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全球多晶硅產業概述及價格走勢分析
2017/7/28 12:49: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國際多晶硅產業概況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熔融的單質硅在過冷條件下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形態排列成許多晶核,如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結合起來,就結晶成多晶硅。利用價值:從目前國際太陽電池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一、國際多晶硅產業概況
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熔融的單質硅在過冷條件下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形態排列成許多晶核,如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結合起來,就結晶成多晶硅。利用價值:從目前國際太陽電池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其發展趨勢為單晶硅、多晶硅、帶狀硅、薄膜材料(包括微晶硅基薄膜、化合物基薄膜及染料薄膜)。
據硅業分會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球多晶硅有效產能為40.2萬噸/年,較2014年的43萬噸/年凈減2.8萬噸,這主要是由于去除了部分落后以及無效產能所致。2015年全球多晶硅產量達到35萬噸,同比增長16.7%。其中中國產量為16.9萬噸,同比增長28.0%,占全球的47.1%;韓國產量為7萬噸,同比增長34.6%、占比達到20%,僅次于中國排在全球第二位;美國產量為3萬噸,同比減少48.7%;德國產量為5.5萬噸,較2014年略增。全年全球前6大多晶硅企生產業(江蘇中能、德國Wacker公司、韓國OCI、美國Hemlock、美國REC公司和中國新特能源)總產量達22.6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64.6%。從國際多晶硅企業的產量情況可以看出,目前在產多晶硅企業基本維持滿產狀態,全年平均產能利用率達到87.1%。
未來幾年我國將有超過16萬噸的多晶硅產能投產,未來我國多晶硅的自給率將進一步提高,光伏行業“兩頭在外”的窘境,在多晶硅這頭將會得到改善。
二、全球廠商爭涉多晶硅生產
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韓國多晶硅生產后來者居上,相繼超越傳統多晶硅生產大國日本、美國和德國,位居全球前兩位,美國多晶硅受反傾銷、反補貼終裁影響,產量下滑至4萬噸左右,而韓國多晶硅快速彌補空缺,全年產量攀升至6.2萬噸左右。一些新興企業,如中東地區也憑借其能源優勢快速崛起。全球電子級多晶硅生產仍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和德國幾個國家,而太陽能級多晶硅則轉至中國和韓國。
不過,多晶硅行業產業集中度略有下降。江蘇中能、德國Wacker、韓國OCI和美國Hemlock產量約為19.4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57%,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主要是近幾年全球涌現一批萬噸級多晶硅企業,如中國特變新能、洛陽中硅、大全新能源、亞洲硅業、四川永祥以及韓國HKSilicon、韓國韓華等,這些企業憑借后發優勢,正在沖擊原有產業發展格局。
三、2015年國際多晶硅價格分析
多晶硅價格第一輪暴漲發生在 2005-2008 年,其背景是歐洲光伏市場需求出現 爆發式增長,2008 年西班牙市場的高增長將需求推到高峰。當時具備生產能力的企 業主要是被七家國際大廠以及少數國內老牌半導體材料廠壟斷,產能和短期供給量 有限,完全是賣方市場。多晶硅價格迎來快速上漲,從 2003 年的約 35 美元/公斤持 續上漲到2008年瘋狂狀態的400~500美元/公斤。當時擁有多晶硅生產線的廠家猶如擁有印鈔機,行業暴利到比賣白粉還要賺錢,投資1年多就可以回本。萬眾矚目的暴利行業受到了資本的擁簇和扎堆,2008 年國內涌起一股投資多晶硅的熱潮。但同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由于財政吃緊,西班牙降低了補貼力度,需求的蒸發使得多晶硅價格從2008年3月見頂后即扭頭下跌并一路狂瀉,2008-2009年價格底部區間在40美元/公斤,價格體系坍塌,讓國內許多剛著手新建廠的企業措手不及。
