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柔性自動化生產裝備與工業機器人系統應用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與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2016/11/27 10:31: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總體發展情況說明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高速發展, 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深度和廣度日益提升,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重大1、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總體發展情況說明
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高速發展, 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深度和廣度日益提升,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突破。
當今,工業發達國家始終致力于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更加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已成為制造業必然發展趨勢,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將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和能源資源環境的約束,對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未來 5-10 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 2013-2018 年)》的有關預測,到 2018 年,我國在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在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得到迅速應用,重點行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 70%。
2、柔性自動化生產裝備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時期,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再低廉,傳統制造業的生產線將面臨人工向機器自動化的改革。同時,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轉型階段,由低端制造業大國向高端制造業強國的轉變需求已迫在眉睫。 因此, 未來隨著經濟轉型、 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制造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將進入快車道。
( 1)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我國勞動力市場開始由過剩轉向短缺,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開始不斷上升, 2000 年制造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 8,750 元, 2015 年則達到了 50,684 元,年平均增幅 12.42%,累計增幅達到479%。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中國低端制造業賴以生存的成本優勢正逐漸消失殆盡。面對越發嚴重的“用工荒”情況,國內企業逐漸將目光轉向長期成本更為低廉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及工業機器人領域,以“機器換人工”,從事重復性、 危險性、 精細化作業。 這也成為了我國自動化產業孕育發展的重要內生因素。
( 2)經濟結構調整、制造業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自動化、智能化成為第一推動力2007 年,我國 GDP 同比增長 14.2%,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18.5%,而 2015 年,上述兩個數據分別只有 6.9%和 6.1%,我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已經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從歷史發展經驗來說,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轉換經濟增長動力、提高制造效率、鼓勵技術創新是必然選擇。我國制造業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相當規模優勢和技術基礎,但大而不強的缺憾依然存在,未來必然要在經濟轉型中升級換代,工業機器人從誕生以來便旨在提高制造業效率、提高產品品質,從而降低整體成本。
因此,經濟結構轉型、國家政策支持將是國內自動化設備及工業機器人相關產業發展的基礎力量。
目前,我國制造業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總體仍然較低:工程機械企業中,關鍵工序中柔性制造系統( FMC/FMS)覆蓋率、計算機輔助制造( CAM)覆蓋率以及自動化生產線覆蓋率均只有 40%左右, 全部實現車間作業計劃與作業指令自動化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距離“ 2018 年重點行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 70%”(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 2013-2018 年)》)的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可以看出,接下來的 5-10 年將是我國制造業產業升級,智能化、自動化改造的關鍵時期,柔性自動化生產裝備行業也將順勢迎來行業發展黃金期。目前,在我國,柔性自動化制造裝備主要應用在汽車、工程機械、物流倉儲等行業,產業需求市場主要集中在汽車、機械產業密集的江浙、廣東、上海等區域。隨著未來自動化、智能化普及率的提高,柔性自動化生產裝備將逐步滲入工業制造領域的更多環節,如食品飲料、日常消費品、醫藥等,應用領域與應用程度將會明顯提升。目前,相關主管部門也在積極完善行業制度建設,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 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 組織編制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自動化及工業機器人相關行業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目前,國家正在制定機器人產業路線圖,通過以成立產業基金、建立產需對接平臺、建立產業準入制度及區域差異化發展規劃等途徑推進自動化及工業機器人相關行業的發展與應用。
在現代制造業生產過程中,為實現真正某一產品、某一工序的全自動生產作業,多數配套的柔性自動化生產設備都會應用到工業機器人(六軸機器人、四軸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已成為智能裝備自動化的重要實施手段。因此,在行業規模測算中,可以將柔性自動化生產裝備業看做工業機器人的延伸與應用,用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規模來模擬印證柔性自動化生產裝備行業的發展速率與規模。全球工業機器人產量方面,在經歷了 2009 年全球性衰退后, 2010 年開始復蘇, 2011-2014 年延續持續增長狀態。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以下簡稱 IFR)統計, 2014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本體銷量為 22.93 萬臺、銷售規模為 107 億美元 (折合人民幣約 653 億元),較 2013 年的 17.81 萬臺與 95 億美元同比增加 29%和 13%。從產業規模上看,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的市場規模一般為機器人本體的 3-4倍,經測算, 2014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產值達到約 320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1,952 億元)。
2008-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情況統計 (單位:萬臺)
根據 IFR 預測, 2015 年-2018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本體銷量將保持年均 15%的復合增長率,在 2018 年達到 40 萬臺。根據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規模約為本體市場的 3-4 倍的假設推算, 2018 年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6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3,600 億元)。
在我國, 2014 年共銷售 57,096 臺工業機器人,占全球銷售量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長 56%,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 2010 年至 2014 年期間,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銷量以年均 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而同期全球機器人市場銷復合增長率約為 17%。經測算, 2014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產值約30.43 億美元(約 180 億元人民幣),工業機器人集成市場規模約 162.29 億美元(約 970 億元人民幣)。
據 IFR 預測, 2018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將達到 15 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27%。預計本體產值約 80 億美元(約 480 億元人民幣),工業機器人集成市場規模約為 240 億美元(約 1,400 億元人民幣)。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 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及其密切相關的工業自動化發展速度迅猛, 柔性自動化生產設備及工業機器人系統應用的市場規模必將隨之不斷增長且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將有效協助各下游應用領域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發展,提高生產效率、縮減制造成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