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多晶硅料行業產能及進口空間分析
2017/7/6 17:46:36 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多晶硅產能擴張繼續,進口替代空間大我國多晶硅產業已具規模效應。2016 年全年,我國多晶硅有效產能約 21 萬噸/年,產量達到 19.5 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15.4%,較 2014 年更是大幅增加 47.7%。分季度產量數據來看:一、多晶硅產能擴張繼續,進口替代空間大
我國多晶硅產業已具規模效應。2016 年全年,我國多晶硅有效產能約 21 萬噸/年,產量達到 19.5 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15.4%,較 2014 年更是大幅增加 47.7%。分季度產量數據來看:1 季度產量 4.97 萬噸、2 季度產量 5.04 萬噸、3 季度產量 4.77 萬噸、4 季度產量 4.76 萬噸。國內多晶硅產業的規模相對集中,2016 年位居前三位的江蘇中能、新特能源和洛陽中硅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 55.6%,年有效產能在萬噸以上的中能、新特、中硅、大全、永祥、亞硅、賽維等 7 家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 80.7%,這幾家企業在規模、技術、成本和質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代表了國際先進水平。
2013-2016分企業多晶硅產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年分月份企業多晶硅產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年全國多晶硅產能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多晶硅行業進口替代空間仍大。相對于“硅片-電池-組件”產業鏈來說,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光伏行業發展前期,國內多晶硅產量在全世界的占比不超過 10%,導致國內光伏企業長期受制于海外硅料企業。后來,國內企業開始逐漸布局多晶硅產能,國內的多晶硅產量也不斷提高,2016 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為 19.5 萬噸,在全世界多晶硅產量中占 50.3%。隨著近幾年國內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多晶硅產量在世界總產量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從 2013 年的 34%已經提升到了 2016 年的 51%。預計未來中國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提升,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止 2017 年 2 月底,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為 17 家,有效產能共計 22 萬噸/年,較 2016 年底凈增 1 萬噸/年,主要來自新特能源、洛陽中硅等技術改造擴產和優化產能釋放。根據其他多晶硅生產企業的擴產進度來看,預計截止 2017 年中,國內多晶硅年產能將達到 25 萬噸/年左右。
雖然我國多晶硅產量不斷增加,但是多晶硅進口量依舊居高不下。據海關數據統計,2016 年全年累計進口多晶硅達到 141022噸,同比大幅增加 20.6%。月均進口量超過萬噸,其中 12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創歷史最高紀錄,達到 14449 噸,環比增加 6.4%,同比增長 38.3%。雖然國內多晶硅產量在國內多晶硅消費量中的占比逐漸提高,但是相對于光伏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多晶硅的進口替代空間較大。隨著國內光伏行業的持續發展,國內多晶硅料生產企業與國外企業在技術上以及成本上的差距將會逐漸減小,未來多晶硅料的自給率將會不斷提高。
中國市場份額不斷增加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年中國多晶硅產量將達到 22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0-2016 多晶硅產量/ 進口量(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0-2016多晶硅國內產量與進口量百分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改良西門子法占主流,未來流化床法值得關注
目前生產多晶硅的主要方法是改良西門子法,原理是在 1100℃左右的高純硅芯上用高純氫還原高純三氯氫硅,生成多晶硅沉積在硅芯上。改良西門子法,顧名思義,就是在傳統的西門子法上進行的改進,與傳統的西門子法相比,改良西門子法在生產過程中能耗較少,減少污染,同時還可以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伴隨產生的大量氫氣、氯化氫、氯化硅等副產品。改良西門子法是目前生產多晶硅最為成熟、最可靠、投產速度最快的工藝,其他工藝很難在短期內取代其地位。
改良西門子法工藝簡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生產多晶硅的成本在不斷下降。能耗指標是影響多晶硅成本的關鍵數據,2007 年,我國采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電耗為每公斤 180 多度,目前已經降到了 60 度以下,能耗降到了行業起步時的三分之一以下。
2014/05-2017/04 光伏級多晶硅價格趨勢(單位:美元/ 千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不過雖說目前改良西門子法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該工藝已經幾乎將物耗、生產效率等方面的優化做到了極致,在沒有突破性發展的前提下,生產成本的降低已經進入了瓶頸期。面對這種局面,流化床法多晶硅制造工藝將會被各大企業所關注,希望能從新的方法上入手,尋求進一步的降本空間。
流化床法是以硅烷或氯硅烷作為硅源氣、以氫氣作為載氣,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反應,在流化床反應器內預先放置的硅籽晶上進行生長;隨著生產進行,從流化床底部不斷排出長大的顆粒硅產品,同時從頂部添加適量的硅籽晶,單次持續運行時間可長達幾千小時。現有的工業實踐表明,與改良西門子法相比,流化床反應器的生產能耗極低,床內大量運動顆粒提供的充足反應面積可以獲得很高的沉積效率,能夠連續化運行的生產模式對于提高生產效率十分有利,同時顆粒狀產品利于下游使用,在多晶鑄錠環節或單晶拉制環節中,相比于塊狀硅能夠提高裝料量 30~40% ,可以顯著降低硅片制造成本。
流化床法工藝簡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企業的關注與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流化床法有望在未來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根據 2017 年 2 月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預測,到 2025 年,流化床法在多晶硅生產技術市場占比有望達到 10%。
2016-2025年多晶硅生產技術市場占比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