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餓了么做即時送開放平臺 靠譜么?
2015/8/20 8:35: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外賣送餐平臺餓了么宣布推出了自己的即時送餐平臺,創始人之一康嘉稱,餓了么將建立一個數十萬配送員加盟的配送平臺,服務近500個城市,以及日配送訂單達300文/鈞泓
近日,外賣送餐平臺餓了么宣布推出了自己的即時送餐平臺,創始人之一康嘉稱,餓了么將建立一個數十萬配送員加盟的配送平臺,服務近500個城市,以及日配送訂單達300萬單。
據餓了么方面稱,為了支撐規模的增長,其研發的蜂鳥系統將會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承擔起整個外賣全鏈路的業務需求;餓了么產品負責人介紹,蜂鳥將會提供從外送員招聘等最開始的業務鏈條開始向外送服務客服反饋,再到最核心的動態調配等各個環節打造完整的外賣配送鏈條,未來在餓了么的規劃中整個配送服務的時間將會盡量優化在45分鐘左右。
當然,這一切都是餓了么正在進行中的規劃。對于外賣送餐市場而言,目前依然處于蠻荒競爭中,在業內人看來,外賣配送未來的格局將會是“721”的局面:老大占據7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被幾家公司瓜分。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上看,餓了么、美團外賣成為市場競爭的最主要的兩家,正在奮力奪取那把交椅。
但是,回到外賣配送這件事情上,我們必須來琢磨一下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餓了么這樣嘗試的目的是什么?
開放物流是為了放棄自營么?
餓了么在發展歷程中經歷過幾次轉型和掉頭,從最開始提供校園自營送餐,隨著業務擴大做商戶對接用戶的平臺、到調轉回頭從新自營配送,可以從餓了么上看到整個外賣送餐的發展路徑。
餓了么在每個時間點的變化有主動也有被動,當然在大勢所趨的自營配送體系下,餓了么從去年4月重新建立配送團隊,既是服務需要又是競爭的需要。因為單純的平臺模式并不能保障用戶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而整個外賣的核心環節就是配送,沒有自營團隊在競爭就容易落入下鋒。
而據康嘉介紹,未來餓了么自營的配送訂單規模將縮減到5%,將更多依靠配送的開放平臺的配送員,當然,自營的部分將會成為新產品、新服務的試驗田。
可以預見,在龐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大肆招聘配送員對餓了么這樣的創業公司而言并非是件輕松的事情;雖然目前市場已經獲得了巨額融資,但這種將大量資金投入人員成本的行為,將會為未來的競爭埋下很嚴重的隱患。
首先,目前人員招聘的目的就是鞏固市場,提高服務效率,但從長遠看,一旦競爭局勢變化,龐大的配送隊伍將會是把雙刃劍。
其實,餓了么嘗試做開放的平臺,邀請更多合作伙伴加盟,即做了流量分發的工作,也做了服務體系構建的工作,對于外賣配送市場目前的狀況來說可能是利好。
但是,回到競爭來說,這個市場的競爭并未結束,融資戰、補貼戰將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對此,康嘉認為,靠補貼的行為并不可持續,在目前的競爭業態中,校園市場已經基本被餓了么、美團外賣瓜分,這個高頻低價市場,靠補貼并不能培養用戶忠誠,但是能產生很好的用戶規模和訂單數量。
從校園市場向白領市場競爭,配送的時效性將會是服務環節中很重要的一環,對于大量的白領階層來說,價格并不是核心的要素,關注的核心是配送的時效,餐品的質量。
從目前觀察,幾款主要外賣配送產品中餓了么、美團外賣都急于在往白領市場切入,不斷增加白領用戶選擇較多的品牌餐廳,另一邊百度外賣、到家美食會等產品也在服務和配送上下足了功夫。
目前看到,在產品端大量的餐廳下單服務之后,只要完成在線支付,平臺將會提供大量的用戶補貼,整個市場補貼還在加劇,但是能持續多久,將會考驗平臺的融資能力。
在康嘉看來,未來產業鏈的平臺之間的合作將會大大加強,餓了么的開放平臺,就是朝這樣的方向,“比如京東到家、達達、順豐這些都是合作平臺”。
當競爭局面趨于清晰,我們看到一家餐廳門口停滿幾十家外賣平臺的情況或將有所緩解,對于商家來說,可以不用擔心因為接入各種平臺而產生煩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