2003~2009 年多晶硅價格歷史走勢圖(美元/公斤)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多晶硅價格第二輪暴漲發生在 2010 年,8 月以后到年底漲價趨勢明顯,一年之 內國內多晶硅價格漲幅接近翻倍,高點至90 美元/公斤。其背景是 2010 年世界經濟 形勢好轉,德國和意大利的光伏補貼政策具備了誘人的投資回報率,再次刺激了光 伏市場需求,同時由于補貼下滑帶來的搶裝行情明顯。景氣度的回升帶來對多晶硅 需求的恢復性增長,而從供給側看,雖然 2008 年涌現了一批多晶硅投資熱潮,但由于多數廠家屬于跨行業背景經營且首次投運無運行經驗,從開工到竣工到量產時 間跨度大,因工藝不成熟導致調試過程慢和開工負荷率低。據統計,多數 2007-2008 年開工的企業真正具備量產能力的時點分布在2010 年下半年到年底以及 2011 年上半年。而正當越來越多國內廠家具備量產能力時,又恰逢 2011 年歐債危 機,歐洲光伏主導國家紛紛縮減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力度,市場需求的衰退再次帶來 多晶硅價格下滑。在 2011-2013 年間,多晶硅行業面臨了漫長而痛苦的去庫存調整, 最低迷時售價與所有廠家的生產成本倒掛,大量二三線企業進入停產檢修技改,其 間不乏有破產徹底退出的。
2010-2014年全球多晶硅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市場上,2015年年初光伏終端需求疲軟,導致硅片直到組件環節價格一路下滑。其中156mm多晶硅片周均價從2015年1月初0.872美元/片緩慢下滑至2015年6月底的0.804美元/片,跌幅為7.8%,隨后光伏市場逐漸回暖,硅片價格一路溫和上漲至2015年12月底的0.86美元/片,增幅為7%;由于上半年本不屬于安裝高峰,故多晶硅電池片從2015年1月初的0.319美元/瓦下滑至5月底的0.29美元/瓦,跌幅為9.1%,隨后受益于下游安裝高峰到來,多晶硅電池片價格率先反彈,一路上漲至2015年12月底的0.337美元/瓦,漲幅為16.2%;晶硅組件周均價從年初的0.617美元/瓦一路緩跌至2015年12月底的0.555美元/瓦,跌幅為11.2%。
2015年我國多晶硅全年均價為12萬元/噸,同比大幅下跌24.4%。2015年我國多晶硅現貨價格全年呈“一路下跌”的走勢,2015年1月初的14.44萬元/噸一路下滑至2015年12月底的10.62萬元/噸,跌幅高達26.5%。
2013年下半年開始,受多晶硅“雙反”預期及初裁、終裁等具體措施影響,價格整體微幅回升,直到上漲到2014年3月初的16.7萬元/噸,隨后受國內下游應用啟動緩慢以及“暫停加工貿易”公告出臺后引發的“加工貿易突擊進口”影響,國內多晶硅需求明顯減少,多晶硅產業遭受嚴重沖擊,多晶硅價格又被迫下調與進口多晶硅競爭市場份額,下跌至2014年底的14.8萬元/噸,較2014年3月初大幅下跌11.4%。進入2015年以來,雖然下游光伏硅片電池片環節價格逐漸回暖,但受制于國外進口的量價雙重壓力,國內多晶硅企業為了降成本保生存,不得不滿產甚至擴產,再加之2014年突擊進口導致大量的積壓庫存延續到2015年,因此國內供應量全年一直維持充足狀態,故總體供應過剩是導致價格一路下跌的根本原因。
2015年多晶硅現貨平均價格($/W)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硅片和電池片現貨平均價格($/W)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晶硅組件現貨平均價格($/W)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未來全球多晶硅行業發展的趨勢分析
多晶硅產品價格未來仍將承壓。
