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R未來長路漫漫:目前仍處于手機“大哥大時代”
2016/9/6 10:38:19 來源:財經天下周刊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多位接受《財經天下》周刊記者調查采訪的VR從業者,基本抱持一個觀點:目前的VR仍處于手機的"大哥大時代",至于何時抵達"智能機時代",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表。顯然,能多位接受《財經天下》周刊記者調查采訪的VR從業者,基本抱持一個觀點:目前的VR仍處于手機的"大哥大時代",至于何時抵達"智能機時代",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表。
顯然,能否熬過眼下這樣一段漫長而殘酷的培育期,將是那些剛剛熱情萬丈宣布下注VR的公司們所要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文|李健華
攝影|王攀
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30分鐘,位于北京中關村(8.300, -0.10, -1.19%)創業大街的一家咖啡館,37歲的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副教授翁冬冬帶著兩名助手匆匆出現——他剛從附近的一場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會議趕過來。
"最近實在太忙了。"他一邊順著呼吸,一邊說,"每周都得有七八波人跑到學校談合作。今天剛見完騰訊的人,明天還要跟阿里的人談。"他不太滿意眼下的工作狀態——白天的時間被各種有關VR的會議和業務交流完全擠占,"研究工作只能安排到晚上"。再這樣下去,為了自己的科研項目,他只好選擇"閉關"。
今年2月,大學畢業就"希望有一天可以創辦VR公司"的汪叢青成為HTC Vive中國區總裁。他被HTC董事長兼CEO王雪紅派駐北京,成立了一個30多人的VR團隊,并且借助從HTC手機部門抽調的部分人手,加快構建HTC Vive在國內的內容生態。
上世紀90年代,翁冬冬和汪叢青分別第一次接觸到VR產品汪叢青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的VR研究室擔任助理時,體驗了一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造價50萬美元、美國海軍用于培訓士兵的VR設備。"特別驚喜,這種技術對未來有重要影響。"為此,他在大四寫下一篇關于VR如何顛覆未來教育的論文。在太平洋(7.280, 0.40, 5.81%)西岸,北京理工大學大二學生翁冬冬,師從國內著名光學專家王涌天院士,見識了同樣在當時只被應用在諸如裝甲車輛維修、飛行模擬器等軍事及重工業領域的早期VR技術。
"你說你們研究VR的,除了能做模擬培訓,還有什么用?"一位朋友把這個硬梆梆的問題拋給翁冬冬,后者一時竟無言以對。在2014年以前,翁冬冬研究的VR領域長期被視為商用價值極小的高冷學科。"一套標準設備再加上軟件要花一二百萬元,貴得令人咂舌,而應用場景卻十分有限。"
時移世易,VR技術的發展使設備價格大幅壓縮,是其得以在商業化上獲得重大突破的原因,F在,面向普通消費者的VR硬件產品分三大類:一是連接PC主機的VR頭盔(也叫頭顯);第二種是將智能手機放置其中使用的VR眼鏡;此外還有VR一體機。目前全球公認最主流的國際三大頭顯品牌:索尼PSVR、Oculus、HTC Vive的零售價格,在2999到6888元人民幣區間。
VR商業能量的爆發始于2014年3月。彼時,Facebook豪擲20億美元收購美國VR公司Oculus,被視為VR產業最重要的轉折點。
"從那一天開始世界就變得不一樣,絕對的,一點都不夸張。"回憶起這場收購案,翁冬冬至今仍然有些激動。這位北理工學者和他的VR研究項目的命運,正是在這個節點,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從十幾年鮮為人知的科研冷宮瞬間轉場,成為在過去兩年科技創投圈最熱鬧的產業領域。
