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農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2017/9/20 14:51: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我國農藥市場概況(1)我國農藥行業發展歷程我國現代合成農藥的研究始于 1930 年,當年浙江植物病蟲防治所建立了藥劑研究室。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現代農藥工業才得以發展, 1957 年,我國建成第一家生產有機磷殺蟲劑農藥廠&mda(一)我國農藥市場概況
(1)我國農藥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現代合成農藥的研究始于 1930 年,當年浙江植物病蟲防治所建立了藥劑研究室。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現代農藥工業才得以發展, 1957 年,我國建成第一家生產有機磷殺蟲劑農藥廠——天津農藥廠后,開始了有機磷農藥對硫磷、內吸磷、甲拌磷、敵百蟲等品種的生產。 1983 年,我國停止了高殘留有機氯殺蟲劑六六六、 DDT 的生產,取而代之的是擴大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的產量,并開發了擬除蟲菊酯類及其他殺蟲劑。同時,甲霜磷、三唑酮、三環唑、代森錳鋅、百菌清等高效殺菌劑也相繼投產。
隨著改革開放和農藥登記制度的實施, 我國引進了一批當時比較先進的農藥新產品和新技術,初步形成了包括農藥原藥生產、制劑加工、配套原料中間體、助劑以及農藥科研開發、推廣使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一體化農藥工業體系。
(2)我國農藥行業發展現狀
①已成為全球最大農藥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水平也隨著提升,推動了我國農藥行業的發展。另外,由于全球農藥行業產業轉移,我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農藥原藥生產基地。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我國農藥行業發展迅猛, 2015 年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 374 萬噸, 2003 年至 2015 年化學農藥原藥產量復合增長率為 14.11%。
我國化學農藥出口產品結構中,以除草劑和殺蟲劑為主, 2015 年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出口數量分別為 82.0 萬噸、 22.5 萬噸和 8.3 萬噸,殺菌劑占出口總量的比重僅為 7.06%,遠低于全球農藥市場 26%左右的份額,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② 除草劑超越殺蟲劑占據最大市場份額
隨著全球以及我國農業耕種方式與作物結構的變化, 2009 年后除草劑逐步超越殺蟲劑成為我國化學農藥市場產量最大的農藥種類,殺蟲劑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殺菌劑市場份額較為穩定。
由于人口增長和耕地有限之間的矛盾,我國糧食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已跌破 90%;另一方面,根據《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到2030 年中國人口出現高峰值時,人均占有糧食 400 公斤左右,其中口糧 200 多公斤。”,屆時全國將出現接近 3 億噸剛性糧食需求。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糧食自給率、滿足日益增加的糧食需求,我國必須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而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對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而保障了農藥行業的發展前景。
此外,由上文我國人口數量圖可見,我國農村人口占比逐漸減小,預計到2030 年,將只有 30%左右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農業人口的逐漸減少意味著過去以戶為單位的小規模精細化種植模式將逐步淘汰。未來規模化、現代化的大田農業發展將進一步催生對農藥的需求。
②高毒農藥逐步淘汰帶來的市場替代空間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 全球對農藥使用可能帶來對環境的破壞和人類健康的損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上世紀 70 年代末,就開始著手制定有關農藥的立法、登記要求、登記后管理、藥效試驗要求、環境效果和農藥廢棄物方面的準則。目前,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等標準,已成為國際農藥貿易中最重要的非貿易壁壘,低毒、高效農藥是未來農藥發展方向。
2003 年 12 月,國務院批復農業部和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關于消減生產和使用甲胺磷等 5 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方案》,方案規定:從 2004 年起,分三個階段消減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銨 5 種高毒有機磷農藥; 2008年 1 月,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公告,決定自公告日起,停止 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生產、流通和使用。
目前我國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品種見下表:
我國非作物用農藥產品主要包括家庭驅蟲劑、殺鼠劑、公共衛生用品、建筑防蛀劑、木材防腐劑和驅避劑等,其中家庭用途約占 80.8%,林業約占 8.5%,公共衛生約占 4.9%。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非作物用農藥支出處于較低水平。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均非作物用農藥消費支出為 1.5 美元,而全球非作物用農藥人均消費支出約為 3.3 美元左右。隨著人們對自身居住、生活及工作環境關注度提高,我國非作物用農藥市場前景廣闊。
(二)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以全球前六大公司為代表的國際知名農藥企業主要從事專利農藥產品的研發與銷售, 產開發成功后在 10 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享受專利保護下的超額利潤。
我國農藥企業多數為仿制型企業,且市場集中度較低,中小規模企業占比較大,利潤率相比國際知名農藥企業較低。 2000-2008 年之間,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農藥產品逐步進入世界市場,農藥制造行業銷售利潤率總體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并且在 2008 年達到了最高水平。 2008 年之后,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行業利潤率逐步走低,而 2012 年之后,由于我國環保政策逐步收緊,部分中小農藥生產企業由于環保不達標而受到處罰,部分產能遭到淘汰或開工不足,從而影響了農藥制造行業的供給,行業利潤率有所回升。
農業制造行業銷售利潤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行業與上下游行業的關系
1、行業與上下游行業的關聯性
農藥行業的上游為石油化工行業,下游覆蓋農業、衛生等領域,農藥行業上下游情況如下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上游行業發展狀況對本行業的影響
本行業的上游行業為基礎化工行業,基本屬于充分競爭性行業,不存在被單一廠商所壟斷的情形,市場供應充足。此外,石油價格的波動,將通過基礎化工產品對農藥生產行業的成本產生一定影響。隨著國內外基礎化工行業的不斷發展, 本行業所需的大多數原材料都可以從國內外得到充足的供應。
3、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對本行業的影響
農藥行業的下游行業主要是農業,農業屬于弱周期行業,需求較為穩定,并且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對糧食等食品的需求也隨著增加,但是由于耕地面積有限, 未來農業的發展仍將依賴于種子、 農藥和化肥等技術的不斷進步。 另外,農業防治對象的抗藥性以及農業生產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推動了農藥行業的技術創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