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大事件盤點(房企篇)
2015/12/31 8:37: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中國房地產業在“冷暖交織”中繼續探索、轉型。 政策密集出臺,改善性需求大量釋放,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樓市成交快速回暖,三四線城市仍然深陷高庫存泥潭。編者按:
2015年,中國房地產業在“冷暖交織”中繼續探索、轉型。
政策密集出臺,改善性需求大量釋放,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樓市成交快速回暖,三四線城市仍然深陷高庫存泥潭。中央定調去庫存,甚至“喊話”開發商降價。
房企變陣,險資入侵“地產一哥”萬科,恒大逆勢擴張,有望跨入2000億俱樂部;行業蝶變不斷,聯合辦公、定制戶型、個性化公寓……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涌現。
明年,中國房地產將走向何處?
【房企篇】
“寶萬”之爭,險資兇猛
“寶萬之爭”無疑是2015年房地產行業最重頭的大戲之一,這場爭奪戰的結果將對中國的地產行業與資本市場的未來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從7月開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寶能系迅速在二級市場連續舉牌萬科,一躍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截至12月18日,也就是萬科停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寶能系在萬科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4.26%。
萬科創始人、董事會主席王石在12月17日公開宣布不歡迎寶能系,一場寶能系與萬科管理層爭奪萬科控制權的爭奪由此暴露在大眾面前。
企業文化的不同是萬科管理層抵制寶能系的根本原因,萬科管理層認為萬科文化、經營風格是萬科品牌、信用的基礎,如果萬科的文化被改變,那么萬科將不再是萬科,萬科可能失去它最寶貴的東西。
目前,萬科A股、H股均處于停牌狀態,王石正在到處拜會機構投資者,以爭取更多支持,同時尋求市場重組方案,以更好地抵御寶能系的進攻。
持有萬科6.18%股權的安邦已經聲明會積極支持萬科發展,希望萬科管理層、經營風格保持穩定。但寶能系舉牌萬科的背后卻也有安邦的身影,局勢仍然復雜。
萬科控制權爭奪的走向在短期內尚難見分曉,但這一事件折射出的“險資兇猛”值得業內思考。
除了寶能系,安邦、生命人壽等險資近年來也不斷在二級市場舉牌地產、銀行等上市公司。金地集團、金融街、遠洋地產、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股權分散、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都成為了險資狩獵的對象。
險資追逐房地產的背景,是中國正處于經濟下行周期,寬松貨幣政策下的流動性充裕,帶來“資產荒”下的資產配置壓力,股權分散、估值低、分紅高的地產股票對險資充滿了吸引力。某種意義上,險資鐘情于地產股是經濟金融形勢、保險監管政策與會計準則合力形成的結果,這種趨勢在“資產配置荒”環境下未來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對于地產上市公司而言,如何應對險資的不斷舉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將是一個重大課題。
【房企篇:謀變】恒大激進擴張 多產業版圖凸顯
2015年,恒大地產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當之無愧地成為地產行業的并購大王。他憑借幾次在國內發行低息債券獲得數百億融資,然后啟動了在地產、金融、互聯網等多個領域張狂地收購之路。
根據該集團已經披露的公告統計,2015年該集團僅用于地產項目收購的資金就高達600多億,涉及的主要標的包括以70億港元代價向信和置業、華人置業及中渝置地收購重慶御龍田峰,以65億港元從華人置業手中接盤成都三個項目,以339億收購新世界和周大福位于北京、上海等多個大城市的若干項目,以及斥資125億港元收購華人置業位于香港的地標建筑美國萬通大廈。
憑借在地產市場上的激進收購,恒大得以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集團合同銷售也快速增長。截至年末,預計該集團全年合同簽約額將一舉突破2000億,躋身全國前三強。
恒大在強勢拓展地產版圖的同時,在其他產業上的布局也快馬加鞭,集團的多元化格局凸顯。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在金融和社區互聯網上的收購。2015年9月,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溢價145.72%、合39.39億元價格競得中新大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50%股權。11月22日,恒大旗下保險公司恒大人壽正式亮相。有消息顯示,恒大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更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從而打造恒大自己的金融帝國。
除此之外,恒大在醫療、快消等產業上的布局也相繼推進。
醫療方面,恒大已經構建了多層次醫療體系:社區醫院、綜合醫院、整形醫院三大板塊,同時納入香港上市平臺恒大健康旗下,并且通過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
恒大旗下另一上市平臺馬斯葛已經在11月18日更名恒騰網絡。這是恒大與騰訊合作的一項業務,目前公司內部正緊鑼密鼓籌備互聯網社區的相關業務,希冀憑借恒大旗下400多個社區,將“最后一公里”這塊蛋糕做大做強。另有消息顯示,恒大飲用水、糧油、奶制品等快消領域的產品也將在“最后一公里”的社區增值服務中頗為重要的角色出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