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家房企八成前三季盈利 樓市成交步入調整期
2016/10/28 11:22:13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55家房企八成前三季盈利樓市成交步入調整期□本報實習記者 王興亮Wind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截至10月27日,滬深兩市已有55家上市房企披露了55家房企八成前三季盈利
樓市成交步入調整期
□本報實習記者 王興亮
Wind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截至10月27日,滬深兩市已有55家上市房企披露了今年三季度業績。其中,46家實現盈利,占比超過八成。上述46家盈利房企中,11家實現扭虧。
業內人士表示,前三季度樓市火爆帶動了房企業績增長。隨著全國20多個城市調控政策出臺,四季度市場銷售狀況將明顯下滑。對于部分未完成全年預期指標的中小房企而言,可能會在四季度加大促銷力度,從而加大樓市回調幾率。
逾八成實現盈利
統計數據顯示,這55家房企以中小型房企為主,三季度總共實現營收約2065億元,凈利潤約165億元。
從營收來看,超過50億元的共有11家,其中過百億元的有5家。營收最高的是金地集團,達到255.87億元,同比增長63.29%;其次是中南建設,營收為192.07億元,增長49.16%;榮盛發展實現營收187.11億元,同比增長25.31%,位列第三。
從凈利潤來看,27家房企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占比28%。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型房企盈利能力較強,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目前有4家。榮盛發展凈利潤為21.71億元暫列首位,金地集團以17.15億元緊隨其后,陸家嘴和首開股份分別為13.52億元和12.05億元,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部分公司營收增速不高甚至下降,但凈利潤依然保持高速增長。以綿石投資為例,今年1-9月營收為611萬元,同比下滑86.11%,但實現凈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倍,在所有已公布三季報的房企中增速最快。綿石投資表示,利潤大幅增長是由于聯營企業拉薩晟灝投資轉讓其持有的廣州黃埔化工有限公司股權實現收益,綿石投資按持股比例分紅引起利潤增加。
有分析人士認為,大部分以地產為核心業務的企業有較好的盈利表現,離不開前三季度房地產行業銷售業績上行的幫助,尤其房價上漲帶動營收和盈利水平有所提高。此外,去年以來,上市房企大量發行公司債,融資成本相對較低,有利于節省財務費用。尤其今年在售項目多是近三年所拿地塊,價格與現時土地市場拍出的高成本地塊相比占據不少優勢,帶動毛利率提升。
重點城市貢獻大
綜合看,布局重心在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的房企三季度銷售業績普遍較好。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雖然品牌房企云集、競爭激烈、地價較高,但市場總體需求量大、單價高,區域銷售額對企業業績的貢獻度普遍較大。
以近年來持續加大對一線城市及重點二線城市市場布局的新城控股為例,據統計,該公司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18.43億元,同比增長6.42%;凈利潤為8.83億元,同比增長97%。
在二線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如杭州、青島、天津、南京等也給相關房企帶來了不錯的銷售額。而三、四線城市,盡管地價成本低,但需求量和房價難以有較大幅度增長,對相關房企三季度業績的貢獻率也不大。
公開數據顯示,首開、恒大、融創、招商、保利、遠洋、雅居樂等品牌房企,前三季度的簽約面積及銷售金額方面均有大幅增長,年度目標完成率大多超過了80%,多家企業已經達成全年目標。
“接下來的四季度,對于此前業績目標已經實現超過80%的房企而言相對輕松。而對于一些中小房企而言,則有可能為了完成全年預期指標而加大促銷力度。”一位地產行業分析師表示。
成交量下滑
大多數房企在前三季度實現大豐收。不過,多地樓市調控政策陸續出臺,帶來的效果也非常明顯。
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0月1日-23日,全國主要的54城市合計簽約商品房住宅191254套,而9月同期簽約為216933套,成交量累計環比跌幅達到12%。二線城市合計簽約商品房住宅已連續三周低于4萬套,這是春節后首次出現。
“從實際簽約看,受到新政影響的22個城市,成交量出現明顯下調,實際跌幅達到40%左右。預計這一成交量將在10月下旬開始反映到簽約數據上。”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隨著調控政策的嚴格落地執行,預計之前漲幅過快的城市房價在11月和12月份都有回調的趨勢。
Q房網新房事業部研究總監韋謝表示,各地調控政策密集出臺釋放了穩定市場預期、抑制投機性需求的信號,短期內熱點城市樓市降溫、成交量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各地的調控政策,上周銀監會明確提出要嚴控房地產金融業務風險,嚴禁違規發放或挪用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嚴禁銀行理財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要求金融機構審慎開展與房地產中介和房企相關的業務,加強房地產信托業務合規經營。
這是本輪樓市上漲過程中,銀監會首度明確要嚴控房地產領域風險。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未來隨著政策對房企資金監管的逐步收緊,加上行業景氣度逐步下行,對房企投資欲望或產生負面影響,樓市成交方面也將整體步入調整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