對此,從事VR影像內容制作的蘭亭數字聯合創始人莊繼順打了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像阿里巴巴突然在某個未受人關注的領域,投了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創業公司,一下子就扔了50億元人民幣——大家想不關注都難。" 這場收購也開啟了一場全新的賭局與搏殺——積極下注者,既有那些嗅覺靈敏、正四處尋找"下一個風口"的創業團隊,同時也不乏主營業務江河日下、正亟待一個有亮點的新業務完成自我拯救的老牌科技企業。在更廣泛的參與者名單中,幾乎涵蓋了所有對于下一代智能硬件產品懷有興趣的科技公司,以及一大批想要利用這一新技術與具體的應用場景結合的各種垂直應用項目。
僅僅在過去的半年內,騰訊、阿里、小米、華為推出各自的VR產品計劃;在智能手機市場一蹶不振的HTC,在今年2月末開啟了對HTC Vive頭顯的預售;8月,諾基亞帶著OZO VR相機宣布回歸中國市場。在2015年被譽為"國內第一科技妖股"的暴風科技(300431.SZ),自2014年9月發布首款暴風魔鏡,截至目前已經推出第5代VR眼鏡。此外,作為以創業者姿態進場的還有最近剛推出了第二代VR頭盔的蟻視,以及專注VR內容和應用的焰火工坊、蘭亭數字、TVR等公司。
背靠強大的"中國制造",這場日漸喧囂的賭局,已經孵化出了形形色色的VR產品,售價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淘寶和深圳華強(25.090, 0.12, 0.48%)北,仍然是出貨量最大的線上和線下渠道,消費者懷著好奇心花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從此購回的國產低端VR設備,更像是一種玩具快消品。
"VR這個詞在百度上,每天從PC端完成的搜索大概有三萬多次,在手機上則是五萬多次。"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在今年6月的一次公開論壇演講中表示,國內目前對VR產業的布局和投資都很熱,但其背后隱藏的卻已經是一種"非理性繁榮"。王嘯預言,教育市場啟動以及推出體驗更成熟的VR產品,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多位接受財經天下記者調查采訪的VR從業者,基本抱持一個觀點:目前的VR仍處于手機的"大哥大時代",至于何時抵達"智能機時代",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表。
顯然,能否熬過眼下這樣一段漫長而殘酷的培育期,將是那些剛剛熱情萬丈宣布下注VR的公司們所要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中國第一、全球第三"
2014年初,26歲的覃政抱著自己剛研發出來的VR頭盔,一個人跑到中關村創業大街車庫咖啡尋找投資人聊VR技術、派名片。在持續半年的時間里,他找了30多家投資機構,卻沒一家有回音。
"當時找到投資很難,大家都不知道VR到底是什么。"兩年后,坐在中關村軟件園華勝天成(11.020, -0.02, -0.18%)大廈辦公室的覃政成為蟻視科技CEO,創業至今他認為最大的困難便是最初找投資的那一幕。
覃政符合人們對于IT男的傳統印象——他個子不高,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不說話的時候神情有些冰冷;一旦談起科技以及科幻小說的話題,他滔滔不絕,說到興起時甚至面泛微紅。令人容易感受到他是一個對科技擁有熱情的人。
蟻視作為最早在國內做VR商業化的硬件公司,知名度也在日漸提升。據不完全統計,過去這兩年,覃政上了三次央視的新聞報道和兩次北京電視臺新聞,他的名字和事跡也被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提及。此外,他還以嘉賓身份參加了諸如《職來職往》 《雙創之星》 《你就是奇跡》等多檔電視綜藝節目的錄制。2015年,覃政入選福布斯2015年"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
與此同時,VR行業內也出現了對蟻視的負面評價:不做產品只吹牛、奇葩公司、融資造假,甚至有前員工爆料蟻視的一系列"黑歷史"。覃政在接受財經天下采訪時認為:"蟻視融資最多,一直跑在行業前面。所以大家都會拿著放大鏡去放大蟻視的優缺點。"
