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CMOS : 圖像傳感器市場集中度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16/12/16 10:24: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CMOS優勢明顯、后來居上,智能終端圖像“ 核芯”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主要產品為CMOS與CCD。CMOS雖然進入市場時間較晚,但性能上與CCD接近,更有價格低、體積小、功耗低的優勢,如今CMOS在圖像傳感器市場一、CMOS優勢明顯、后來居上,智能終端圖像“ 核芯”
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主要產品為CMOS與CCD。CMOS雖然進入市場時間較晚,但性能上與CCD接近,更有價格低、體積小、功耗低的優勢,如今CMOS在圖像傳感器市場中牢牢占據主導優勢。
世界上第一塊CCD圖像傳感器在1970年誕生于貝爾實驗室,此后很長一段時間CCD主導著圖像傳感器市場。CMOS圖像傳感器從90年代開始獲得業界重視并且得到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面世后逐步扭轉市場格局,取代CCD成為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主導產品,近年出貨量占比已超過90%。CMOS之所以能夠取代CCD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個原因:
1)CMOS性價比較高。CMOS采用標準的半導體工藝,隨著工藝的不斷改進以及背照式等新技術的出現,CMOS的性能已經逐漸接近CCD,某些方面甚至超過CCD。與此同時規模經濟帶來的成本降低,使得CMOS的價格比CCD低的多,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2)CMOS體積較小、功耗更低,與周邊零組件的整合能力高。因此CMOS對追求輕薄化和續航能力的智能終端而言吸引力更強,而隨著智能終端出貨量的不斷增長,CMOS出貨量也在隨之提高。
CMOS 與CCD 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CMOS 市場集中度高,國外廠商主導
CMOS因采用標準的半導體工藝制造,屬于典型的半導體行業,規模經濟屬性明顯,所以市場集中度較高,兩三家主要的廠商占據70%左右的市場份額。目前CMOS市場主要的廠商有索尼、三星、美國豪威及安森美半導體。美國豪威在2011年之前一直是非數碼相機圖像傳感器領域的龍頭廠商,且成功進入蘋果的供應鏈。然而索尼在2011年成功取代美國豪威,獲得蘋果iPhone 4S800萬像素主攝像頭的CMOS訂單,憑借其高質量的產品,在國際上銷售額不斷提高,取代了美國豪威的霸主地位。索尼定位高端智能機市場,客戶為蘋果、索尼自家高端手機以及其他廠商的幾乎所有高端品牌手機。目前索尼仍然幾乎獨霸1300萬及以上像素CMOS市場。失去蘋果訂單之后,豪威將重心轉至中國市場,不僅在中國中高端智能機市場占有較高份額,同時也積極開發中低端CMOS產品。三星的CMOS產品原來主要應用于中低端,目前逐步走向中高端,但仍與索尼具有較大差距,而且三星主要是自產自銷,也曾在索尼CMOS產品供應不足時趁機進入一些中國手機廠商的供應鏈。安森美半導體于2014年6月收購原美光科技旗下的Aptina,Aptina主要是面向中低端,過去在中國市場份額很高,但由于受到OV與國內新起之秀如格科微等廠商的夾擊,聲勢大減。
2015 年CMOS 圖像傳感器主要廠商市場占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CMOS圖像傳感器主要廠商營業收入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未來趨勢:雙攝像頭引領,市場規模可達 152 億美元
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目前用戶已極度飽和,而產品功能同質化嚴重,因此手機廠商需要尋找新亮點以刺激需求,而手機成像質量一直是用戶關注的焦點,也是手機廠商之間競爭的核心,因此雙攝像頭技術將成為未來趨勢。
手機受到機身體積和薄厚的限制,傳感器尺寸和鏡頭的光學素質難以提高,而雙攝像頭手機中兩枚攝像頭同時參與拍照,可以保證雙倍的進光量和成像效果,另外還可以做得到快速對焦和控制景深,可以滿足用戶對拍照效果的更高追求。
從市場角度來看,雙攝像頭的普及和接受度也在飛速成長。國內廠商中的華為、中興、小米都已發布了配備雙攝像頭的機型,華為P9在上市三個月內銷量已達450萬臺。今年9月發布的蘋果Iphone 7 plus及三星即將發布的新款旗艦手機Galaxy S8也將配備雙攝像頭。在蘋果三星等國際大廠的帶動下,手機配備雙攝將會大量普及,明年或成中高端機型的標準配臵。
雙攝像頭應用及原理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與此同時,業界也在通過雙攝的方式瞄準下一代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應用方向。伴隨著雙攝在手機、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領域的普及,CMOS傳感器的銷量將會穩步上升。據最新報告,2015年CMOS圖像傳感器的市場規模為103億美元,而這一數字有望在2020年達到152億美元。除手機攝像頭外,汽車相關應用或為下一爆點。
2015 年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分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20 年CMOS 圖像傳感器市場分類(預測)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