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動力轉移
2010/7/2 14:51:4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動力轉移國際油價(NYMEX)從2003年3月的每桶25美元急增至2008年7月的每桶147美元歷史高位。隨后,金融海潚爆發,全球石油需求收縮,2008年12月油價急挫至低于每桶30美元。油價近日沖破每桶80美元,市場氣氛看好,認為國際原油供應會于未來三至五年見頂,且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之石油需求穩定增長。
產能不足支持油價
原油產量增長放緩是推高油價的關鍵因素,但原油產量與全球原油實質儲量(geological oil-in-place)無關。
「世界究竟還有多少原油」是能源界從未有共識的大問題。去年能源大老尤金(Daniel Yergin)帶隊考察世上最大的八百個已探明的油田,逐一測量,發現余油量仍然巨大。這里當然還未計算那些未被發現的大油田:近年很吃得開的巴西接連發現特大油田,勢令該國能源政策從生物燃料移到石油化工。
但是,即使世界不乏石油「資源」,也不代表有「貨」賣。近年油價高企,除因熱錢炒作,亦因世界欠缺石油產能。伊拉克停產后,世上碩果僅存的剩余生產能力(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只可到沙特阿拉伯找,但它的油田主產重質原油,而發展中國家多缺乏處理這種低質原油的錬油設施。有學者甚至認為全球錬油設施不足,除了對石油產品(如車用汽油、航空煤油等)構成供應壓力,這件事本身亦冷卻油企把資金投到原油生產設備。
一句話,短期油價走勢與峰值石油(Peak Oil)無關,但與每年全球原油新增產能的增長速度有關。
談油價只論供應面不成話,反之亦然。在油價破百時,很多能源經濟的評論員,把中國石油需求當成是油價高企的主因。事實上,據英國石油(BP)的數據,中國對全球石油增長的貢獻度在油價高企前后沒有明顯變化,分別為低油價時期的38.2%(2000-2003年)和高油價時期的37.1%(2004-2008年)。可見中國非國際油價的溢價因素,而只是(很重要的)基本因素。
最后談談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動力來源。能源專家Robert Ebel去年底發表了一份名為《Energy and Geopolitics in China: Mixing Oil and Politics》的報告(后由北京安邦集團出版的《策略研究》本年1月號刊譯《中國的能源與地緣政治—石油與政治的不解之緣》),認為隨著中國持續重工業化,工業需求將主力推動中國石油需求,而中國汽車因體積小,耗油量低,不會是最大石油需求增長動力來源。
交通工業帶動需求
這是錯得離譜的觀察。相反,在未來三十年,帶動中國石油需求的最有力者是交通運輸部門,絕非工業。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數據,工業用油的比例自1990年的59.2%持續下降至2007年的42.1%,而交通用油的比例則從17.6%倍增至35.9%。
另一個只有行內人才會注意到的事是,上述中國的官方數據仍然遠遠低估了實際交通用油的量和比例。中國的能源統計系統的設計和分類方法源自蘇式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與國際統計方法大異其趣。舉例說,在計劃經濟期間,「單位」消費石油,這筆數會記錄在該「單位」的數簿。如果該「單位」屬工業部門,即使石油由該「單位」的車隊消費掉,這些交通用油亦會誤當成是工業用油。
同樣,因中國在1984年以前都不準平民私自擁有汽車,即使二十年后這些平民連林保堅尼都可以玩,但這筆交通用油亦會誤算入家居用油。所以外人一看中國家居用能結構就困惑,為什么中國人如何在家中燒那么多日汽油(在2007年竟占全國家居用油的19.2%!)。
換言之,考慮到中國的交通運輸用油占總需求的比例持續增大,而且還是比官方數字的大,再加上中國人均汽車擁有量仍遠于國際平均水平(據OPEC數據,2006年每一千中國人只有十八人有車,遠遜世界平均的一百一十九人),人均GDP穩定上升等,中國交通部門是國際油價最穩固的基本因素。
反觀工業部門, 1990至2007年石油只穩占工業總能源約15至20%,而近年更因重工業化拖累,石油比例由2002年的20.3%下降至2007年的15.2%,主因有二:一、重工業(除了石化和建造業)多依賴煤炭,而非石油;二、部分重工業部門電氣化取代石油,例如,中國的鋼鐵行業以電力取代燃料油(Fuel Oil)。
總而言之,工業是中國經濟增長支柱,其對中國和世界的石油需求貢獻不容忽視,但就算中國經濟轉型至服務業為重心,又或是中國不再搞重工業,這都不會降低中國的石油需求,因為交通部門才是帶動中國石油需求的強大新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0年5月煤炭行業運行情況
- 下一篇:天然氣進口通道多元化格局形成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