐大的新車置換需求,因此,我國整車行業在較長時期內仍將維持穩定增長,并有力地帶動零部件行業同步發展。
②零部件出口市場
汽車零部件一直是我國汽車類產品出口的主力軍,雖然受到 2008 年全球經濟危機及美國汽車巨頭大幅減產等因素的影響,但隨著全球經濟刺激政策效果的顯現和市場消費信心的恢復,國內零部件行業迅速回暖。當前全球經濟的持續復蘇、國際分工體系及產業轉移趨勢的確立將進一步刺激國內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需求。
③售后服務市場
截至 2015 年底,國內汽車保有量達到 1.72 億6輛,較 2013 年的 1.37 億輛增加 25.55%。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為汽車零部件的售后服務市場創造出新的發展契機。
5、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汽車零部件行業利潤的變動趨勢主要受到下游整車市場價格和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一般而言,新車型和改款車型上市初期,由于銷售價格較高、利潤空間較大,為其配套的零部件亦可達到較高的盈利水平。但替代車型的推出迫使原有車型降價,會使整車廠商為保證一定的利潤水平而要求配套零部件的價格下浮,以此類推,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體系各層級供應商的盈利空間都會受到擠壓。就原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而言,由于近年來鋼鐵、橡膠、化工產品等原材料的價格波幅加劇,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成本消化和經營風險控制能力受到一定挑戰。不過,一級供應商和部分行業內領先的二級供應商由于具備較強的同步開發和服務支持優勢,且與整車廠商建立有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因此具有較強的成本向下游轉移的能力。
汽車零部件行業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生產企業才能超過盈虧平衡點實現盈利。當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單位產品成本降低,企業就能獲得較高的利潤水平。
從行業利潤的波動幅度來看,由于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位于汽車產業鏈的中游,其對終端市場需求波動的敏感度低于下游整車企業,因此毛利波動的空間相對較小。此外,零部件供應商可通過擴大業務領域和客戶覆蓋面降低非系統風險,如提高出口或售后服務業務的比重、減少對單一客戶的依賴等;而在細分領域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零部件供應商,憑借其較強的議價能力和與客戶的長久合作關系,抵御下游市場需求波動的能力更強,面對系統性風險時遭受的損失也相對較小。
2007 年以來我國整車及零部件行業盈利水平的波動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與上、下游行業之間的關聯性和上下游行業發展情況
汽車零部件行業處于整個汽車產業鏈的中游,其上游產業為鋼材、塑料、化工、橡膠等,下游則為整車廠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應商。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上游行業來看,汽車零部件原材料的價格主要由鐵礦石、石油、天然橡膠等資源類大宗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近年來由于受到資源類商品價格頻繁波動的影響,鋼材、橡膠、塑料及其它化工材料等原材料的價格亦出現大幅波動,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產成本及生產經營的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從下游行業來看,受益于國內外整車行業的發展和汽車消費需求的增加,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由于零部件生產企業的下游客戶主要為國內外整車廠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應商,客戶集中度較高,因此零部件企業在與下游客戶的談判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但對于部分在某一細分市場內占有技術優勢和領先地位的零部件供應商,由于其在與客戶的商務談判中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因此具備一定的向下游轉移成本的能力。
(四)產品進口國的有關進口政策、貿易摩擦及市場競爭格局
1、主要進口國的進口政策及貿易摩擦
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市場主要為美國、德國、日本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其具體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汽車零部件包括遮陽板、頭枕和頂棚中央控制器等車身附件,出口市場主要為美國、德國、英國及韓國等。前述產品進口國的進口政策及貿易摩擦情況說明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主要進口國同類產品的市場競爭格局
遮陽板、頭枕和頂棚中央控制器等,其中,主導產品遮陽板的出口規模及國際市場占有率較高;頭枕和頂棚中央控制器作為重點拓展產品,其國際市場的擴張也較為迅速。目前,出口產品大部分面向北美、歐洲及亞太地區,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為主。
2016 年公司出口收入的區域分布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北美市場競爭格局
北美地區是全球范圍內重要的汽車生產消費市場,居于行業領導地位的跨國整車及零部件制造商基本上全部在北美投資建設有生產基地。近年來,由于北美當地勞動力成本高昂和進口配件技術含量提升,北美零部件企業逐漸將零部件的生產制造環節向亞太地區轉移,部分零部件供應商關閉了當地工廠,并通過裁員、減產等方式縮減生產規模和控制經營成本,轉而在亞太等地區擴大產能,直接造成北美地區對海外零部件進口需求的增加。
