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評:對快遞的期待不妨慢下來
2015/12/1 8:33: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因快遞小伙與客戶電話交流有誤,兩次錯失交付地點,第三次見面后,客戶以送貨太慢為由,將對方打傷,付出了3萬元賠償和涉嫌故意傷害被批捕的代價。發生在武漢江夏區的這因快遞小伙與客戶電話交流有誤,兩次錯失交付地點,第三次見面后,客戶以送貨太慢為由,將對方打傷,付出了3萬元賠償和涉嫌故意傷害被批捕的代價。
發生在武漢江夏區的這起事件,雖是個案,卻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一些客戶對快遞的不正常心態,以及由此給快遞員帶來的辛酸。隨著網購的興起,快遞業飛速發展,快遞吸引客戶的地方在快,代表著效率與速度,也伴隨著蘿卜快了不洗泥的弊病,反過來又影響著消費者。
在這個“雙11”過后,多地傳出快遞員罷工的消息。其中,南京浦口的快遞員嫌收入低停工,公司聲稱,這與市場惡性價格競爭有關,利潤空間太小,壓得員工干不下去。這就是問題所在,任何行業的粗放發展,必然會帶來競爭過度與利潤攤薄。快遞業的門檻低,一哄而上,為搶市場,競相求快并壓價,快遞品質就會下降。一些快遞公司以低底薪、按件計酬的方式,迫使快遞員多拉快跑,個中艱苦可想而知,往往抵消了高收入的快感。
快遞業的一味求快,固然有行業特征在里面,也與消費者不恰當的需求有關。一些網購者無論收貨還是發貨,往往只看時間,誰快就選誰,這種對快的渴求又倒逼快遞公司的速度。為滿足消費者的期待,當快成為最優先的追求與核心競爭力,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就會無形中被忽略。比如,2013年11月的那起“奪命快遞”事件中,寄送有毒包裹的山東濰坊捷順通快遞公司工作人員已出現中毒癥狀后,仍于次日將一些受到污染的包裹投出。這是快遞業在收寄驗視、分揀投送等環節不守規則的必然結果。
江夏的這起打人事件,與收貨方等不及了的心浮氣躁有關。快遞業其實也需要慢下來,以走得更穩更遠,消費者也當降低對“快”的不恰當期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