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煤制烯烴產業之市場分析
2016/12/28 10:23:3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導語:中國已成為全球煤制烯烴項目最為集中的國家,但近兩年油價暴跌又讓煤制烯烴沉寂了下去。中國煤制烯烴產業的關鍵因素是技術上可否突破,但能否盈利取決于政策、油價,還有配套下游。《摩貝視野》將在本文中,對中國煤制烯烴產業的市場現狀、趨勢和競爭力導語:中國已成為全球煤制烯烴項目最為集中的國家,但近兩年油價暴跌又讓煤制烯烴沉寂了下去。中國煤制烯烴產業的關鍵因素是技術上可否突破,但能否盈利取決于政策、油價,還有配套下游。《摩貝視野》將在本文中,對中國煤制烯烴產業的市場現狀、趨勢和競爭力進行詳盡剖析。
一、中國煤制烯烴產業的現狀
2014年之前,原油價格高企,而中國又受到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類型限制,導致近些年中國煤制烯烴項目投資熱度極高。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煤制烯烴項目最為集中的國家,據《摩貝視野》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煤制烯烴項目已投產347萬噸/年(基于乙烯產能,下同),占國內乙烯總產能的17%;2015年煤制烯烴開工率約85%,煤制烯烴的乙烯產量約295萬噸,占國內乙烯總產量的17.2%;在建及擬建煤制烯烴項目總產能達944萬噸/年(基于乙烯產能,下同)。
目前煤制烯烴裝置主要集中在內蒙古、陜西、浙江等地;未來新增產能集中在內蒙古、山東、江蘇等地,這種集中度主要是基于自然資源和銷售地的因素。
煤制烯烴目前仍然維持著比較高的產能增長率,2014-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7.7%,這部分新增產能大多是前幾年煤化工熱潮期策劃上馬的。預計未來幾年,煤制烯烴產能增速會逐漸放緩,但保持在10%的年均增長率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圖1 2014-2020年中國煤制烯烴產能及新增產能統計
數據來源:MOLBASE
表1 2015年中國煤制烯烴裝置產能(基于乙烯)統計
所在省份企業產能(萬噸)工藝路線投產時間陜西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化30MTO2014-7浙江富德能源30MTO2013-4浙江浙江興興30MTO2015-4寧夏寧夏寶豐30MTO2014-10陜西蒲城清潔能源30MTO2014-12內蒙古中天合創30MTO2016-9內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30MTO2016-3陜西中煤榆林能化30MTO2014-7陜西榆林神華能源30MTO2015-11內蒙古神華包頭30MTO2010-7河南中原石化6MTO2011-1山東聯泓17MTO2014-1江蘇南京惠生12MTO2003-9山東陽煤恒通12MTO/總計/347MTO/數據來源:MOLBASE表2 中國煤制烯烴裝置產能(基于乙烯)擬新增產能統計省份企業產能(萬噸)工藝選擇計劃投產時間陜西中煤榆林能化32MTO2017年Q1內蒙古中天合創30MTO2017年Q2內蒙古內蒙神華30MTO2018年Q1內蒙古內蒙古久泰25MTO2018年Q1安徽中安聯合35MTO2018年Q1寧夏銀川神華40MTO2018年Q1陜西延長石油延安能化45MTO2018年Q1內蒙古神華包頭煤化工30MTO2018年Q1山西山焦飛虹30MTO2018年Q1青海青海礦業集團30MTO2018年Q2山東山東東潤15MTO2018年Q4山西山西同煤集團30MTO2018年Q4青海大美煤業30MTO2018年Q4貴州貴州織金30MTO2019年Q1新疆國投新疆伊犁煤化工30MTO2020年Q1未知電力投資40MTO2020年Q3內蒙古榮信化工30MTO2020年Q4江蘇斯爾邦石化45MTO2016年Q4江蘇富德(常州)能源20MTO2017年總計/944MTO/數據來源:MOLBASE
二、煤制烯烴的競爭力分析
1、水煤資源競爭力分析