美國作為北美地區整車制造產業的支柱力量,每年進口大量的汽車零部件。 2009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金額為 72.77 億美元,占比11.47%,到 2015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金額達 182.07 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 12.68%,復合增長率達 16.51%8。
2009-2015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由于整車制造涉及的零部件種類繁多,因此全球除少數整車配套廠商同時在多項細分領域具備領先優勢以外,大部分企業僅在特定或少數細分領域具有競爭優勢。 2015 年北美 OEM 市場前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中,麥格納、江森自控、大陸公司、佛吉亞等的部分業務涉足汽車內飾產品。
2015 年北美 OEM 市場前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歐洲市場競爭格局
歐洲地區作為全球重要的汽車生產及消費市場之一,其整車制造產業體系成熟、工業技術先進,且幾乎集中了全球領先的整車制造廠商。 2016 年上半年,歐洲地區共擁有 296 家整車組裝及生產工廠9。與此相應,以整車廠商為核心的周邊地區匯集了眾多的零部件配套生產企業,整車廠商所需部分其它原材料及部件則來自于全球其它國家及地區。歐洲地區領先的汽車制造業為公司實現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張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公司對歐洲地區的出口產品以遮陽板、頭枕為主,頂棚中央控制器的銷售規模相對較小。
2015 年歐洲 OEM 市場前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作為傳統的汽車工業強國,德國的汽車工業是其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2016 年德國的整車產量為 606.26 萬輛,同比上升 0.49%,仍為全球第四大整車生產國10。與此相應,德國零部件行業在產業布局、過程控制、技術創新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尤其是發動機電子系統、車載媒體、鍛造及沖壓件等領域更是在全球居于領先地位。目前,德國零部件產業不僅可以滿足國內龐大的整車生產需求,同時還可承接大規模的出口訂單。 2014 年德國零部件產業銷售規模超過 733 億歐元,同比上升 5%。德國零部件約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于國外市場, 2014 年出口銷售 274 億歐元,同比上升 8%11。
西班牙汽車制造產業較為發達,其主要面向出口市場。由于消費信心不足和信貸緊縮, 2012 年西班牙整車銷量及產量均同比下滑,整車產量 197.92 萬輛,同比下降 16.6%; 2013 年西班牙整車產量企穩回升,達到 216.33 萬輛,同比增長 9.3%; 2014 年整車產量達到 240.30 萬輛,同比增長 11.10%; 2015 年整車產量達到 273.32 萬輛,同比增長 13.70%; 2016 年整車產量達到 288.59 萬輛,同比增長 5.59%12。 2014 年西班牙對外出口整車總計 204 萬輛,同比增長8.51%,占汽車總產量的 84.89%13。
法國僅次于德國、俄羅斯、西班牙,現為歐洲第四大汽車制造國,其汽車產業主要面向出口市場。 2014 年,法國整車廠商生產的 79%整車出口至其他國家,以市場銷售規模計算,法國的整車配套市場(OEM)和售后服務市場(AM)規模均排名歐洲第二。 2016 年法國的整車產量為 208.20 萬輛,同比增長5.69%14。近年來,法國整車產業專業外包生產對零部件供應商的依賴度日益提升,目前零部件制造及服務成本已占到整車生產成本的四分之三。法國整車配套市場(OEM)和售后服務市場(AM)產品以動力傳動設備、懸掛系統、車身及內飾、車輛檢測維修儀器等零部件為主,且行業開放程度較高,德爾福、偉世通、江森自控、李爾等諸多大型跨國集團占據其市場主導地位15。 2014 年,法國整車配套市場(OEM)規模達到 133 億歐元,售后服務市場(AM)規模為23 億歐元16。
(3)亞太市場競爭格局
日本僅次于中國、美國,現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制造國, 2014 年-2016 年日本的整車產量分別為 977.46 萬輛、 927.82 萬輛、 920.46 萬輛,同比分別上升1.50%、下滑 5.08%、 下滑 0.79%17。日本約有一半的整車產量向海外出口, 2014年整車出口規模達到 447 萬輛,占當年國內總產量的 48.13%18。日本汽車產業經過長期發展,零部件配套供應體系已相對完善,具有顯著的產業集群優勢,以電裝國際、愛信精機、日本矢崎為代表的日本整車配套廠商已形成較高的產業集中度和產品專業化水平,加之較早參與國際化競爭,因此普遍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由于日本整車或零部件產品的開發、設計及生產組裝足以與歐美企業抗衡,故日本企業對零部件進口的依存度很低,且以汽車零部件附件、活塞、汽車音響及輪胎等進口為主,亞洲、歐洲、北美是其主要進口地區19。韓國作為全球第五大汽車制造國,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的整車產量分別為 452.49、 455.60 和 422.85 萬輛20; 2015 年韓國汽車出口數量為 297.41 萬輛,占當年國內總產量的 65.28%。韓國的零部件產業亦居于世界先進水平, 2015 年韓國零部件進出口額分別為 46.75 億美元和 255.50 億美元21。韓國汽車零部件的90%以上由本國廠商提供,進口規模較低。現代 MOBIS 為韓國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 2015 年在全球整車配套市場(OEM)的零部件銷售規模達 262.62 億美元。近年來,德爾福、偉世通、 TRW 和江森自控等國際零部件集團先后進入韓國,成為當地市場的重要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