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質電廠:朝陽產業成了賠錢行業 何時走出尷尬
2009/11/25 19:50:5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生物質電廠:朝陽產業成了賠錢行業 何時走出尷尬據有關部門透露,目前我省已建成投運的9家生物質發電廠家家虧損,無一盈利。但讓人看不懂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在現階段看來賠本的項目,不少地方卻還在爭著上,由省發改委核準的項目就有近20個,投資規模達50-60億元。
投資者趨之若鶩,究竟是為什么?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朝陽產業成了賠錢行業
從理論上講,生物質發電項目是一個朝陽產業。生物質能具有資源分布廣、環境影響小、可以永續利用等顯著特點。以我省為例,每年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秸稈約1500萬噸,折合700萬噸標準煤。
據介紹,從2006年國家出臺施行《可再生能源法》以來,我省秸稈直燃發電項目有了很大發展,到目前已建成9個生物質發電廠,裝機總容量23.3萬千瓦;在建2個,裝機容量5.4萬千瓦。
不過,運行效益又是另一番景況。拿我省新能源投資“急先鋒”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來說,從2006年至今,已在如東、淮安、泗陽、鹽城建成投運4個生物質發電廠,累計投資超過10億元,但目前家家虧損,而且虧損額還不小。
“當年積極上馬,主要是看好國家對發展新能源的重視。”江蘇國信淮安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秘書宋向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去年4月份投產的這家發電廠,總投資3.3億元,年消化秸稈、稻殼等約20萬噸,年發電1.81億千瓦時。“達到了設計能力,但還沒有甩掉虧損帽子。”宋向前說,根據《可再生能源法》和《價格法》“成本加合理利潤”原則,包括秸稈收購、運輸、電價等,各個環節都應該有利可圖,而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政策落實不到位。當年上網電價國家每千瓦時補貼0.25元,去年又追加了0.10元,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達到0.73元,但即便如此,與發電成本每千瓦時0.90元相比,仍有0.17元的虧空。不上調上網電價,生物質電廠仍無法扭轉虧損局面。
政策利好引來資本角逐
國家《可再生能源法》明確規定,發展生物質能等非石化能源可享受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隨后出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更是給生物質發電項目描繪了一個光明的“錢”圖。作為節能減排工程,生物質發電廠每年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還可進行國際交易,每年可得到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同時,省發改委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生物質電廠上網電價比風電上網電價要高,投資規模也沒有風電項目大,綜合其優勢,有人曾測算過,生物質發電項目8-10年即能收回全部投資。
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目前只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的0.5%,遠遠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說明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家“十一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未來將建設生物質發電550萬千瓦裝機容量”,《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要達到3000萬千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