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煤化工:上馬熱潮再來襲
2017/6/27 11:17:4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期,不斷從各地傳來煤化工項目或投產、或開工、或核準的消息,令人目不暇接,我國現代煤化工再次升溫。但是,專家指出,煤化工項目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市場環境也不好,如果近期,不斷從各地傳來煤化工項目或投產、或開工、或核準的消息,令人目不暇接,我國現代煤化工再次升溫。
但是,專家指出,煤化工項目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市場環境也不好,如果一哄而上,后果難料。
上得有點猛
最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陸續傳來了眾多煤化工項目的消息。如青海60萬噸煤制烯烴環保部正式批復環評、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千億元煤化工項目一期工程開工、兗礦集團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萬噸/年高溫費托合煤間接液化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陜煤集團123億元煤化工項目簽約榆林、900億元煤化工項目落戶山西臨汾、榆能集團年產30萬噸煤制乙二醇聯產高端化學品項目簽約、貴州蓽節200萬噸/年煤制清潔燃料項目水資源論證獲批、中安聯合17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總體統籌控制、鄂爾多斯大路區五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全部開復工……
"不僅項目多,而且建成及規劃項目的單個規模越來越大。"中訊化工信息研究院分析師崔軍介紹說,比如單個煤制烯烴項目的規模達到140萬噸/年、單個煤制油項目的規模達到400萬噸/年、單個煤制天然氣項目規模達到260億立方米、單個煤制乙二醇項目的規模達到70萬噸。
投資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項目已陸續出現。這些項目放在前些年還是無法想象的,放在國際上更是沒有先例。
"據我們跟蹤發現,我國煤化工項目的確有點熱。"崔軍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已建、在建及規劃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為70個,產能達到2000億立方米,而根據國家《煤炭深加工產業示范"十三五"規劃》,國家規劃的新建項目只有182億立方米;已建、在建及規劃的煤制油項目為19個,總產能超過3000萬噸,而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新建項目規模只有680萬噸;已建、在建及規劃的煤制烯烴項目72個,總產能超過3385萬噸;已建、在建及推進的煤制乙二醇項目81個,產能超過2040萬噸。粗略估算,如果這些煤化工項目全部建成,資產總體量將達到數萬億級規模。
記者梳理發現,我國上馬煤化工項目涉及的省份達到23個,多數集中在煤炭富集的內蒙古、新疆、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地區,但也有一些煤化工項目在煤炭資源不甚豐富甚至無煤的地區出現。
中科合成油公司技術顧問、高級工程師唐宏青認為,受市場、環保、資金、技術等因素影響,不少項目雖然獲得了核準和許可,但真正動工的并沒有那么多,一些項目還處于觀望狀態,逐漸趨于理性,也讓人感到了一絲欣慰。
賺錢有點難
"現在,市場上80%以上的烯烴是石油路徑生產,因此,烯烴和國際原油價格掛鉤比較緊密。由于原料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烯烴價格一直低位徘徊,受兩頭擠壓,煤制烯烴盈利變得越來越難。雖然有些煤制烯烴項目能夠獲得一定利潤,但這主要是由于一些企業擁有自己的煤炭資源,可以通過內部交易方式將原料煤以較低的價格用于煤制烯烴,實際上是通過產業鏈轉移了一部分煤炭的利潤到烯烴上。但并非所有的煤制烯烴項目都有這種優勢。"崔軍分析說。
唐宏青認為,前期投產的煤制油項目,眼下受累于國際油價,加之消費稅過高、產量過低、生產穩定性不好等因素的影響,包括神華、伊泰、潞安等已投產煤制油項目,除個別小項目轉產化學品略有盈利外,大項目基本沒有賺錢的,有的已陷入轉產其他煤基化工產品或適度減少產能的尷尬境地。
新疆慶華集團總經理孟令江介紹說,新疆慶華的55億立方米/年煤制氣項目一期工程生產負荷達到80%以上,月產量近1億立方米。然而目前,受天然氣價格影響,公司發展日益艱難。據中國化工報記者對已投產的4個煤制氣項目逐家了解,由于價格過低,加之項目均未達到設計產能,目前這4個項目全部虧損。
煤制乙二醇項目由于受到下游企業用量的限制,生產負荷不高,也難以實現盈利。
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案例:某地一家煤化工企業投產以來產量雖已達到設計規模,但仍舊連年虧損。最近上級公司要求其編制未來5年的扭虧增盈方案,但這家企業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編"出一個能夠盈利的方案。其根本原因,是項目建設時投資成本過高,導致如今財務成本居高不下,加之項目屬產能嚴重過剩產業,價格上不去,這"一高一低",使企業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實現盈利。類似的煤化工企業還有不少。
"據我們掌握的情況,在現有的國際原油價格環境下,我國已投產的煤化工項目除了少數煤制烯烴項目及個別煤制乙二醇項目略有盈利外,絕大多數煤化工項目都處于虧損狀態。"崔軍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
問題有點多
"按照《現代煤化工十三五發展指南》的要求,項目示范仍是煤化工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煤化工行業專家黃新平認為,從煤化工示范項目暴露出來的問題看,煤化工項目還有較多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好。
黃新平表示,目前來看,不少煤化工項目設計方案不優化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就國內已建成投產的煤化工項目而言,不少項目之所以缺乏競爭力,問題在設計上。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既有設計單位設計能力不足、設計經驗不夠、設計方案不優化的問題,也有業主急于求成,不顧煤化工項目建設客觀規律的問題。
黃新平舉例說,比如系統配置問題,現代煤化工規模大,大都采用多系列配置方案,而一些項目的系統優化考慮欠充分,總圖和公用工程方案不夠優化。這些問題導致的結果是,由于設計的不優化和不周全,項目建成后生產不穩定,能耗物耗浪費驚人,使得產品成本難以控制,這在已建成的項目中幾乎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行業專家告訴記者,我國煤化工"煤頭水尾"問題也比較突出。唐宏清認為,我國不少業已投產的煤化工項目受到"煤頭"困擾而頭痛不已,至今仍在探索攻關。所謂"煤頭"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煤化工項目的氣化技術還沒有完全過關。比如,有的項目因氣化爐與項目所在地的煤種不能完全匹配,造成氣化過程不穩定、不充分,合成氣產量無法滿足后續生產需要,使項目產能無法有效釋放。
二是局部煤源供求失衡的現象已經出現。比如蒙東地區現有核準的煤炭總產能為3580萬噸,除去煤電、其他工業項目用煤之外,留給煤化工項目的煤炭資源僅為1700萬噸,但該地區現有的兩大煤化工項目按設計產能計,年需煤炭3200萬噸以上,已經出現用煤失衡的情況;在一些煤化工項目的集中地,煤資源不夠用的問題已陸續顯現,而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行業應有的重視。
所謂水尾問題,是指項目的廢水處理成為不少項目的瓶頸。一位行業環保工程師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國家在核準煤化工項目時,要求項目實現廢水零排放,但現實情況卻是,由于煤化工項目廢水處理量過大,以現有的廢水處理技術,廢水處理的成本會很高。另外,煤化工項目廢水處理流程普遍較長,真正實現廢水零排放需要系統性統籌分析、研究解決,在項目規劃、可研和設計階段引入清潔生產、文明生產、節能減排理念,系統性研究"水氣渣"和"聲光味"等各類環保問題。(本報記者陳丹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