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預測分析
2016/3/30 8:51: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當前,中國發展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在這種形勢下,能源電力行業應如何創新發展,從而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日前中國電當前,中國發展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在這種形勢下,能源電力行業應如何創新發展,從而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日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舉辦的“2016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多位專家就“十三五”宏觀經濟形勢及電力發展進行了分析解讀。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必須認真貫徹黨中央戰略決策和部署,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新常態是當下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的大邏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在“2016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說。據姚景源分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集中表現為“四降一升”。
第一,近幾年中國GDP增速漸次放緩。第二,企業利潤在下降。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是-2.3%。第三,PPI連續48個月呈現負增長,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第四是財政收入下降,2015年全國財政收入按同口徑比較僅增長5.8%。“一升”指的是經濟運行風險上升,銀行的不良資產壞賬率有所上升,資本市場劇烈震蕩。
姚景源認為,中國經濟主要是結構性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能靠“熬”,而必須加快改革創新。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強調,積極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需要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為各行業把握引領新常態指明了大方向。
而姚景源認為,經濟新常態可以從“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三方面去把握。從速度變化看,改革開放的35年來,中國GDP平均增速為9.8%,位居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國經濟,是質量和效益的問題,要從規模、速度、粗放增長轉到質量效益提高的集約增長。”姚景源說。從結構優化看,中國需要努力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工業方面,必須加大創新投入和轉型升級;第三產業方面,要不斷提升發展層次,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從動力轉換看,必須改變過去大量依靠資本、資源和勞動力投入的做法,讓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能源消費增長換擋減速能源行業將著力化解產能過剩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十三五”期間整個能源行業將如何實現發展方式的進一步轉變?據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透露,“十三五”能源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定,將以提高發展質量和化解產能過剩為主要政策取向。
何勇健分析,當前國內能源發展已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長換擋減速,能源結構雙重更替步伐加快,而能源發展動力則從高耗能加快轉換至新業態,能源系統形態也迎來轉折的窗口期,由集中開發轉向智能化、分布式。
他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十三五”能源規劃的政策取向是更加注重把提高發展質量放在首位,著力優化存量、做優增量,化解過剩產能。
“對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傳統能源行業,‘十三五’前三年原則上不上新項目,而超過合理棄風、棄光率的地區,原則上也不安排新項目。”何勇健表示。
同時,更加注重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進程。積極發展水電,穩步推進沿海核電建設,集中與分散并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發展海上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推廣屋頂光伏和光熱發電示范。推動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及市場交易制度,積極構建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場,探索適時開征環保稅或碳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