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洗牌加劇 全國15萬家鋼貿商約半數已退出市場
2015/6/16 8:32:4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全國原有15萬家鋼貿商,目前約有一半左右退出了市場,上海地區近七成鋼貿商退出市場。幸存下來的鋼貿商中,留守觀望、不能正常開展業務的空殼公司占到20%左右,真■全國原有15萬家鋼貿商,目前約有一半左右退出了市場,上海地區近七成鋼貿商退出市場。幸存下來的鋼貿商中,留守觀望、不能正常開展業務的空殼公司占到20%左右,真正能夠保持2010年之前經營水平的不到40%。到目前為止,真正意義上的鋼貿商數量從原來的15萬家下降到8萬家左右,有三分之二已經退出或正在退出市場,并且這種洗牌還將持續。
■優勝劣汰的同時,鋼貿商具有的蓄水池功能也在不斷弱化。近年來鋼材價格持續低迷,傳統的囤貨、博差價的鋼材交易模式基本被淘汰,加上鋼貿商普遍缺乏資金,很多鋼貿商再也無力囤貨,其原本具有的中間蓄水功能持續弱化,進而引發鋼材交易市場不斷萎縮。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過去靠“一買一賣”博取差價的貿易模式已被終結,原來“資源為王”的理念也不斷被顛覆。整合資源、延伸產業鏈,已成為越來越多的鋼鐵行業企業家的共識。“廠商融合”、“上下游融合”、“跨界融合”在不斷加速,有利于整合多方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成為鋼鐵流通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行業洗牌加劇、電商咄咄逼人的背景下,鋼鐵流通行業的服務化轉型已刻不容緩。
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企業家年會上,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會長劉雷云表示,新常態下,傳統鋼鐵貿易模式正面臨嚴峻考驗,鋼貿企業必須適應新變化,回歸本位,終結“貿易模式”,開啟“服務模式”,終結“單一買賣”,轉向“鏈條融合”。
針對近年來鋼貿商遭遇的信任危機,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物流促進處處長張祥建議,鋼鐵流通行業應建立行業信用體系,加快推進信用評價工作。
“開展信用評價的目的是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企業行為,不斷提高鋼鐵流通企業的信用能力。”張祥表示,要建立紅黑名單制度和信用信息發布平臺,形成本行業的信用信息發布共享機制,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在行業扶持、優惠政策、招投標等方面享有優先。
四面楚歌
據中金協調查,全國原有15萬家鋼貿商,目前約有一半左右退出了市場,上海地區近七成鋼貿商退出市場。幸存下來的鋼貿商中,留守觀望、不能正常開展業務的空殼公司占到20%左右,真正能夠保持2010年之前經營水平的不到40%。到目前為止,真正意義上的鋼貿商數量從原來的15萬家下降到8萬家左右,有三分之二已經退出或正在退出市場,并且這種洗牌還將持續。
優勝劣汰的同時,鋼貿商具有的蓄水池功能也在不斷弱化。近年來鋼材價格持續低迷,傳統的囤貨、博差價的鋼材交易模式基本被淘汰,加上鋼貿商普遍缺乏資金,很多鋼貿商再也無力囤貨,其原本具有的中間蓄水功能持續弱化,進而引發鋼材交易市場不斷萎縮。
“目前,不少鋼材交易市場人去樓空,荒草遍地,昔日風光一時的鋼材交易市場,正面臨‘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尷尬,一部分鋼材交易市場將被市場淘汰。”劉雷云直言。
信用危機也是鋼鐵流通行業必須直面的嚴峻挑戰。“由于部分不誠信鋼貿企業重復質押、抽逃銀行資金、聯保互保而引發的鋼鐵行業誠信危機,目前已由華東地區向華南、華北、東北、華中和西部地區擴散,不少規范經營的鋼廠和貿易商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張祥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