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資車企銷量回暖 以舊換新疊加價格策略效果顯著
2025/7/21 13:32:24 來源:解放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數據顯示,六月車市熱度不減,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值得關注的是,幾家主流合資車企的銷量出現了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數據顯示,六月車市熱度不減,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值得關注的是,幾家主流合資車企的銷量出現了逆勢回暖的跡象。
再結合各家合資車企發布的上半年銷量數據,除本田日產兩家外,銷量均同比增長。上汽大眾銷量52.3萬輛,同比增長2.3%;一汽大眾銷量43.61萬輛,同比增長3.5%;一汽豐田銷量37.78萬輛,同比增長16%;銷量連續數年下滑的上汽通用銷量也達到24.51萬輛,同比增長8.64%。
2024年合資車企市場份額集體失守,但短短半年后就有了回暖跡象。觸底反彈背后,推動銷量回升的關鍵動能是什么?
“兩新”補貼強力拉動消費升級
以舊換新、舊車補貼兩大政策對國內汽車零售消費提供了巨大推力。商務部數據顯示,受“兩新”補貼政策的拉動,春節后車市熱度持續走強。
截至6月30日,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累計申請量達412萬份,按照月度節奏測算,6月以舊換新申請量達到123萬輛,較5月的109萬輛增長13%,相對6月私人家用乘用車零售規模,大約近70%的私人購車用戶是以舊換新政策的受益者,私人首購用戶降到30%左右,消費升級的增換購成為購車消費的絕對主流。消費者選擇以舊換新,不僅能享受補貼帶來的經濟實惠,還能體驗到新車在技術、安全性能和舒適性上的全面提升。對于車企而言,這一政策刺激了市場需求,加速了車輛的更新換代,促進了汽車產業的良性循環。
傳統燃油車借價格策略表現堅挺
此前,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表示:“如果說去年合資品牌被本土品牌打得暈頭轉向,那么今年合資品牌已清醒頭腦、認清方向。主流合資品牌基本統一認識到,自身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在于燃油車,應回歸核心競爭優勢!
5月起,東風本田、廣汽豐田、上汽通用、上汽大眾等合資陣營對旗下燃油車集“放價”:思域最高直降3.5萬元,英仕派、CR-V均下探至5萬區間;上汽大眾則疊加2000元狂歡券、最高1.5萬置換補貼,并給出“限時價+終身質保”的組合拳,覆蓋途岳、途觀L、途昂等主力車型。
目前來看,合資陣營的“放價”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經典燃油車型的良好表現帶動部分合資車企實現了銷量上漲。乘聯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傳統燃料汽車國內銷量達118.8萬輛,環比增長14.2%,同比增長7.7%。
單月數據的回升尚難斷言“反轉”,但從消費者層面來看,傳統燃料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選擇漸趨兩可,燃油車逐漸穩定了半數的市場份額。從車型銷量來看,朗逸、速騰、軒逸等經典燃油車均上榜“批發超2萬輛車型”。以上汽大眾為例,上半年的52.3萬輛中,朗逸、帕薩特、途觀三款經典燃油車型就分別貢獻了13.7萬、11.7萬、9.1萬輛。占比超過銷量總數的65%。
雖然合資車企銷量表現回暖,但合資品牌的“逆襲”之路依舊任重道遠。有專家認為,隨著電動車技術進步和充電設施完善,燃油車市場份額還會繼續萎縮。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需要合資品牌加大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方面的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電動車型,還需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提升售后服務水平,以滿足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需求。 (丁延吉 徐崇聞)
轉自:解放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