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制乙醇,能否迎來規模化發展?
2017/9/1 12:29: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原油主流價格低位運行在45~55美元/噸,我國現代煤化工五大產品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烴經濟性大大下降。面對現代煤化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原油主流價格低位運行在45~55美元/噸,我國現代煤化工五大產品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烴經濟性大大下降。
面對現代煤化工的窘況,煤制乙醇逐漸成為行業討論的熱點。那么煤制乙醇未來是否能夠大規模發展?為此,中訊化工信息研究院對行業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
市場需求有限
目前乙醇的下游有兩大領域,一是工業乙醇,用于化工產品加工;二是燃料乙醇,用于車用乙醇汽油。
調查發現,工業乙醇目前和未來的需求在100萬噸級水平,且主要用來生產醋酸乙酯。同時,部分醋酸乙酯的企業又配套了乙醇原料,減少了外購乙醇的需求量。
整體來講,煤制乙醇不同于煤制油,間接法煤制油的主要產品為柴油,比例可以達到60%左右,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加工精細化工產品,而煤制乙醇產品在工業乙醇瓶頸下,則寄希望于需求空間較大的燃料乙醇,也即乙醇汽油。
根據統計,2016年中國汽油的產量為12932萬噸。按照國家規定10%添加,燃料乙醇需求為1293.2萬噸,考慮生物法乙醇的生產量,全國約1000萬噸的煤制燃料乙醇需求已經觸及天花板。
以陜西為例,根據官方數據:2016年,中石油、中石化陜西分公司向陜西市場累計銷售成品油605.15萬噸,延長石油集團公司銷售成品油1016.3萬噸。目前延長石油已經擁有10萬噸的煤制乙醇裝置,未來乙醇如果進入汽油市場,按照延長石油1016.3萬噸50%為汽油銷量進行計算,則需要約50萬噸的燃料乙醇,燃料乙醇自給是趨勢。目前,延長石油集團已經完成了50萬噸工業化裝置的可行性研究,并啟動了工藝包的設計。面對中石化和中石油605.15萬噸成品油,汽油按照50%的比例計算,則汽油銷量約為300萬噸,則需燃料乙醇約為30萬噸。也就是說,在陜西地區,煤制乙醇30萬噸的生產規模已經基本能夠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
因此,上馬煤制乙醇項目一定要考慮當地或者能夠輻射的周邊市場需求。按照可企及的需求空間,核算自己的乙醇成本和規模是否適合自己企業未來的發展。
銷售政策不明朗
目前中國還沒有合成法燃料乙醇,市場的燃料乙醇全部來自生物法,也即糧食乙醇、非糧乙醇(木薯)和纖維素乙醇。生物法乙醇的發展初衷是為了消化陳化糧,初期國家還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性補貼,并規定可以進入中石化、中石油的系統進行銷售。
煤制乙醇在國內還沒有規模化,因此目前也沒有針對燃料乙醇的銷售政策。對于成品油這一國家管控的特殊產品,沒有國家政策的護航,意味著上馬即擱置。因此,煤制乙醇產品還需要期待國家政策的明朗化。如果合成法燃料乙醇能夠享受生物法的銷售渠道政策,煤制乙醇的銷售渠道通暢,風險大大降低。
另外,目前燃料乙醇在全國12個省市全省或部分地區封閉銷售,還沒有全國普及。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從燃料乙醇的定價模式來看,按照國家規定,生物法燃料乙醇的定價按照同標號汽油×0.9111來結算。不同省市,汽油價格不同,對應燃料乙醇價格也有較大區別。
仍以陜西為例,在近幾年低油價時期,陜西地區燃料乙醇的主流含稅價格在5000元~6000元/噸,按照17%增值稅計算,對應不含稅價格為4274元~5128元/噸。這也就是上馬煤制乙醇項目可以參考的下限區間。
原油價格高企后,燃料乙醇價格隨之上漲,風險降低。
發展前景有待探討
結合以上觀點,分析認為,煤制乙醇的大規模發展還受到一些問題的制約:
第一,上馬煤制乙醇項目重要有兩點:一是項目當地或輻射周邊工業乙醇和燃料乙醇的需求空間,二是按照當地汽油歷史價格折算燃料乙醇價格,測算煤制乙醇成本,分析其盈利能力。
第二,燃料乙醇未來是否會全國強制和封閉性銷售至關重要;煤制乙醇是否會被納入進來,需要期待國家政策的明朗化也是重點。畢竟乙醇汽油從其環保型來看,是國家推動的方向,而從使用角度來看,是用油單位、車主說了算,乙醇汽油動力性不好,一直是被行業所詬病的。沒有國家強制性的推動,沒有自主的需求帶動,市場很難被啟動。
第三,燃料乙醇要添加到汽油中銷售,導致在定價和銷售渠道方面受到各種限制。這也是煤制乙醇產品的特殊性所在。(崔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