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虧損!關店!賣樓!商業地產生死大逃亡
2016/8/23 10:26:35 來源:面包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當一二線住宅市場烈火烹油之時,商業地產正遭遇寒冬。曾經有著“外資第一店”美譽的百盛商業集團,正陷入巨額虧損的境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虧損1.24億。今年上半當一二線住宅市場烈火烹油之時,商業地產正遭遇寒冬。
曾經有著“外資第一店”美譽的百盛商業集團,正陷入巨額虧損的境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虧損1.24億。今年上半年,百盛已經關閉了兩家門店。當前公司總市值只有17億港元左右,比峰值時已經下跌超過九成。過去兩年已經頻繁出現的大型零售商關店潮,進入2016之后,愈演愈烈。
而潘石屹此前在業績發布會上關于出售上海商業地產項目的表態,給熱火朝天的商業地產潑了一盆冷水。與此同時,諸多港資業地產商也正在頻繁拋售物業。
關店潮與拋售風同時來襲,商業地產正在上演一幕幕“生死大逃亡”的戲碼。
繼續關店!零售業的冬天漫無盡頭
經歷多年轉型的實體零售業,并沒有在2016年迎來春天。繼續上演著更大范圍的關店潮,范圍遍及一二三線城市。以下是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根據財報以及公開報道整理的今年以來部分百貨業關店記錄:
2016年8月:百盛集團將關閉重慶萬象門店,上半年已關閉西安東大街和重慶大坪店兩家門店。
2016年6月:華聯商廈關閉開業22年的成都店。
2016年5月:南京八佰伴停業。
2016年4月:友誼商店關閉廣州南寧店。
2016年4月:世紀金花關閉銀川店。
2016年3月:來雅百貨關閉泉州中駿世界城店。
2016年3月:喜樂地購物中心關閉長沙萬家麗路門店。
2016年2月:摩爾百貨關閉成都天府店。
2016年2月:新華百貨關閉銀川東方紅店。
2016年2月:NOVO百貨關閉重慶大融城店。
2016年2月:天虹商場關閉深圳深南君尚店。
2016年1月:新世界百貨關閉北京時尚店。
……
不僅百貨公司面臨關店的窘境,連鎖超市和家電企業這兩年同樣難過。
蘇寧云商:2016年上半年大陸市場關閉各類門店114家。
聯華超市:2015年凈關閉408家。關店數量約占門店總數的一成。
北京京客隆:2015年關閉1間綜合超市、12間直營便利店、16間加盟便利店。
人人樂:2015年集中關閉11家門店、處置1家門店。
卜蜂蓮花:2016年上半年虧損超過6200萬。
……
賣樓賣項目 商業地產公司拋售資產
百貨和零售大范圍關店之時,很多商業地產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一些商業地產公司,尤其是港資或者在香港上市的地產公司,正在大手筆出售商業地產項目。
2016年7月, SOHO中國整體出售SOHO世紀廣場。8月召開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將出售凌空SOHO、虹口SOHO和SOHO天山廣場三個地產項目,總建筑面積達到39.42萬平方米,占公司項目總建筑面積的23.18%。
2016年5月,瑞安房地產45億出售武漢在建商業項目,包括寫字樓、酒店等。
2016年1月初,華人置業以124.48億元的總價出售位于香港的美國萬通大廈。在去年7月份,華人置業就曾以65億港元的售價出售位于成都的三個地產項目。
2015年12月末,周大福與恒大地產簽訂5份協議,出售位于青島、上海及北京的房地產項目,涉及資金131億元。
2015年12月初,新世界以135億元人民幣的總價,出售位于武漢、惠陽與海口的三大地產項目予恒大。
2015年7月,在大量出售內地資產后,長實地產擬轉手上海浦東綜合體世紀匯廣場,據了解該項目是長實地產在陸家嘴最后的自留商用物業。
2015年7月,新鴻基以18.6億港元的價格轉讓廣東佛山最大的舊改項目股份。
……
蕭條背后:沖擊不僅僅來自電商
電商沖擊被認為是傳統零售衰落的一大推手,但如果做進一步的拆解,很難將原因都歸結為電商的沖擊。當營收下降之時,實體零售商的成本依然節節攀升。
以百盛商業為例,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員工成本約3.78億,比去年同期增加約4560萬,而營業收入則減少了1.25億。旗下擁有大潤發和歐尚兩大品牌的高鑫零售,今年上半年銷售貨品的營業額增加4.2%,同店銷售持續下滑,但員工成本增加了9.4%;員工成本增加的速度相當于營業額增速的2倍多。營收下滑與成本飆升共同發威,讓已經疲弱的實體零售商壓力倍增。
商業地產、尤其是大型購物中心的嚴重過剩,則讓實體商業的轉型更加舉步維艱。這在很多程度上也解釋了部分房地產商主動或者被動拋售物業的原因。
以華人置業出售項目的成都為例。根據第三方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成都計劃開業的商業項目有34個,但實際開業的只有兩個。由于招商困難,大部分商業項目不得不延期開業。
同為省會城市的長沙情況更為嚴重。新華網此前刊文稱:截至2016年3月,長沙市已建和在建的綜合體共計44個,城市綜合體總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米。而按照國際慣例,商業面積與人口的配比是“人均1平方米”,這不僅包括綜合體,還包括了社區商業。而2015年底,長沙的常住人口僅743萬。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則顯示,過去幾年全國商業營業用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持續處于高位。下圖是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根據國家統計局繪制的商業營業用房銷售變動趨勢:
過去3年,每年銷售的商業營業用房面積均超過8000萬平方,去年更高達9252萬平方。當一二線城市住房價格飆漲之時,商業地產正面臨嚴峻的過剩壓力。
即便是上海,情況也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4月底,上海商業用房可售面積為1023.04萬平方米,同期住宅可售面積為915萬平方米。商業用房庫存已經超過住宅。
一邊是身陷虧損的實體商業,一邊是迅猛過剩的商業地產。生死大逃亡難道只是一個開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