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城市排名生變:深圳超越廣州逼近上海
2015/5/12 8:33: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內地傳統的四大一線城市排名中,“北上廣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發生變化。根據廣東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14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廣州不但在總分上輸給了深在內地傳統的四大一線城市排名中,“北上廣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發生變化。根據廣東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14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廣州不但在總分上輸給了深圳,還在五大單項指標上,錯失了“省內第一”。
而在前段時間,世界知名房地產咨詢機構——仲量聯行發布2015城市動力指數報告中,中國7城上榜,北京排名第三,深圳第四,略勝上海,讓人好奇的是,多年位列深圳之前的廣州卻榜上無名。
事關內地城市的各種排行榜中,深圳超越廣州已成趨勢,“北上深廣”的城市格局或將成為中國內地一線城市的新常態。而按照目前的趨勢,深圳不排除再進一步的可能,未來取而代之的或將是“北深上廣”。
競爭力不斷上升
仲量聯行每年都會發布城市CMI報告,通常會將目光聚焦那些全球變化最快的城市。CMI報告的樣本覆蓋了全球120座城市,通過對所在城市短期社會經濟發展動力變量包括人口、航空客運量、企業總部設址率等指標;以及一些長期變量,如學院和基礎教育設施的配備、創新能力以及科技公司和風投公司的數量,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動力。
通過歷屆的指數和報告分析,CMI報告傾向于技術雄厚的城市,深圳入選,很大程度來自它的科技實力。一份研究機構的報告未必能完全說明問題,但卻間接說明了一個事實——深圳的城市競爭力在不斷上升。
創新成為深圳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它已連續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國大陸創新城市排行榜首位。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較少的深圳,申請科研專利竟能達到全國第一。根據統計顯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3725件,占全國44.6%。
新興產業引擎作用凸顯,“深圳質量”發揮效應。深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連續九年穩步增長,2010年度、2011年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分別為90.19、90.25,位居中國大中城市第二位。根據最新統計,2014年深圳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40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26%,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三。
生態環境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參考標準。這一點,深圳均優于北京、上海和廣州。根據環保部2014年對74個城市空氣質量調查顯示,深圳空氣質量排在第四位,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唯一上榜城市。與此相對應,北京在去年已經數次成為空氣質量最差城市,進入“黑榜”,且持續惡化;上海居中,一年之中也多次霧霾;廣州在珠三角地區經常“墊底”。
2014年10月,中國社科院發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4》藍皮書,深圳在中國294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當中脫穎而出,位列第二,香港第一,廣州位列第五。
直追上海?
深圳為何有可能成為第二,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2015年5月4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經濟數據,GDP為3494.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8%,去年前三月,深圳GDP為2953.25億元,這意味著繼續保持著穩中上升的態勢。
在過去30多年,深圳用一種驚人的“深圳速度”狂奔,GDP年均增長一直保持在25%,讓其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方面成績喜人。2014年,深圳人均GDP為14.95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24336美元,相當于2013年韓國水平,位居中國內地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
南山是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強區,它被外界譽為中國硅谷的有力競爭者,此前北京中關村[-1.61%資金研報]一直保持著這個稱號。深圳南山區希望打造“科技金融一條街”,放大其創新基因,吸引更多海外留學人員和優秀人才到南山創業。
深圳南山區正在朝著“中國硅谷”奮斗。初步核算,2014年實現本地生產總值3464.09億元,增長9%。南山區人均GDP去年達到30.87萬元,比上年增加2.11萬元,增長8.5%,已經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2.1倍。如果按照人均GDP水準,南山區已經超過香港,接近新加坡。
作為一線城市,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是重要衡量指標。從四大一線城市的金融業增加值排名來看,北京3311億元,上海3268億元,深圳是2238億元,廣州僅為1300億元。但如果深圳前海成為國際化金融中心,直追上海也指日可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人民銀行宣布降息 三次降息月供可少還521元
- 下一篇:上海城鄉農戶就業同城同待遇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