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德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及保有量預測分析
2017/9/20 15:11: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2年3月,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在柏林舉辦第二屆宇航機器人國家會議,德國經濟和技術部部長羅斯勒出席了開幕式。在此次會議上,來自科學界、商界、政界的專業人士進行了密切交流與磋商,對未來德國宇航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破性的決定。最近幾年,德國宇航機2012年3月,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在柏林舉辦第二屆宇航機器人國家會議,德國經濟和技術部部長羅斯勒出席了開幕式。在此次會議上,來自科學界、商界、政界的專業人士進行了密切交流與磋商,對未來德國宇航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破性的決定。最近幾年,德國宇航機器人的技術基礎得到夯實,在整個歐洲占據領先地位,其傳感技術以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除了在地球軌道和外層空間的探索技術,宇航機器人對于地面技術的開發也具有重要借鑒作用。
是否具備極高的可靠度,以及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是否能夠自主行動,是衡量空間任務完成程度的一大標準。移動、導航、模擬、安裝、拆卸都是宇航機器人的特殊功能。在地球上的許多應用也具備相似的屬性要求,例如搶險救災,核電站拆除,甚至在服務領域,也避免不了相似的故障排除解決方案。所以,航空航天技術的進步很可能直接過渡到地面技術應用中來。
在進一步探索太陽系方面,德國制訂了具體的計劃目標,以提高德國在機器人探索核心領域的競爭力,并將重點放在移動、傳感、導航和操縱技術等方面。德國專家認為,發展到中期,以“德國制造”為榮的空間技術將會為國際勘探任務做出杰出貢獻。
德國政府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建設基礎設施的階段,這些設施需要為衛星和空間站提供安裝、管理、清理垃圾等服務,而現在已有的機器人技術必須要跟基礎設施結合在一起。
德國引進機器人的時間比英國和瑞典大約晚了五六年,但戰爭所導致的勞動力短 缺,國民的技術水平較高等社會環境。卻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2O世紀7O年代中后期,德國政府采用的積極行政手段也為工業機器人的推廣開辟了道路。如在“改善勞動條件計劃”中規定,對于一些危險、有毒、有害的工作崗位,必須以機器人來代替普通人的勞動。這個計劃為機器人的應用開拓了廣泛的市場,并推動了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目前,德國工業機器人的總數占世界第二位,僅次于日本。
2013-2018年德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及預測
資料來源:IFR
2013-2018年德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及預測
資料來源:IFR
2010-2015年德國工業機器人進出口統計
年份進出口金額(美元)數量(臺)2010進口$315,412,2019,0852010出口$382,016,86714,1052011進口$441,641,65313,4892011出口$601,851,39622,7122012進口$396,282,36702012出口$641,690,21202013進口$389,918,10012,0142013出口$742,784,29727,0402014進口$426,271,48412,8012014出口$659,991,00724,6062015進口$414,938,25313,5442015出口$590,858,98522,414資料來源:德國海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