覃政覺得,如果當初沒有選擇VR創業,現在他應該是一位在航天第五研究院工作的高級工程師。他所學的飛行器總體設計專業是"一個大綜合專業,基本上光學、電子、機械自動化都要學"。作為一名科幻迷,他認為虛擬現實是更高效實現科幻世界事物的運轉方式,他希望用自己擅長的光學技術實現這一想法。
"如果我當時沒退學創業就晚了,很多時間點就會錯過。"覃政對財經天下表示,2012年4月,谷歌推出全球首款"拓展現實"的頭戴眼鏡。接著,當年12月Oculus也開始火了,此事更堅定了他對可穿戴設備商業化的決心。2014年初,覃政在讀航天五院博士二年級時選擇退學創業。
在覃政眼中,他能夠開始創業的關鍵在于初創團隊的四位創始人之一 —— 他的妻子聶競舟。2014年,他與亞杰投資方見面,一路與對方聊VR技術。聊到一半,覃政便不太愿意說下去。"因為我覺得他們聽不懂,就準備收拾東西撤了。"這時妻子聶競舟接過話,跟對方聊了一個小時VR的商業化。兩周后,覃政拿到18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
目前,蟻視的產品線有三大類:連接PC端的蟻視VR頭盔、移動端手機VR眼鏡機饕以及VR相機。讓覃政最滿意的產品是蟻視與聯想合作推出的聯想樂檬蟻視VR智能眼鏡。據覃政稱,這款VR眼鏡官方售價199元,在全球已經售出50萬臺。"能取得這個銷售量在全球都是非常難得的成績。" 當被問及蟻視在國內有哪些主要競爭對手時,覃政表示,目前國內值得自己尊敬的對手不多,"有些廠商在個別方面可能具有一定優勢,但是與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廠商比,還有較大差距"。
"我認為蟻視的水平在中國是第一,在全球是第三。全球的第一和第二是Oculus和HTC。"覃政對財經天下說,他的判斷是基于今年3月份由德意志銀行發表的一篇VR行業報告。
記者在網上搜索到這份報告的中文版內容,但并未在其中發現有任何明確的榜單信息,最終僅在一張涉及了VR的軟硬件產品、引擎、操作系統等方方面面的生態圖中,看到蟻視的產品Logo與Oculus、HTC Vive并排出現在"Desktop VR"一欄,報告的文字部分對后兩種產品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但通篇對蟻視只字未提。
Oculus在2012年剛創業時,選擇在著名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發起項目眾籌,最終獲得240萬美元的支持。蟻視也在2014年6月通過Kickstarter為一代蟻視頭盔眾籌獲得26萬美元。
這次眾籌后,蟻視很快就面臨3個月發貨的時間點。因為沒有量產經驗,覃政低估了生產出貨難度——時間太緊,而代工廠對VR不了解也不愿意做,直到10月,才找到愿意接活的代工廠。
覃政在珠三角深圳、東莞一帶尋找合適的代工廠,這些工廠之前多是生產手機、耳機和玩具,從沒有生產過VR產品。他本人親自在代工廠監工了一個月,直到元旦期間,終于把第一代蟻視VR頭盔生產出來。相比Oculus,當年產品發貨比眾籌承諾時間晚了半年,覃政認為蟻視只晚了三個月,"出貨速度其實已經算快了"。
當年覃政在珠三角地區考察過的那些消費電子產品的代工廠,現如今已經成為大量廉價VR產品的強大生產后盾。深圳華強北的一家VR商鋪今年曾對媒體表示,該店鋪每天VR眼鏡的零售銷量可達1000臺,分銷到渠道的數量則能到10000臺,其中不乏韓國、日本的購買者。一只夾帶手機使用的移動VR盒子的渠道拿貨價格低至24元,"30個起批"。
記者在淘寶搜索"VR眼鏡"的結果則是——價格從9元到100多元的產品多不勝數,一家叫"賽譽VR眼鏡"的網店,月銷量超過16000單。這些低廉的VR眼鏡雖毫無技術含量可言,體驗上的沉浸感也十分有限,卻是眼下整個VR產業鏈中最早賺錢的一環。
創業之初,覃政曾經要求員工在周會上集體朗讀《出師表》。身為科幻迷的覃政其實也是一名三國迷。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段《出師表》中的經典段落也代表了覃政以創業者身份進入VR領域時,對于整個行業格局的看法。"當時我們肯定是弱小的一方。"在覃政眼中,蟻視就好比國力相對弱小的蜀國,但仍不斷想辦法要興復漢室,攘除奸兇攻打曹操,他覺得國內的VR產品也剛好是進入三國之爭或群雄爭霸的時代。
7月12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發布會上,覃政推出了蟻視二代VR頭盔。這款產品在屏幕、分辨率、延遲率等關鍵參數上對標Oculus和HTC Vive。覃政對財經天下表示,只想用最好的產品來向市場匯報,蟻視二代VR頭盔目前已量產,他相信這款產品會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體驗。
