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業的“互聯網+”機遇和挑戰解讀
2015/9/10 8:33: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我國服務業自2013年比重首次超過工業以來,其比重持續上升,2014年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我國服務業自2013年比重首次超過工業以來,其比重持續上升,2014年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服務業和每一個用戶切身相關,吃飯、打車,這和我們的用戶參與非常高,互聯網的特點就是用戶的參與率特高,從原來的互聯網到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每個人都有手機,都有電腦,這方面用戶的參與度會更高,所以這兩者之間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第三產業作為服務類型業務為主的綜合性產業,以充足的開放性和多樣性,在“互聯網+”的時代,呈現出了最為豐富的產業發展狀態。
由于在社會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各種服務:早上打開電視看到的新聞資訊、電視節目,出門招手攔車乘坐出租,到了公司門口的保安向你問候寒暄,來到辦公室你已經看到今天的日程和文件正放在辦公桌上,忙碌了一個上午急忙打電話叫了一份餐,繼續準備下午的會議,下午的會議開始了,電話會議系統的調試忙壞了秘書……
諸如此類的服務場景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但在互聯網席卷過后,這些都變化了:早上打開朋友圈查看朋友分享的新聞,出門前用打車軟件叫好車,還多給了師傅5元的紅包,師傅一路上歡聲笑語,到了公司通過人臉掃描進入了辦公室,OA里的待辦事項,秘書已經在通過微信告知我了,忙碌的中午使用app定了份餐,沒有半個小時就送到了,還贈送了水果,下午的會議通過手機視頻會議app和語音轉化軟件沒出辦公室便開始了會議的議程……
在過去的服務業態中,用戶往往被動接受服務,通過服務商單方面提供的服務解決需求。這種服務成本過高,解決能力低下的挑戰,在“互聯網+服務”的時代下,由于信息鴻溝的縮短,用戶可以開始主動尋求自己所想要的服務,而服務商也可以通過更加直接更加互動的方式,主動挖掘用戶的需求痛點,進行及時性的改進,使服務的質量和便捷性得到了一個新的機遇。
案例:電影行業
電影行業作為服務業中較為成熟的業務形式,其互聯網化的程度和水平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都是十分驚人的,下面我們就通過對于中國電影行業的分析,來更加細致觀察一下“互聯網+服務”的實體景象:
行業挑戰
電影行業是一個集合了服務業和工業制造為一體的行業形態,其主要滿足的是國民對于高品質精神產品的需要。而隨著中國國政治經濟和國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中國電影行業的產品質量和運作水平都存在著極大的不匹配性,這一矛盾與挑戰,是困擾著中國電影行業發展核心問題。
中國電影行業分析
機遇轉化
從2001年中國電影“院線化”改革開始,中國電影產業走過了十余年發展。如今,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眾籌、電子商務、視頻網站等互聯網商業模式與電影產業嫁接,重塑了電影產業鏈,對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成熟起到重要作用。其影響電影行業全過程的節奏與特點如下:
制作:電影制作方式發生變化。大數據成為電影項目籌劃的重要技術手段,眾籌為電影融資提供有效補充。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可以通過各種互聯網形式參與、影響電影制作。
發行:2014年,在線票務預計貢獻約40%的電影票房。以預售為代表在線售票直接從電影觀眾入手,可以影響院線排片,指導發行人力、物料的匹配。
營銷:電影營銷從影院陣地、戶外等硬廣形式向互聯網遷移,社交網站成為電影信息推廣以及口碑爭奪的重要陣地。視頻網站成為預告片、花絮、首映式等影片物料宣傳的集結地。
放映:中國電影的回收渠道主要以院線為主,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特別是在線付費觀看逐步被廣大觀眾接受。在線播放將成為電影投資的重要的回收窗口。衍生品:國內衍生品發展較為滯后,衍生品銷售可以借助電子商務,在線售票平臺搭售等方式。
特點趨勢
其互聯網改造電影行業的特點趨勢可以總結為三大思維特點:
思維一: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的意思是通過影響億萬觀眾從而打通娛樂產業和互聯網的邊界,激活一個巨大的“粉絲經濟”市場。粉絲電影是在互聯網影響下,區別于傳統商業電影類型劃分的新類型。本質仍然是去為明星買單,只是消費明星的渠道和方式有了變化。互聯網會讓粉絲電影成為一個大品類。會出現粉絲眾籌,粉絲包場,粉絲點映等模式,專門為粉絲服務。
圖:電影行業互聯網運作方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