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買的第一套房 可能比后面十套加起來都要重要
2016/10/14 11:42:54 來源:吳曉波頻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這幾年,每年市場都要為投資理財瘋狂一次,去年是股市,今年是樓市。大部分的人,總是等到市場的熱浪撲到臉上的時候才意識到,資產的價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這幾年,每年市場都要為投資理財瘋狂一次,去年是股市,今年是樓市。
大部分的人,總是等到市場的熱浪撲到臉上的時候才意識到,資產的價格已經漲起來了。小巴在杭州,真真切切地在G20前后體會到了這一點。
比如小巴有不少朋友,就用這樣的段子調侃自己:
趁著G20放假
我出去玩了一圈
回來發現房子漲得都買不起了
我找了找新聞
發現明年G20在漢堡開
我得趕緊跑漢堡買房去
大家心里想的,大約都是假如上半年房價還沒上漲這么厲害時,先買上幾套房,現在就賺翻了!事后諸葛的惋惜,小巴聽不少人說起。
與此同時,另一些朋友,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北上深和合肥、廈門房價飆漲,而杭州房價遠遠落后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有一位朋友A,平時工作之余,喜歡研究投資理財,也常常和小巴一起交流討論。他是一位買房的高手,但當八年前他準備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也很焦慮,像無頭蒼蠅一樣。好在他愿意找歷史材料分析,還向長輩們詢問之前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之后他基本能總結出,房價的周期是在政策、資金、庫存和輿論這些條件的框架里面來回折騰。
就這樣,他按照自己的投資邏輯,在幾年時間內買賣了幾套房子,算是積累起來第一桶金,后來也很順利地實現了財務自由。
前年年底央行降息的時候,他覺得投資的機會又到了,于是就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抽空跑跑杭州各處的新老樓盤,順便也在各處的咖啡館泡一泡時間。跑了半年,他選中了一套十分滿意的房子買下用作投資,到現在為止已經差不多翻倍了。而今年房價上漲,大家都在售樓處和中介那兒擠破頭的時候,他已經不用再到處跑樓盤了。
在他的口中,買房與投資理財一樣,最重要的是從0到1的過程。這個從0到1的過程,不僅僅是賺到第一桶金,而且往往還伴隨著一個人投資邏輯的建立。
從0到1=第一桶本金+一個投資邏輯
對A自己而言,這個從0到1的過程不僅僅是靠買房賺了第一桶金,更要弄懂為什么買房可以賺錢。在這個基礎上,他在房產的小周期中陸陸續續有一些交易機會,有的一買一賣賺了資本差價,有的一直持有、出租直到現在。
萬事開頭難,賺到第一桶金,可能是投資之中最難的事情,至少也是其中之一。就像A說的,從0到1有時候可能比從1到100更加重要,他買的第一套房子,可能比之后買過的十套房子加起來都重要。
當大家都沒什么錢的時候,絕大部分人積累財富的速度其實是差不多的,大家的積蓄來自于勞動收入,其過程是漫長的,因為勞動數量的增長沒有杠桿撬動。
但當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第一桶金的快慢就決定了財富滾動的速度,決定了是否能夠實現財務自由以及實現的速度。
比如買房這件事,假如10年前,兩個人同樣有一筆錢,有的人全款買了一套房,有的人拿著這筆錢,貸款買了三套房,10年后,兩者的差距就非常大了。這種金融的杠桿效應在一種資產價格上漲時,會快速地拉開人和人之間的財富差距。100萬的房子,同樣漲了30萬,對于全款而言,只是30%的漲幅,而對于首付三成的人而言,漲幅卻接近100%。
今天在社會財富上,財富越來越集中,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是一種非常顯著的趨勢。我們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這不是一種好現象,但很可惜,它可能就是現實。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其著作《21世紀資本論》分析了過去幾百年的數據,發現資本回報率總是高于勞動回報率、經濟增長率。
小巴覺得,這種差距的拉大,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或許就在于,很多人完成從0到1的過程太漫長了。有的人缺少從0到1的第一桶金,而更多人則缺少從0到1的理念轉變。
而對完成了這一步的人而言,則面臨了另外的問題,即如何從1邁向100?如何避免又退回到前面這個步驟上?
事實上,這并不容易做到,市場總是風云突變,即便是頂級富豪也面臨著財富縮水的難題。根據瑞士銀行和普華永道在2015年出具的報告數據,1995年凈資產10億美元級別的富豪中,56%在1995-2014年的20年中資產縮水,現在的身家已經不足10億美元。而對于一般的富豪和中產家庭,雖然目標是希望錢越來越多,但卻因為沒有做好保全規劃,導致資產縮水的例子,則多不勝數。
在資產累積增值的過程中,從0到1的重點是實現財富增值的投資邏輯,而從1到100則需要在這個邏輯之外再思考資產的保全,有了余糧,才能有底氣開墾土地播種更多的糧食。
比如A,他這樣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已經可以通過一整套的金融工具和規劃,來保全自己的資產。聊起現階段的計劃,他打算將錢分配到不同的資產上,尋找投資品當然重要,但最優先考慮的,就是如何買保險——這個曾經被他認為不需要的金融配置。
他說,很多人認為保險收益低,比不上房產和股票,但他選擇保險反而并不是考慮這方面的因素。正是因為考慮到配置方案的整體性,才要明晰,在這個組合中,保險產品所貢獻最核心的功能不是增值,而是保全已有財富。
對于既定的生活規劃來說,就是不懼未來,不憂當下。
而小巴更希望的是,在財富累積的過程中,這個大蓄水池能一直只進不出,在財富的增值模式不斷復制的過程中,用保障給這個蓄水池加個防漏的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