翁冬冬告訴財經天下:"蟻視進入這個領域的時間較早。它的二代VR頭盔系統組成比較完整,沒有太大的缺陷。這是我目前能夠給出的全部評價。"
背水一戰的HTC
現在,HTC董事長王雪紅已經習慣于幾乎每天接到一個汪叢青打來的電話,向她匯報VR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最新進展。過去一年里,她也曾數次飛到北京當面了解VR項目的情況。
HTC曾是推出過全球第一款安卓系統智能手機的老牌手機廠商,2011年公司市值達到338億美元,成為一代安卓手機市場的巨頭。不過,根據HTC 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HTC期內營收為189億新臺幣(約40億元人民幣),運營虧損達42億新臺幣(約8.81億元人民幣),這也是HTC連續第五個季度虧損。在智能手機的競爭紅海,HTC每年上市的新產品,已經不復當年被消費者如數家珍的盛況。
HTC從2013年開始,與Valve旗下的游戲平臺Steam合作開展VR業務。業界普遍認為,押注VR對于HTC來說,可謂是背水一戰。
雖然過去幾年,媒體始終猜測HTC與Valve的合作其實是"貌合神離",但論及產品能力,由于技術出眾、沉浸感強,目前HTC Vive與Oculus和索尼VR仍并稱為國際三大頭顯。
談到HTC的手機業務和VR產品的關系,汪叢青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反思。"我覺得每一家公司必須要有一定的失敗經驗才能去做更大的事。其實蘋果公司也是一樣——上世紀90年代蘋果電腦差不多要垮掉了,后來簡化產品線才推出了iPhone和iPad。很多東西都是抵達死亡邊界后才能重生。"身高1米93的汪叢青是中美混血,說得一口不錯的普通話。
"現在很多時候,你問別人HTC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可能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是VR。雖然我也不能說其他業務不重要,但是VR對HTC的重要性,一定是排在公司主要業務前兩位的。"汪叢青坦言,HTC的確已經把未來押注在VR上面。近期,HTC已將VR項目從集團拆分,成立全資獨立子公司,來統籌未來的業務運營! ∧壳,國際三大頭顯品牌之中,在布局中國市場的問題上,HTC行動最早。索尼PSVR則計劃在今年10月份登陸中國。在這場競爭中,可以說HTC已經占了一定先機。
今年2月HTC Vive頭盔的消費者版開啟預售,官方售價為6888元人民幣。4月5日起,Vive通過網絡渠道開始發售現貨。汪叢青對財經天下表示,目前產品已經到了"生產一臺就能賣出一臺"的地步,用戶需要先支付定金來預購,有貨后再付尾款。據國外垂直VR媒體Road to VR報道,有機構收集Steam用戶數據,發現與Vive捆綁銷售的最受歡迎VR游戲的購買人次接近95000人,結合數據誤差,媒體由此猜測HTC Vive的銷量應該已經在10萬臺左右。也就是說,HTC僅VR硬件的收入目前已經超過8000萬美元。
對汪叢青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為Vive建立生態。針對VR內容缺乏的情況,今年4月,HTC宣布了一項面向全球VR創業團隊的超1億美元的基金扶持項目:Vive X加速器計劃。這個計劃的首批33個入圍團隊已經開始陸續進駐北京、臺北、舊金山和深圳4個辦公地點。汪叢青表示,一個月之內收到了上千家公司的申請。"項目包括了內容、硬件設備、教育等垂直領域,我們不是要做下一代游戲,所以游戲內容限制不超過10%的公司。"6月29日的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HTC宣布與創新工場、云鋒基金、Immersion Ventures等國內外風投聯合組建"虛擬現實風險投資聯盟"。現在,這個聯盟有36家成員,總可投資金額超120億美元。
