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來房價漲跌分布圖:深圳上漲最多 三亞跌幅最大
2016/8/6 10:24: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記者 馬榕)從多數城市房價下跌,到多數城市房價上漲,一年多時間里,中國樓市又完成了一輪漲與跌之間的博弈。中國指數研究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期間深圳房價上漲最多,高達41%;惠州、東莞等5個城市漲幅超30%;合肥、中山等7個城市上漲超20%。而在去年同期,除深圳一城漲價超20%,其余漲幅較高的城市也僅僅是處于1%-9%之間。
值得關注都是,去年以來百城漲幅最高的三個城市——深圳、惠州、東莞均地處廣東省。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深圳房價一度暴漲,主要因為“供應與庫存不足+交通基礎設施大建設+人口暴增”,以及地王扎堆推高房價。而深圳周邊東莞、惠州一年房價漲三成,正是深圳限購、需求外溢、政策刺激等因素的疊加。
不過7月份深圳樓市出現了量價齊跌現象。謝逸楓認為,這其實是受到供應緊縮、房企推貨節奏等影響,實際樓盤房價并沒有下降。
哪些城市出現“庫存荒”?
——合肥、南京庫存只夠賣2個月
《70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當前各地樓市庫存分化加劇,高者如北海、沈陽、銀川等地,庫存消化周期在20個月以上;低者如蘇州、惠州等庫存消化周期只有不到5個月,南京、合肥則僅夠賣2個月。
記者觀察發現,蘇州、惠州、南京、合肥等地,正是一年來領漲中國房價的二線熱點城市。
百城房價報告顯示,今年7月底蘇州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5337元/平方米,比去年的12108元/平方米漲價三千多元。南京、合肥同期分別上漲四千多元和兩千多元。
嚴躍進認為,庫存不足是房價上漲的一大推手。后續各地應堅持“因城施策”,去庫存周期大的城市,繼續積極去庫;去庫存周期偏小的城市,則應補庫存或追加土地開發投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