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部:一季度居民商品房購買欲望仍上升
2016/1/13 8:52: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月12日消息,在面臨“房地產去庫存”壓力的同時,中國城市居民商品房購買欲望仍持續上升。據商務部研究院今日發布的調查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十座城市5001月12日消息,在面臨“房地產去庫存”壓力的同時,中國城市居民商品房購買欲望仍持續上升。據商務部研究院今日發布的調查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十座城市5000名城市受訪者的商品房購買意愿大幅上升,達到七個季度以來的峰值,且繼續看漲商品房價格走勢,居民住房面積增加的需求正在上升。
“未來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居民住房需求是存在的,改善型住房的有效需求也肯定存在,但有兩個限制性因素存在:一是價格,價格是最敏感的;二是房子質量,消費者喜歡才會購買。” 商務部研究院重要商品預測中心主任李前方接受新浪財經采訪時表示,如何滿足居民購房需求是關鍵所在,建議房地產開發商降低價格和提升產品競爭力。
李前方預測,未來一系列房地產政策紅利將延續,在寬松的信貸政策下,居民購房的支付能力提升,購房的意愿提升,去庫存措施的實施將繼續促進商品房成交率的上升。
2015年,中央和地方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如降低貸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減免交易稅費等,并多次提及“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鼓勵開發商降價,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主要在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對釋放改善性住房需求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據商務部研究院重要商品預測中心今日發布的《城市居民住房滿意度及購買預期報告》顯示,2016年一季度商品房的預期購買率為10.7%,環比、同比均有顯著上升,達到七個季度以來的峰值。而看漲2016年第一季度商品房價格的受訪者比例為38.4%,連續五個季度上升,同比顯著上升。
調查顯示,居民收入水平越高,住房面積越大,連續五個季度的數據顯示,月收入5千元以下的受訪者住房面積向60~100平米集中,月收入5~7千元的受訪者的住房面積向100~140平米集中,月收入7千元以上的受訪者住房面積呈增長趨勢。其中,全職經商者的住房面積顯著高于其他職業,上班工薪者和自由職業者的居住面積則向60~100平米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調查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沈陽、蘭州、紹興、貴陽、泉州”等十個城市中,紹興居民的住房面積呈兩級分化狀態,面積在60平米以下的比例和140平米以上的比例均顯著高于其他城市,且住房滿意度最低。
李前方解讀稱,紹興作為中國三線城市,房價較低,但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城市公共配套設施仍不完善,住房環境有待提升。
此外,廣州和上海的受訪者居住面積在60平米以下的比例顯著也高于其他城市;上海、廣州和貴陽居民的住房滿意度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升幅最大。北京、成都和泉州的居民住房滿意度升幅較小。相關研究表明,住房面積、公共配套設施、居民家庭成員人數和對經濟負擔的主觀感受是影響住房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與此同時,商務部研究院重要商品預測中心還發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消費預測》,調查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手機的預期購買率最高,出境旅游欲望上升,大病或養老商業保險、燃油汽車及節能環保汽車的預期購買率也在上升,并看漲價格走勢。
針對“2016年第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費品購買欲望普遍上升,是否說明消費復蘇跡象出現?”的問題,李前方回應稱,數據本身是合理的,實體經濟中行業不景氣,但居民消費需求依然存在,預期購買意愿增加是正常的,但最終購買欲望能否實現還有賴于“供給側改革”。遺憾的是,目前“供給側改革“還停留在概念上。
“如何滿足這些消費需求是目前所謂供給側改革最主要的一個任務。現在還沒有看到消費環境有很明顯的改善。”李前方向新浪財經分析稱,與刺激消費不同,當前政府在供給側改革方面,能起作用的杠桿政策并沒有找到一個很合適的支點,應不斷刺激創新,如保護知識產權和專利、健全法律及轉變政府職能等。
“理論上,供給改革可以創造需求,但如果出不了一個像蘋果一樣的新產品,怎么能夠創造新的需求?” 李前方說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