今年8月,與HTC合作開發VR頭顯的Valve,卻宣布要向第三方開發者授權Lighthouse的定位追蹤技術。雖然Vavle沒有將Lighthouse的底層源代碼和基站的技術全部開源,但是根據上個月的一項聲明,第三方只需要支付2000多美元的培訓費用,就可以獲得這種全球最先進的室內定位系統的完整授權,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VR硬件行業的走勢。
翁冬冬告訴財經天下,VR頭盔的核心技術主要是三項,一是OLED屏幕,這一塊目前主要依靠三星和索尼提供,包括Oculus和HTC都只能向三星購買。二是光學系統,技術門檻并不高,不難做到。最后是定位系統,這次Valve對外開放技術,以后第三方硬件廠商想做出類似HTC Vive的頭盔已不是特別難的事了,"對于HTC來說將會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從概念之爭到效果之爭
2014年9月,王明楊加入暴風科技,任職暴風魔鏡產品軟件研發總監,幫助馮鑫研發出第一代暴風魔鏡。
那時候,誰也沒有想到,在2015年的A股市場,暴風科技剛登陸創業板,就創下30多個連續漲停紀錄,被戲稱為中國第一科技"妖股"。王明楊恐怕更沒有想到的是,在被資本市場推至瘋狂巔峰后,暴風科技為安全著陸而苦苦尋找的最佳業績題材,最終竟然會鎖定在他曾經參與過的這個"內部創業項目"上。
事實上,王明楊在暴風魔鏡團隊只待了一個月便選擇離開了。他現在的身份,是VR公司焰火工坊創始人兼CTO。
離開的原因,在他看來是"大家對VR的理解上存在沖突"。王明楊對記者回憶,當時整個暴風科技正忙著籌備上市,CEO馮鑫提出VR產品應該采取"快速迭代、快速推向市場"的策略。
"其實他們也清楚自己的技術實力相對較弱,但還是堅持根據自己掌握的技術先把產品做出來,讓用戶感覺到有東西可以。"王明楊并不認同這種快攻策略,因為他知道VR的設計模式、底層技術以及核心體驗,跟過去傳統手游或者PC產品的開發完全不一樣,必須要有技術、設計、意識上的足夠積累,才能做出真正的VR產品。王明楊更傾向于首先應該掌握一些自己的底層技術,但是馮卻認為"公司并沒有時間去做這種事兒"。
暴風科技確實在用風暴速度來打造他們的VR產品——從最早開始做暴風魔鏡,到最終成品上市,前后只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按照王明楊當時的設想,他更希望暴風的VR產品能夠對標三星的Gear VR,但是暴風的迭代速度實在太快。
Gear VR是三星公司聯合Oculus在2014年推出的一款移動VR眼鏡,搭配三星智能手機使用,被公認為是目前移動端VR體驗最好的一款產品和標桿。
"相比起暴風魔鏡,Gear VR從開始立項到開發者版發布,花了快一年半的時間,所以這兩款產品在業界的影響力也完全不同。"王明楊一直關注暴風魔鏡的迭代產品,他認為,盡管已經積累近兩年時間,但暴風魔鏡在VR技術能力上,距離這個產品立項之初,其實并沒有什么本質的變化。
"暴風的對標顯然不是Gear VR,更多的是谷歌Cardboard(編注:谷歌用紙盒和光學鏡片制作而成的低廉手機VR眼鏡)那種產品。"焰火工坊CEO婁池告訴財經天下,"暴風一年迭代了5代魔鏡產品,從1代到5代還是一個塑料殼子,等它出一個類似Gear VR的產品時就會知道做好這個品類有多難。" 盡管被外界多有詬病其產品技術含量有限,但暴風魔鏡的現任掌門人——暴風魔鏡CEO黃曉杰更看重手機VR眼鏡的移動性。
"Oculus和HTC的產品我體驗過,也非常好。"黃曉杰告訴財經天下,"如果谷歌的Daydream(編注:谷歌基于安卓系統推出的VR平臺)系統真的流行起來,成為生態的一部分,其實垂直PC業務是沒有價值的。"
黃曉杰口中的"垂直PC業務",就是HTC Vive和Oculus這一類需要將頭顯設備對接外部PC主機的VR硬件解決方案。
HTC Vive的體驗雖然好,但現階段的Vive產品也存在幾個讓普通消費者難以親近的"高門檻"。第一是價格高,6888元的售價仍會令很多人望而卻步。此外,使用Vive還有兩個隱藏成本——用戶還要準備一臺配置性能足夠強大的PC電腦——4GB以上內存、英特爾i5-4590處理器、GTX970顯卡等,僅GTX970顯卡這一項的價格就要2000元人民幣。另外,Vive的使用環境需要一個不能小于2×1.5米的無遮擋空間。因此,很多人將HTC Vive視為土豪級別的VR產品。
相比而言,暴風魔鏡這類VR眼鏡雖然體驗感不足,但自2014年開售至今,通過線下國美、蘇寧、手機賣場,以及京東淘寶等在線渠道,其總銷售量已經突破100萬臺,每臺僅售99元人民幣。
"HTC作為一家手機企業,為什么首先選擇做的是PC VR而不是移動VR?"汪叢青對財經天下說,"因為PC VR擁有高能量的處理器、顯卡以及高頻率屏幕,否則你很難體驗到最佳效果。"現在幾乎每一個插上手機的VR眼鏡,你使用幾分鐘后眼睛就會感到不舒服。"
