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在轉型升級中重塑經濟新動力
2016/12/30 10:21:0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爬坡過坎的攻堅期,轉型升級的機遇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依然保持穩步增長,趨勢向好,動能強勁。在中國經濟動力來源深刻調整過爬坡過坎的攻堅期,轉型升級的機遇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依然保持穩步增長,趨勢向好,動能強勁。在中國經濟動力來源深刻調整過程中,中國制造憑借市場、產業成熟等傳統優勢和科技創新等新發優勢,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
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與此同時,中國制造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在部分領域表現出結構不合理、供給側創新乏力、供需不平衡等弊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制造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機遇,從低端傳統制造向高技術制造邁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此前表示,我國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4G用戶數突破了5億人,擁有全球第一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和最具有成長性的信息消費市場。
信息化事業快速發展,是促進中國智能制造產業趨向成熟的“催化劑”,網絡基礎建設的提升和互聯網思維的普及,在繼續加速傳統制造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激發創新動力和潛在能力。
今年以來,以高技術驅動的新興制造業成為制造業動能轉換的推進器,中國制造駛入了轉型升級的快車道。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20%以上。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首個年度接受專利申請量超百萬的國家,專利申請量連年高速遞增,為制造業升級儲備了充沛資源。
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7%,延續幾個月以來的上行走勢。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制造調整結構的效果逐步顯現,對經濟的持續拉動作用日益凸顯,制造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企業效益狀況等明顯提升。
在國際舞臺,中國制造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里約奧運會上,小到紀念品,大到軌道車輛,無處不在的“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名片”。在海外,中國手機熱銷的場面讓國人為之振奮;在世界各地,工程建設、設備制造、高科技研發等領域的中國力量越來越多,中國制造在海外立足越來越穩、越來越深。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從低端傳統制造到高端智能制造,中國制造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依然很大,與不斷提高的市場需求之間差距依然很大。在部分領域和地區,制造業結構仍不盡合理,一些“老大難”問題待解。
我們也必須聽到,國際社會對于中國制造優勢減弱的評價依然不少,對國內部分地區和領域的工業生產結構、產品質量和成本等質疑的聲音不絕于耳。中國制造亟待從傳統的人力、資源等成本優勢中解脫出來,在世界制造業競爭中增加新的優勢領域。
我們更應該意識到,在互聯網技術主導的智能制造發展中,我們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時,與頂尖技術依然存在差距,具體表現在以效仿為主、自主研發創新弱、產品競爭力不強等方面。
“十三五”開局之年,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差距不小,空間很大,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隨著結構與政策調整逐步落實,以及在技術、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中國制造的發展后勁日益顯現,效果可期。
轉型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產業興盛需要政策、金融等多方共同努力。開局之年的成功探索,為“中國制造2025”進一步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路徑,創新求變的發展思路,讓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加速融合。中國制造的發展道路將越走越寬,為激發中國經濟增長增添新動力。(記者高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
- “深!绷α!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