雖然當前多晶硅產品價格幾乎已經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但由于存量多晶硅仍在持續優化,而增量也在蠢蠢欲動,全球多晶硅供過于求的發展局面在未來兩三年內不會得到有效緩解。一方面存量多晶硅仍有發展空間,國外多晶硅企業可通過多晶硅長單“紅利”保持比較優勢,而國內現有多晶硅企業在當前價格下大多也可保證現金流為正,并在積極技改降本,在多晶硅投資沉淀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其退出意愿不強。另一方面,增量多晶硅仍在擴大,由于多晶硅投資的后發優勢,后進入者往往能享受到更多多晶硅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如布局、投資、技術、人才等,一些企業正利用在西北地區循環經濟帶來的低能源成本建設多晶硅工廠,而現存的多晶硅企業也在通過優化生產工藝增加產能。因此多晶硅價格除了受平價上網的降本影響外,還將受到供需關系影響。預計未來幾年,部分萬噸級以下的多晶硅工廠將由于財務壓力,逐步停產整合退出,而國外多晶硅企業預計在長單紅利逐步消褪后,業務由于持續的低利潤而受到股東壓力,也將逐步尋求整合,屆時多晶硅產業將步入成熟發展期。
改良西門子法仍將未來三年的主流。
雖然從理論上看,流化床法生產工藝成本低,但從實際情況并不樂觀。一是現有企業流化床法生產成本仍較改良西門子法高,如美國REC公司萬噸級工廠的顆粒硅現金成本仍在12美元/公斤以上,而大全新能源的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成本降至9美元/公斤以下,新建的企業成本更低。二是顆粒硅生產工藝仍較改良西門子復雜,如美國MEMC與三星合資新建的萬噸級投產時間已比預期時間晚2年,至今仍未達產,而新建的使用改良西門子法技術的萬噸級工廠在15個月以內投產已是常態。三是在面臨流化床法或改良西門子法決擇時,重心還是傾向改良西門子法。如德國Wacker公司從2000年開始研發流化床法,并于2006年實施產業化生產,但其在后續無論是2009年在德國農特利茨新建的工廠還是2011年在美國田納西州建設的工廠仍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工藝。這三家企業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使用流化床法生產顆粒硅的企業,因此,當前的流化床法生產工藝仍有待技術進步,改良西門子法憑借其成熟的生產工藝,將主導未來幾年多晶硅投資和生產。
全球多晶硅生產將進一步向中國靠攏。
中國多晶硅企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基本上全面掌握萬噸級多晶硅系統集成技術,系統投資大幅降低,目前千噸投資已降至2億元/千噸以下,工藝技術得到極大優化,物料基本上實現閉路循環,新建工廠綜合電耗和還原電耗已可降至70 kwh/kg和48 kwh/kg,在生產布局得到合理優化的情況下,綜合成本已可降至10美元/千克以下。同時,通過這幾年的積累,我國多晶硅產品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已基本可滿足太陽能電池生產需求,雖然外國企業優在質量控制,但中國企業性價比更高,產品競爭力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預計到十三五末期,隨著國外企業長單逐步到期而使得紅利消退(如Wacker僅2014年獲得的長單調整獲得的預付款和違約金就超過2億歐元),國外多晶硅企業優勢將會逐步喪失,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將可完全實現進口替代,并轉而帶動半導體級硅料的突破。
部分多晶硅企業將逐步向下游硅片環節延伸。
由于多晶硅生產彈性較小,需要常年保持在平穩運行狀態,但其下游光伏市場則受政策影響,季節性波動較為明顯,因此多晶硅生產特點難以適應當前光伏市場發展,極易由于堆高庫存而給價格承壓,因此很多硅料企業逐步往下游硅片環節延伸,通過一體化方式對沖市場波動對產業帶來的影響。從半導體多晶硅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看,由于其下游的半導體市場也呈現明顯的周期性,為對沖市場波動,傳統的七大多晶硅企業除了REC和日本Tokuyama外,其他硅料企業與半導體硅片廠家均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如Wacker、MEMC、三菱和住友旗下就分別有全球前四的半導體硅片廠,而Hemlock則由全球最大的兩家半導體硅片企業信越半導體和三菱住友參股。2015年7月份之后,太陽能級硅片價格隨著下游市場需求增大,回升較為明顯,而硅料價格仍處于下行區間,硅料和硅片一體化的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比僅有硅料企業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