煤化工是一個高水耗的行業,最重要的兩個自然資源是水資源和煤炭資源。就水資源而言,人的需求永遠比工業需求重要,因此人均水資源量比水資源總量更具表征意義;就煤炭資源而言,煤炭可采儲量、開采難度、煤炭質量都是比較重要的指標,本文中,《摩貝視野》扼要地采用可采儲量作為煤炭資源指標。在中國各區域的水煤資源競爭力分析中,《摩貝視野》采用(當地人均水資源量)*(當地煤炭可采儲量全國占比)作為水煤資源評價指數。
從國內煤炭可采儲量數據看,山西和內蒙古兩個省份最具原料優勢。內蒙古地區的采儲量占全國的27.6%,略低于山西地區。但內蒙古人均水資源量遠高于山西省,內蒙古的水煤指標高達434.3,全國最高,而山西僅79,內蒙古的煤化工產業資源優勢明顯。
表3 我國主要煤炭及水資源情況分析
省份煤炭水資源量水煤資源評價指數煤制烯烴產能(基于乙烯,已投產+擬在建,萬噸)可采儲量億噸占全國比例%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立方米/人山西84430.2124.3261.57960內蒙古769.927.6419.01576.1434.3235新疆148.35.3885.75125.2272.130陜西119.94.3604.41360.358.4197河南113.54.1328.0566.2236安徽81.92.9602.31526.944.835云南62.52.21480.24233.194.6/河北60.62.2157.2195.34.2/甘肅58.12.1242.2841.717.5/四川54.41.92239.53173.561.8/寧夏541.98.8148.22.970注:水煤資源評價指數=(當地人均水資源量)*(當地煤炭可采儲量全國占比)
從煤制烯烴的裝置分布來看,也跟水煤資源指數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內蒙古擁有全國最多的煤制烯烴產能,約占20%;基于運輸等因素的考慮,新疆等擁有較好水煤資源指數的地區煤制烯烴產能還不太大;基于消費地等因素的考慮,江蘇、山東等地也擁有一些煤制烯烴裝置。
中國煤制烯烴資源富集區與裝置集中度對比
數據來源:MOLBASE
總體說來,《摩貝視野》認為煤制烯烴在資源競爭力方面沒有任何優勢,這大大迥異于之前很多人認為中國富煤,因此煤化工行業資源豐富的認知。煤制烯烴的高水耗一直是該行業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此前噸烯烴耗水量約為30噸,而石油基噸烯烴耗水量僅1噸左右,差距很大。目前已有技術報道可以將煤制烯烴的水單耗降低為12-15噸,隨著DMTO等技術的逐步完善,未來5年有較大可能將水單耗控制在8-10噸。當然,即使這樣,在跟石油基烯烴的資源競爭力對比中,煤制烯烴也處于絕對的劣勢。另外,從自然資源儲備方面來看,也僅僅是內蒙古、陜西等少數幾個省份具有比較好的資源稟賦。
2、煤制烯烴的利潤競爭力分析
基于乙烯,近2年MTO的利潤遠遠少于石油基路線。2014年10月,原油價格開始暴跌,從120美金/桶(WTI,下同)跌至28美金/桶,現在仍維持在45美金/桶的低位。2014年10月,MTO和乙烯裂解的利潤接近,之后差距拉大,最大時利潤差達到2000元左右。預計未來幾年油價會逐漸回穩,石油基路線跟MTO路線的利潤會逐漸接近。
圖3 2014/10-2016/10不同乙烯工藝下的利潤對比
數據來源:MOLBASE
丙烯的生產工藝路線,目前主要有MTO、PDH、混煉原油聯產、加工原油聯產和蒸汽裂解這幾種。近一年,PDH在利潤上表現最好,MTO表現較差。
不過相對于PDH,MTO的利潤相對穩定,這是因為MTO制丙烯成本較穩定。2015年底至2016年年初,丙烷大漲,PDH成本很高,每噸虧損500元左右。之后隨著甲醇價格上漲、丙烷價格下跌,PDH利潤快速超過MTO、原油聯產、蒸汽裂解等,獨占鰲頭。
就目前丙烯主要生產工藝成本對比來看,PDH制丙烯相對于MTO、石油基有一定優勢。未來原油價格有回升預期,油制丙烯成本將進一步提升。MTO成本處于持續下降的通道之中,未來成本競爭優勢將逐步明顯。
圖4 2015/12-2016/10不同丙烯工藝下的利潤對比
數據來源:MOLBASE
總體來說,《摩貝視野》認為基于乙烯和丙烯來說,MTO目前的利潤競爭力方面處于劣勢,但未來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接近其他工藝路線的利潤,但想在未來幾年超越其他路線,還比較困難。
3、煤制烯烴的戰略競爭力分析
