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5月山西煤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斷崖”式下滑
2015/6/16 8:33: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今年以來,煤炭市場景氣度一路下滑,煤價持續低迷不振,煤企虧損面達八成左右,全行業遭遇“寒冬”。有著“煤老大”之譽的山西省,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煤炭經濟出現“斷今年以來,煤炭市場景氣度一路下滑,煤價持續低迷不振,煤企虧損面達八成左右,全行業遭遇“寒冬”。有著“煤老大”之譽的山西省,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煤炭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
中 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山西地區動力煤、煉焦煤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大同地區5500大卡動力煤車板含稅價6月中旬報260元/ 噸,較年初降了90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00元/噸;呂梁地區柳林4#焦煤6月中旬車板含稅價報700元/噸,較年初降了105元/噸,較去年同期下 降130元/噸。
對于煤、焦、冶、電等煤基產業占全省經濟總量80%以上的山西而言,煤炭的影響是致命的。當“黑金”變成了“白菜”,山西 煤炭行業在寒冬中愈陷愈深,早已沒有了昔日的風采。各大煤企深陷虧損困局,其中五大集團1-4月份,除陽煤集團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外,其余四大集團利潤較去 年同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晉煤集團跌幅高達74%。
盡管煤價有止跌企穩之勢,但對于深陷虧損泥淖的煤炭企業而言,煤市陰霾依舊。殘酷的市場考驗下,山西煤炭企業包袱沉重的歷史性問題最為凸顯。
同 煤集團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日,同煤永定莊煤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左福喜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同煤集 團80萬職工家屬所帶來的人員負擔和企業辦社會負擔問題。同煤老企業職工多,人工工資在成本中占比就很高,而且供水、供暖、物業、衛生等都是企業負責。據 統計,2014年,同煤集團企業辦社會機構404個,員工2.9萬人,年凈支出39.5億元。
同煤今年3月份集體降薪,集團降薪政策大概包括,普通職工工資降低了400元左右,科長級別降薪500元左右,處長級別從1000到1300元不等。
此外,令這個成立60多年的老煤企無法回避的首先是那些資源瀕臨枯竭的老礦。據同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并不是寧可虧損也要養著這些老礦,而是由于缺乏相關退出政策支撐,資源枯竭礦破產后,企業自身難以解決社會職能分離及人員徹底分流安置問題,所以無法實現正常退出。
地 處山西盂縣的晉盂集團現下屬煤礦11座,其中3座生產礦、2座基建礦井、1座新建礦井、5座停工礦井。韓愛忠表示,現在的煤礦就沒有盈利的。光針對三座現 有的生產礦井來說,完全成本310—320元/噸,包括生產、財務、管理成本及稅收等,都是虧損經營,噸煤虧損額從幾十到一百多不等。
此外,目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也正成為山西煤炭企業的軟肋。由于山西省煤焦鋼等行業均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銀行對其實施嚴格信貸政策,甚至出現抽貸,企業不得已只能采取債券、票據、私募等方式融資,還貸付息壓力加大。
當 然,煤炭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并不完全是履行社會責任所致,煤炭資源整合中的大量融資以及隨之劇增的財務費用都加劇了企業的困境,在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過程 中,發現煤炭資源整合后存在的一些遺留問題尚未得到處理。比如晉盂集團目前有五座停工礦井,都是兼并重組后由于受資源儲量、地質條件限制,致使改擴建投資 遠大于以后開采煤炭的收益,加之這些礦井適宜露天開采,因此一直停工不能建設。而停工期間需要支付占地費、礦井維護費、人員工資等費用,一年約1000萬 —1500萬元,五個礦井每年至少需要5000萬—8000萬元,直接加重了企業負擔。
此輪煤價下跌根源在于產能過剩、供需失衡,減少供給、限產保價本是煤炭行業應對危機的不二選擇,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主管和監管部門的限產令不斷。但在煤炭企業虧損日益加重的形勢下,有禁不止甚至越限越超的情況在多省頻繁上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