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二季度中國“堵城”排行榜:北京蟬聯榜首 上海跌出前三
2015/8/26 8:33: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擁堵排名8月25日,數字地圖提供商高德發布《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2015年第二季度,全國重點城市擁堵排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擁堵排名
8月25日,數字地圖提供商高德發布《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2015年第二季度,全國重點城市擁堵排名北京蟬聯榜首,其它國內十大堵城依次為杭州、廣州、濟南、大連、哈爾濱、深圳、上海、重慶、成都。相比上季,全國各大城市擁堵全線飄紅,廣州擁堵加重幅度最大;廣州、大連、深圳、成都新入擁堵城市Top10榜單,而天津、南寧、石家莊、武漢則出榜。
根據報告,加劇各城市擁堵指數的原因包括:天氣回暖人們出行意愿增強,厄爾尼諾現象導致降雨量增加,以及互聯網專車、快車等新出行模式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限牌延時新政的幫助下,上海跌出十大堵城前三名,下降6個名次。
此外,靠近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北京工人體育場北路成了全國夜間擁堵時間最長的道路,累計擁堵162小時,相當于連續擁堵7天7夜;而北京西二環路成為第二季度全國擁堵最嚴重的一條道路,嚴重擁堵時長達702小時,每天都有將近8小時處于嚴重擁堵。
上海擁堵現象緩解
根據交通大數據分析,本季上海擁堵跌出全國擁堵前3名。分析發現,上海擁堵的緩解與4月15日限外新政有很大關系。
限外新政:4月15號開始,工作日7:00-10:00時、16:00-19:00時,高架快速路將禁止外省市號牌小客車、未載客出租車及實習期駕駛人小客車通行,限行時間比原來各延長一小時。
分析政策前后城市總體擁堵狀況可見,限外政策后城市高峰期擁堵總體下降約3%。
分析受新政影響的高架路段發現,政策前后高架路擁堵指數降低了9.5%。
通過日均擁堵曲線發現,新政策后晚高峰擁堵緩解8.4%,明顯高于早高峰。限行政策縮短了外地車牌時間窗口,造成下午14:00-16:00點車流量變大,擁堵較之前加劇明顯,甚至擁堵超越晚高峰時段。這說明,人們受政策影響改變了原有出行時間。
專車被指加劇擁堵
高德數據分析師對比了2014年和2015年二季度,5個大型城市各月的擁堵延時指數,從中發現:2014年4-6月份,各城市的擁堵情況在逐月緩解,6月為季度最暢通月份;而2015年的趨勢完全相反,擁堵在逐步加重,其中6月為季度最擁堵月份。
為何會出現這一反常現象?報告指出,從2015年5月份互聯網快車出現開始,交通擁堵延時指數較去年同期約上升13%,其峰值擁堵程度也頻繁刷新原有2014年最高記錄。不僅北京,廣州、杭州、深圳等專車、快車主要城市,相比2014年二季度,其進入5月后擁堵程度明顯加重,而這個時間點正是快車在這些城市大規模上線前后。
報告稱,顯然,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用戶出行距離也會不斷增長,而互聯網專車、快車的普及在帶來便利性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增加存量車的周轉率,形成增量的出行需求,最終成為加劇城市擁堵的原因之一。
高德建議專車軟件應鼓勵公眾在使用專車、快車業務時避開交通高峰時段,而在高峰時期更鼓勵用戶使用順風車、拼車業務來出行。
通勤族因擁堵每月多付出1千元成本
通勤族在高峰出行,因擁堵造成的時間成本不可忽略。根據二季度城市擁堵現狀,在一二線城市的通勤高峰期出行,花費在擁堵上的時間,基本上會占出行總時間的50%以上;市民大量出行時間浪費在路上,時間成本明顯上升,這些時間如果用當地的平均工資來換算,其擁堵成本十分可觀。
以北京為例,高峰每出行1個小時,就有32分鐘耗費在嚴重堵車上,北京月平均工資6463(根據各地社保部門最近公布的上年度平均工資),折合到每小時,就是6463/22/8=37元(按每月22個工作日,每日8小時計算),那么因擁堵造成的時間成本就是19元,一天兩次出行付出的成本就接近40元,每月多付出近1千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