中國總體的能源格局是“富煤貧油少氣”,在化工的三大源頭里,天然氣作為潔凈能源,國內民用尚且不夠,能補充進入天然氣化工的不會太多;石油化工是全球的主流化工源頭,在化工世界里,具有極大的話語權;而煤炭在我國有較豐富的儲備,也很有競爭力。
目前中國年產石油約2億噸,占總用油量40%左右。但中國的石油開采量已處于平穩區接近下降區了,這是因為國內的油田都已是老油田,先不論海底油田,目前陸上油田主要包括大慶、遼河、克拉瑪依、勝利、延長等,這幾個油田都已開采幾十年了,早過了15年的高產期,逐年下滑是必然的。至于新油田,我國本身就是貧油國,之前僅依賴油苗和地面構造發展就可以尋找油田,現在使用尖端地球物理工具和地質模型來尋找,都很難有大的突破。因此,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必須得依靠原油進口,這跟中國逐年升高的原油對外依存度趨勢是一致的。
圖5 2009-2015年中國原油產量及對外依存度變化
數據來源:微信公眾號“碳氫氧”
世界能源的運輸格局中,主要有三類巨系統:海上運輸通道系統、陸上能源運輸管道系統以及跨國電力輸送網格系統(歐洲用得比較多)。中國目前基本形成了海上運輸通道以及東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西南(中緬油氣管道)這三大陸上能源走廊,但主要還是以海運為主,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通道是中東和西非為源頭的運輸路徑,都是海運。
表4 中國進口能源主要運輸通道及進口源統計
進口源中國進口能源運輸通道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阿特勞→阿拉山口(中哈管線)俄羅斯貝加爾斯克→滿洲里(火車);東西伯利亞的泰舍特→俄遠東的斯科沃羅吉諾→中國邊境(中俄管線)中東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西非北非→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好望角→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東南亞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中緬油氣管道南美巴拿馬運河→太平洋→日本海→中國數據來源:微信公眾號“碳氫氧”
中國進口石油的海運通道,主要是經過印度洋和太平洋。大約50%的進口石油從霍爾木茲海峽和亞丁灣出來,另外近30%從北非和南美洲出來,這些都要先經過印度洋,出印度洋后經過馬六甲海峽,再進入太平洋的南海,運輸到中國。現在美國的軍事基地幾乎控制了全部的中國原油海運通道,尤其是馬六甲海峽,地形狹長,毗鄰南海,非常適合軍事控制。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原油海運通道,約85%的進口原油要通過此處,中國的原油生命線被美國捏在手里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目前的煤炭探明儲量是1145億噸,全球第三,而且大多處于西部、北部等內陸地區,具有較強的戰略深度。從戰略競爭力方面看,《摩貝視野》認為煤制烯烴較之石油基路線具備非常強的優勢,可以說煤化工已到了能源戰略安全的高度了。
圖6中國原油及天然氣各進口通道的進口量及美軍駐軍對比圖
數據來源:微信公眾號“碳氫氧”
一些結論:
《摩貝視野》認為,煤制烯烴在未來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產能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技術突破是該行業的關鍵因素;
中國煤制烯烴在利潤及資源競爭力上表現較弱,但擁有極強的戰略競爭力;
《摩貝視野》預計政府仍會在煤制烯烴行業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但也會有一定的規范和限制,如2011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了禁止年產50萬噸以下的煤制烯烴新項目立項;
國內煤制烯烴的利潤會隨著油價逐步回升,但能否盈利取決于下游配套,預計國內煤制烯烴的下游配套會不斷豐富。
文/MOLBASE 趙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