"我們已經花了好幾年時間在研發VR頭盔,有上百個工程師負責去研究如何能做到更好的體驗,不管下一代是移動或者是PC產品,我們已經都做了很久,這是目前行業內大多數競爭對手做不到的。"汪叢青拒絕透露目前Vive的具體銷售量數據,但強調今年HTC在VR產品線的主要KPI是"盡快把市場教育起來,讓用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VR體驗"。
為了與暴風魔鏡這類以"移動"為特色的VR眼鏡作出區別,HTC認為,用戶對于產品的實際體驗環節,才是對品牌推廣和銷售具有決定意義的。簡而言之,他們堅信"事實勝于雄辯"。
這個想法體驗在一個細節上。幾乎每一位與HTC VR部門聯系采訪的媒體記者,都會被其PR人員問及同一個問題:此前你是否已體驗過HTC的VR設備,并與其他市場熱銷的VR產品做過對比。
進入HTC位于中關村的獨立寫字樓,在一樓的空曠空間設有一個鼓勵任何行人隨意開啟使用的Vive頭顯體驗區。在HTC VR團隊的辦公區,預備了一間更專業的VR體驗間。每一個參觀者都會被建議帶上頭盔、耳機,手持兩個交互手柄,站在屋子的中央,體驗一段VR視頻—— 一只數米長的鯨魚與你擦肩而過,游走的最近位置感覺就在距離身體不超過1米的范圍。
單獨一臺HTC Vive頭顯的售價略高于一部蘋果iPhone或三星新一季的旗艦手機。汪叢青認為,現階段用戶要花這筆錢才能享受到VR所特有的沉浸感。如何讓用戶了解真正的VR效果,HTC想到的辦法雖然聽起來很笨,但可能也是唯一有效的——讓盡可能多的消費者有機會在線下試用到Vive的頭顯。只有親眼所見,才能感受到VR在"身臨其境"上的強大表現力。
為了快速教育市場,讓用戶了解Vive的VR體驗,HTC Vive在今年與國美、蘇寧、大連鎖公司、網吧、KTV等場所,在全國數十個城市展開線下體驗店的合作。目前在國內,這一類合作雙方共同投入資源的官方體驗店,已經達到數百家。
汪叢青告訴財經天下,自己的團隊雖然在今年上半年急劇擴張,但至今不過幾十人,要管理一個龐大的線下體驗店,需要用更巧妙的辦法,達到四兩撥千斤的運營效率。
"已經有不少人找到我們,說他們想要做(體驗店)這個事情了。"汪叢青和他的團隊其實很早就已經發現,數量更多的第三方體驗店,從去年開始,在網吧、游樂場以及商超等場所相繼出現,這些第三方店鋪愿意自己承擔全部的店鋪租金、裝修以及購置Vive頭顯設備的費用,然后顧客付一定的費用來體驗VR產品。
HTC并沒有視暴風魔鏡為敵。汪叢青和很多VR業內人士一樣,都覺得暴風作為一家市場推廣能力出眾的公司,在國內最早推出VR產品,對消費者普及VR概念、教育市場其實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很多人都是先聽說了暴風魔鏡這款產品,才知道了VR這個科技名字。
不過,用廉價產品教育市場,也有其負面影響——很多對VR技術抱有好奇心的用戶,在體驗了低廉的VR眼鏡產品后,很容易得出一個"不過如此",甚至認為所謂VR效果是騙人的輕率結論。糟糕的體驗,無形中會傷害了這個市場對于種子用戶的培育。
"到底什么叫真正的VR?"黃曉杰并不愿意看到暴風魔鏡成為"低端VR產品"的代名詞,在聽到外界的上述評價后,他反駁說,很多人會覺得移動VR的體驗還沒做過PC VR,我覺得這是錯的,如果不具備移動性,它一定沒有未來。
從概念的先進性之爭到體驗效果之爭,再到更加預言式的"未來之爭",這場VR產品內部的辯論會,還會持續上很長一段時間。汪叢青覺得,沒必要與友商糾結單純的口舌之爭。
"不止是現在,其實此前10年,很多中國公司做產品,一個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出來要快,并且夠便宜,用低價占領市場,我覺得這是錯誤的。一個成熟的市場你這樣做沒問題,但如果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還處于市場教育階段,一家聰明的公司就應該對行業的上述習慣性的做法非常敏感,你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汪叢青說。
VR內容公司的"錢"景
"如果我現在是一個只有5個人的VR創業團隊,肯定不會選擇去做VR硬件。"汪叢青并不看好創業公司殺入VR硬件市場,"我會去做一些能夠打動人心的VR內容,為什么非得選擇一個要投入大量成本才能做好的方向?"
