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建筑產業化發展歷程
2016/7/31 10:29: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956 年我國政府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提出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的目標,以應對將來更加繁重的基本建設任務,該項決定開啟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之路。70 至 80 年代初期形成了我國第一次預制技術浪潮。1978 年原國家1956 年我國政府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提出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的目標,以應對將來更加繁重的基本建設任務,該項決定開啟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之路。
70 至 80 年代初期形成了我國第一次預制技術浪潮。1978 年原國家建委提出“三化一改”(建筑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墻體改革),政府也出臺一系列與住宅產業化相關的政策制度。這個時期內,預制技術體系主要分為適用于多層建筑的預應力空心板體系,和適用于高層建筑的裝配式大板結構體系。
80 至 90 年代,預制技術被迫暫時退出市場。由于商品混凝土產能提升、房地產業崛起、大量農民工入城就業等因素,現澆結構體系成為住宅建設的主流,而裝配式住宅的研究、設計、建造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業內對預制技術的研究也不再跟進。發展中斷的主要原因包括:(1)住宅商業化模式依賴人口紅利,缺乏創新動力;(2)國家政策未能跟進,持續性不足;(3)缺乏新材料、工廠化生產新設備及適應裝配式建造的新工藝盡管如此,預制技術仍然體現了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正確方向。
1998 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成立,開啟了我國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新進程。1999 國務院頒發《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住宅產業化概念,要求住宅建設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提出住宅建筑材料、部品的集約化、標準化生產,以初步形成住宅建筑體系、部品體系為目標,全面推進住宅產業化。
進入 21 世紀以來,住宅產業現代化工作取得較快進展。這個階段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住宅部品的研發和生產上,1998 年到 2005 年間,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陸續批準建立了幾個國家級的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都是住宅部品和設備的生產型企業。然而,推出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中遭遇困境,由于技術標準、成本問題等因素,并未獲得開發商青睞,產業化發展再次遇到瓶頸。近年來,基于經濟發展要求、產業升級需要,監管層及業界共同蓄力推動建筑產業化發展。2010 年國家建筑工業行業標準《裝配式住宅建筑設計規程》編制組成立,標志著裝配式住宅標準進入編制程序,2013 年國務院轉發《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建筑產業化和綠色建筑為未來發展方向。當前階段,建筑產業化以預制裝配式混凝土(PC)建筑和鋼結構為切入點,全面進入發展新階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建筑產業化國際發展歷程
- 下一篇:我國建筑產業化長期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