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2年我國兒童安全座椅市場需求主要推動因素分析
2016/10/16 10:41: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至2020年,中國嬰童數量將持續提高隨著80后和90后進入婚育高峰期,2012年開始中國迎來了第四次嬰兒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生人口1640萬人,比2012年“龍寶寶”生育潮還高出5萬人左右1、至2020年,中國嬰童數量將持續提高
隨著80后和90后進入婚育高峰期,2012年開始中國迎來了第四次嬰兒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生人口1640萬人,比2012年“龍寶寶”生育潮還高出5萬人左右,2014年全年出生人口1687萬人,出生率為12.37‰。
2014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 標年末數(萬人)比重(%)全國總人口136782100.0其中:城鎮7491654.77鄉村6186645.23其中:男性7007951.2女性6670348.8其中:0-15歲(含不滿16周歲)2395717.516-59歲(含不滿60周歲)9158367.060周歲及以上2124215.5其中:65周歲及以上1375510.1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中國15-49歲育齡婦女3.8億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達1.14億人。預計2017年之前,中國育齡婦女人數將維持在3.5億人以上,生育旺盛期人數在1 .0億人以上。
根據聯合國測算,2010-2015年/2015-2020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分別為1 .34%/1.22%;出生率保持在較高水平,而2020年之后出生率將逐漸減速。與此對應,我國兒童人口正迎來黃金增長期。根據聯合國測算,中國兒童人口增速在2012年由負轉正,在2012-2020年期間持續正增長,到2020年兒童人口數景達到峰值2.61億人。
2010-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人口數
資料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聯合國對中國人口出生率測算
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2008-2030年聯合國對中國兒童人口數量測算
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2、"4+2+1”的漏斗效應使得嬰童成為消費升級的核心主體
隨著城鄉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增強的消費能力為市場繁榮提供了保障。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從2005年的0.85萬元提升至2014年的2.89萬元。同時,我國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消費結構升級,有助于推動消費增速提升。
2005-2014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年度城市居民農村居民2005年847226222006年942229632007年1049332552008年1175935872009年1378641402010年1578147612011年1717551532012年2456579172013年2695588962014年288449892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伴隨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深入,"4+2+1”成為城市家庭主導的家庭結構,一個孩子對應父母2人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4個老人,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4: 2:1的家庭結構形成了則富漏斗效應,孩子一出生就擁有兩代人的則富積累可以支配,財富漏斗放大了嬰童的消費能力,成為嬰童消費發展的加速器。因此,嬰童消費遠遠超過成人消費市場的增長速度和潛力。
4:2:1家庭結構的財富漏斗效應
資料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3、二胎政策已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實施
目前全國全部省份已經開放“雙獨”家庭二胎生育政策,近20個省份取消了二胎生育間隔。2013年11月15日,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單獨二胎”政策啟動。
假設二胎政策落地后,60%的單獨家庭愿意在未來五年內繼續生育二胎,則我們估算每年二胎生育率將上升1個千分點。由于從政策宣布準許育齡家庭懷第二胎,到首輪第二胎嬰兒出生需要近一年時間,預計新增人口產生的市場需求將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間呈現。預計屆時全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100-200萬人,有助于拉升兒童產業市場規模擴容。
單獨二胎政策開放對生育率影響
資料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與一般消費品相比,國內嬰童用品市場有著幾個顯著特征。一是中高端產品消費比例遠高于一般消費品,緣于“給孩子買最好”的普遍消費理念;消費者對價格相對不敏感,而更注重安全性、舒適性等產品特性。二是品牌效應、口碑效應更加明顯,消費者會聽取身邊既往消費群體的建議。三是隨著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可選嬰童用品的滲透率出現快速提升;嬰兒推車、汽車安全座椅、車模等產品都屬于這一范疇。未來消費需求的升級將會為兒童耐用品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產品需求增長催化劑
資料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汽車,隨之而來的兒童乘車安全問題日趨嚴峻。據交通安全機構統計顯示,國內每年有1.85 萬名14 歲以下的兒童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歐洲的2.5 倍,美國的2.6 倍,交通事故已經成為14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在撞車事故中,未經約束的兒童受傷幾率要高4 倍以上。
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的研究顯示,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以使得嬰兒潛在車禍傷亡率降低70%以上,對于1-4 歲的兒童死亡率降低54%以上,對于4-7 歲的兒童死亡率降低59%以上。但目前中國兒童安全座椅在轎車中的安裝比例卻不足兩成,僅16.3%。在新華信組織的安全座椅使用率網絡調查中,盡管大部分父母認為坐在兒童安全座椅是兒童最佳乘坐方式,但調查人群中實際上真正使用兒童安全椅的只有27.8%。
認為正確的兒童乘車方式
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兒童乘坐汽車方式現狀
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調查顯示,人們對兒童的乘車安全問題還是比較重視,多數人還是認可兒童安全椅的必要性,表示會為自己的孩子購買兒童安全椅。而其他表示不考慮購買安全椅的被訪者表示其主因是孩子對安全椅的抵觸情緒、安全椅的價格以及家長對兒童安全椅安全性的顧慮。
為自己的孩子購買安全座椅比例
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不購買和使用安全座椅的原因
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從上世紀80 年代開始,歐美等國家已經相繼出臺兒童安全乘坐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制家長為兒童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目前世界上有超過40 個國家已出臺相關法規,其中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強行要求使用兒童安全椅。
在中國,部分省份也已經將兒童乘車安全納入立法范圍,但尚沒有兒童安全座椅的相關行業提出認證標準,也未對于安全椅未配備、使用不當的行為做出明確處罰規定。但隨著對兒童乘車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國內兒童乘車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將日趨嚴格,汽車安全座椅市場空間將徹底打開。
各國兒童乘車法規
地區法規澳洲早在1985 年就正式立法,規定兒童乘車必須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未滿8 歲之孩童,未使用罰款166 澳幣。美國未滿4 歲或體重未達18kg 之孩童,未使用罰款100 美元。兒童乘車時必須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如果汽車前座安裝有雙安全氣囊,則必須把兒童安全座椅安裝在后座上,違者會受到處罰。加拿大體重在18 公斤以下的兒童必須坐在兒童安全座椅上;較重的兒童,則需扣上安全帶。瑞典從1982 年開始就制訂了法規,對7 歲以下的兒童乘車,車上應備有保護兒童安全的裝置。新西蘭5 歲以下的孩童必須使用合適的兒童安全座椅,5 歲至7 歲的孩童在車內也必需使用兒童束縛設備。德國未滿12 歲且身高未滿150cm 之孩童,未使用罰款80 馬克。意大利未滿10 歲之孩童均須使用。法國未滿10 歲之孩童,除非例外否則均需乘坐后座,否則罰款250~1000 法郎。新加坡未滿8 歲之孩童均須使用。日本未滿6 歲之孩童均須使用。韓國未滿6 歲之孩童均須使用。英國未滿3 歲之孩童,未使用罰款20~500 英鎊;3 歲以上未滿14 歲而身高未滿150cm 少年另有規定。資料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