在國內最早一批從事VR影像內容制作的蘭亭數字便是這樣一支創業團隊。
2014年9月,孫文博抱著一個Oculus的VR頭盔,找到正在家里打游戲的莊繼順。"我的第一感覺是這產品體驗真的好炫,但是我接下來說出的第二句話,卻跟所有人都不一樣。"莊繼順對財經天下說,"我想到——VR的廣告位置是無限的"。因為傳統影視是16:9的畫面,但是VR的畫面卻是360度的。趁著年輕,莊繼順和孫文博決定往VR方向創業。
不過,莊繼順和孫文博對當時的VR產業做了一番調研之后,并沒有將創業項目定位于廣告方向,而是選擇了做VR影視創業,因為"團隊自身具備影視基因"。
蘭亭數字的VR影視內容,覆蓋電影、綜藝節目、真人秀、演唱會、體育賽事等節目類型。2015年以來,蘭亭數字陸續出品了中國首部VR電影《活到最后》、中國首部VR MV《敢不敢》、中國首部VR直播對戰真人秀《榮譽之戰》、中國首部VR格斗《昆侖決》,以及中國首檔VR音樂類綜藝《誰是大歌神》等內容。作為這個細分領域的第一代開拓者,莊繼順開玩笑說,眼下最大的挑戰就是這個領域前無古人,導致"抄無可抄"。
如今作為蘭亭數字聯合創始人的莊繼順主要負責BD工作。從去年開始,他與投資人溝通時,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VR多久才能開始賺錢?"
"你會發現他們很多人根本不想了解你為什么想做VR、你的愿景是什么,他們坐下來就說——如果你同意讓我投,現在就可以跟你簽ts(term sheet 風險投資協議)。" 看到投資人對于VR產業的追捧竟如此盲目,莊繼順并不開心。蘭亭數字甚至曾經一度對外唱衰自己所在的VR行業。
"我們唱衰VR是因為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過快,虛火太多。"莊繼順在見了120家投資方后,選擇了其中的三家,"我們需要傳統資源以及最中立的機構投資人。"2016年3月,蘭亭數字宣布完成由華策影視(14.320, 0.07, 0.49%)領投的pre-A輪融資3150萬元,公司估值達到2.1億元人民幣。
移動互聯網創業孵化器——創客總部的創始人李建軍,對莊繼順提到的VR虛火也同樣深有體會。
"從4月份開始,每月都有八九場VR分享會的主辦方想邀請我當演講嘉賓,我問對方,可以講點別的嗎,他們說不行,因為現在這個最熱。"在李建軍看來,所謂VR的非理性繁榮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據他觀察,這類項目在今年一季度,僅是中關村地區,每天獲得投資的項目就"接近4個"。
"一季度在國內大概投出去170多億元,其中VR、AR相關的項目,我判斷已經占到30%〜40%,這說明泡沫已經非常大了,這情景跟之前O2O創業爆發的情況差不多。"李建軍對財經天下分析,一個領域是否已經存在泡沫,可以看三個關鍵點:一是同類創業項目開始大量涌現;二是市場上出現了一大批所謂"專業專項的投資基金",比如VR基金;此外一個信號,則是有大量媒體開始連篇累牘地追蹤報道這個行業。從這三個維度來看,VR的確已經全部"中招"。
李建軍認為,一個VR項目靠譜與否,主要在于兩點——有關鍵技術和人才。VR產業大發展的前提,是務必要擁有足夠的技術研發儲備。為此,一些投資機構已經選擇直接到海外市場獵取更好的項目。比如聯想之星,目前在硅谷已經投了幾十個相關項目。
"聯想投的,可能還是少數,經緯創投投的更多。" 李建軍說。
莊繼順現在反而覺得,做VR內容相比于VR硬件,似乎是更大的坑:"內容是VR產業比較下游的部分,離錢最遠,硬件在市場上鋪貨就會有銷量,我們則要等到有人愿意為內容付費了,才能賺到錢。"
7月27日,蘭亭數字制作的VR電影《活到最后》,在韓國釜山舉辦的亞洲新媒體節獲得了"最佳VR短片獎"。這部被莊繼順視為實驗性的VR影視作品,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VR電影,由蘭亭數字在2015年完成制作。這部由北大青年導演林菁菁執導的電影長度是12分鐘,拍攝前期準備了3個月,拍的時間只用了1天半,后期制作又用了3個月時間。
莊繼順用一部三星Gear VR來播放《活到最后》這部影片。他解釋說,與傳統電影是16:9的畫面不同,在VR電影中,觀眾觀看的畫面是360度,可以隨意擺動頭部觀看任何角度。這意味著原有的鏡頭語言的導演邏輯完全被顛覆掉——在VR電影中,觀眾可以360度自由觀看影片,完全可以選擇不看主線劇情的發展。
