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2017/3/14 11:44: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能源資源總量相對豐富,但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雖然能源生產量和消費量均不斷增長,但是存在較大的能源缺口且呈逐步變大的趨勢。2006-2014年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情況 資料來源:公中國能源資源總量相對豐富,但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雖然能源生產量和消費量均不斷增長,但是存在較大的能源缺口且呈逐步變大的趨勢。
2006-2014年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同時,我國優質資源少,能源消費構成中以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2014 年上述化石能源消費量占我國能源消費的比重達 88.8%。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制定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我國要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科學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15%。
可再生能源中,由于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經濟競爭力較強、環境影響微小等優勢,在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逐年提升,2014 年達到 7.05%,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支撐之一。
2006-2014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風電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①我國風電行業發展歷程
I、風電行業整體發展歷程
我國于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開始發展并網風電,到 1990 年僅建立了 4 個風電場,安裝風電機組 32 臺,最大單機容量為 200 千瓦,總裝機容量約為 0.42 萬千瓦,平均年新增裝機容量僅為 840 千瓦;到 2004 年年底,全國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約 76.4 萬千瓦,整體發展較為緩慢。
2005 年,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發改能源[2005]1204 號)等一系列鼓勵政策的頒布,我國的風電行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2006-2015年我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 (MW)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II、海上風電發展歷程
海上風電方面,我國海上風電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3:第一階段是引進技術,試點先行,啟動東海大橋海上風電試點項目并建成投運;第二階段是 2009 年啟動海上風電規劃工作,采用特許權招標方式探索發展;第三階段是 2010 年以來,國家能源局成立能源行業風電技術標準委員會,加強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實施規模化探索。
經過近些年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我國海上風電正處于向大規模開發轉變階段。2008 年至 2015 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由 1.5MW 增至 1,014.68MW。
2008-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 (MW)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項目分為潮間帶項目和近海風電項目,上述類型項目的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分別為 611.98MW 和 402.7MW,占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比例分別為 60.31%和 39.69%。
②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連續五年領跑全球,累計新增 9,800萬千瓦,占同期全國新增裝機總量的 18%,在電源結構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風電開發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到 2015 年底,全國風電并網裝機達到1.29 億千瓦,年發電量 1,863 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 3.3%,比 2010 年提高2.1%。風電已成為我國繼煤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
I、風電裝機的區域分布情況
截至 2015 年末,我國六大區域4的風電裝機容量合計為 145,364.5MW,其中,華北、西北、華東、東北、西南、中南分別為 44,764MW、40,405MW、20,738MW、18,998MW、10,593.5MW 和 9,866MW。
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區域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注:西北地區: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陜西;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華東地區:山東、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西南地區: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中南地區: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
從單個省(市)看,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前五名分別為內蒙古、新疆、甘肅、河北、山東,分別為 25,669MW、16,251MW、12,629MW、11,030MW、9,560MW,上述地區累計裝機容量占全國約 51.69%。
③我國風力發電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I、風電產業將持續發展
i、我國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可利用
2009 年,國家氣象局公布了我國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取得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果:我國陸上離地面 50 米高度達到 3 級以上風能資源的潛在開發量約 23.8 億千瓦;初步估計,我國 5-25 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 50 米高度可裝機容量約2 億千瓦。
2014 年,國家氣象局公布《全國風能資源評估成果(2014)》。評估結果表明,我國陸地 70 米高度風功率密度達到 150 瓦/平方米以上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72 億千瓦,達到 200 瓦/平方米以上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 50 億千瓦;同時,推算出 80 米高度風功率密度達到 150 瓦/平方米以上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102 億千瓦,達到 200 瓦/平方米以上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 75 億千瓦。
ii、國家中短期規劃均有利于風電產業的持續發展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下達 2016 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為保持風電開發建設節奏,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6 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總規模將超過 2015 年,達到歷史新高 3,083 萬千瓦。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三五”發展規劃》,到 2020 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 2.1 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 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確保達到 4,200 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 6%。
II、海上風電將成為風電行業新的增長點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電力需求大,風電場接入方便,但沿海土地資源緊張,可用于建設陸上風電場的面積有限,開發海上風電場可有效改善東部沿海地區的電力供應情況,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根據國家能源局 2015 年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海上風電項目進展有關情況的通報》,要求沿海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海上風電發展工作,把積極發展海上風電作為當前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工作, 認真梳理納入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項目進展情況,系統分析建設方案落實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和進度計劃,加快推動海上風電健康發展。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到 2020 年四省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均達到百萬千瓦以上。積極推動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省(市)的海上風電建設。
探索性推進遼寧、山東、廣西等省(區)的海上風電項目。到 2020 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 1.00 萬兆瓦,力爭累計并網容量達到 0.50 萬兆瓦以上。
III、運維和設備改造需求預期將快速增長
近些年,我國風電市場持續增長,風電機組數量也迅速增加。截至 2015 年末,我國累計安裝風電機組已達 92,981 臺。隨著部分機組的質保期屆滿以及風電場為提高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而對原有風電機組的主動改造, 風電運行維護和設備改造需求預計將呈快速增長趨勢。
IV、風電消納問題將逐步緩解
i、解決風電消納問題的主要政策措施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政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風電消納問題,為降低棄風限電率,制定了各種政策措施。
2016 年 3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要求電網企業優先執行可再生能源發電計劃和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合同,保障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享有最高優先調度等級,不得要求可再生能源項目向優先級較低的發電項目支付費用的方式實現優先發電。
2016 年 3 月, 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做好 2016 年度風電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各派出機構推動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納的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機制和輔助服務共享機制; 要求電網企業要切實承擔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的實施責任,進一步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方式,深入挖掘系統調峰潛力,充分發揮大電網聯網效益和跨省調峰相互支援能力,確保 2016 年度風電棄風限電趨勢得到根本扭轉;針對電力供應嚴重過剩且棄風嚴重的地區,2016 年度暫不安排新增常規風電項目建設規模;積極開拓風電供暖等風電消納方式。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三五”發展規劃》,到 2020 年,“三北”地區在基本解決棄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促進就地消納和利用現有通道外送,新增風電并網裝機容量 3.50 萬兆瓦左右,累計并網容量達到 13.50 萬兆瓦左右。
ii、輸電線路建設和完善
為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能源局于 2014 年批復了12 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包括 4 條特高壓交流、5 條特高壓直流和 3 條 500千伏常規輸電通道,將把內蒙古、山西、陜西、云南等西部地區的電力資源輸送到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意在解決西部能源外送問題,以及緩解東部電力短缺和日益嚴重的霧霾問題。
隨著上述政策的落實和“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建設的完成,預計我國風電消納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