"比如,當觀眾發現片中的這個姑娘胸部很大,就一直看著,那個特效有點意思就一直盯著。"莊繼順告訴財經天下,"在電影制作的過程中,要求制作團隊更要想方設法用各種3D聲效、燈光、演員動作以及劇情的設計去引導觀眾,盡可能阻止他們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分心,被原本不重要的元素所吸引"。
演出和拍攝也是一個大問題。按照目前的技術條件需要"一鏡到底",也就是要求一氣呵成。這對演員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蘭亭數字后來找了半天,發現只有舞臺功力深厚的話劇演員最勝任VR影片的拍攝。但莊繼順認為,事實上編劇、美術、燈光等整個電影制作班底全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因此,蘭亭數字目前主攻的還是制作相對更容易的綜藝節目方向。
與VR影視同樣被視為最有可能實現爆發的內容方向還有VR游戲。
VR游戲研發公司TVR 已經成立兩年多,是國內第一家同時與Oculus、索尼、HTC三大頭顯進行游戲內容合作的VR公司,他們也是7月份的上海淘寶Buy+造物節的內容支持方。
TVR的COO方相原告訴財經天下,他們最新的主打VR游戲《Ace Banana》鎖定在索尼PSVR在10月13日上市的日子進行首發,是PSVR捆綁光盤中唯一一款國產游戲。這款游戲將在PS4平臺直接面向用戶收費,費用在10到15美元。方相原認為,VR創新游戲的市場很大;趲状笥布^顯的游戲平臺已經存在,TVR只需要做好游戲內容就可以。游戲的商業模式目前就是直接面向C端賣拷貝。"你做你的平臺,我賣我的游戲。這也是最合理的。"
方相原十分看好索尼PSVR的上市。"與索尼PSVR搭配使用的PS4,目前全球用戶有4500萬,本身具有玩家基礎的索尼VR的商業化會走得更順。"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VR游戲真正的爆發,需要有一款像應用于智能手機上的《Pokémon Go》同等級別的爆款游戲的出現。
但方相原覺得,VR游戲目前不可能像《Pokémon Go》這么火爆,原因是"真正的VR游戲一定要基于VR硬件,但VR硬件的普及還沒到智能手機的數量"。他告訴財經天下,"現在VR移動端出貨量不超過一千萬臺,而且效果還不夠理想,不可能有《Pokémon Go》這么大的效應"。
虛擬現實裝修服務公司美屋365(旗下產品"打扮家")總裁崔健對記者回憶,自己進入VR領域其實有些誤打誤撞的成分。
2015年4月,崔健一位在清華大學VR實驗室工作的師弟對他提出建議,可以將VR技術引入家裝生意! "VR是什么?"崔健當時一臉不解。后來他到師弟的實驗室體驗了一把,才知道VR到底為何物。他意識到,如果從設計方案到家具擺設,都能通過VR技術提前預演出來,的確能方便用戶做出更稱心如意的方案選擇。帶著這個思路,崔健創立了美屋365,做起了家裝VR產品。
這套產品思路,同樣也適合于房地產的銷售環節——幫助開發商更充分地展示樣板房,購房者用一部VR頭顯設備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房屋格局和各種細節。崔健覺得這是一個好生意,通過與開發商合作搞VR樣板房展示,不僅來錢快,同時還能置換更多裝修工程項目。但他更愿意在VR家裝這條思路上投入更多精力。
相比來說,VR家裝的內容展示,制作流程更為復雜,要開發平臺、發展供應鏈,把貨品完成建模VR化,但VR樣板房業務的技術天花板低,崔健清楚,創業團隊掌握這套技術并不難,價格戰隨時一觸即發。
現在,美屋365的思路,是成為一個"平臺",開放給所有的家裝廠商,鼓勵他們將產品上傳到美屋365來"開店",由美屋365在后臺負責完成這些設計方案的模塊VR化,美屋365由此可以積累豐富的SKU,最終在C端用戶面前呈現的則是一個家裝設計賣場。崔健告訴財經天下:"假如店鋪賣了100萬,美屋365會抽取其中10%作為傭金分成,我們就是賺這個錢。"
目前,美屋365的重點在發展城市合伙人的線下體驗店。崔健告訴財經天下:"我們會聯合城市中排名靠前的裝修、家居公司來合作,把他們變成我們的合伙人。通過建立線下體驗店與合伙人五五分成,讓用戶親身到店里體驗DIY家裝,同時可以看到實體樣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