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染料行業發展狀況和前景分析
2017/9/4 15:50: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 、染料分類及用途染料是指能使纖維織物或其他物質染成鮮艷而堅固的顏色的物質。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和合成兩大類。天然染料一般來源于植物、動物和礦物質,以植物染料為主,如靛藍、茜草、紫草、紅花、桑、茶等。合成染料又稱人造染料,主要從煤焦油1 、染料分類及用途
染料是指能使纖維織物或其他物質染成鮮艷而堅固的顏色的物質。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和合成兩大類。天然染料一般來源于植物、動物和礦物質,以植物染料為主,如靛藍、茜草、紫草、紅花、桑、茶等。合成染料又稱人造染料,主要從煤焦油分餾或石化初級產品加工后經化學加工而成。
按照染料的不同化學結構,可將染料分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亞硝基染料等。
根據染料性質及應用方法,還可將染料分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等若干類別。
染料主要的應用領域是各種紡織纖維的著色,同時也廣泛地應用于塑料、橡膠、油墨、皮革、食品、造紙等工業,對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染料在光學和電學等方面的特性正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并逐步向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醫療技術等現代高科技領域中滲透。
2 、染料行業發展概況
(1 )國際染料行業發展狀況
染料制造業的下游行業主要為紡織行業中的印染子行業。近幾年,隨著世界紡織工業及印染行業的發展,世界染料工業保持了平穩的增長趨勢。在世界染料市場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經過多次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形成了德司達、亨斯邁和科萊恩 3 家主要的全球性染料供應商,且其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50%左右的市場份額。此后,隨著世界服裝、紡織、纖維、印染行業的轉移,中國和印度的染料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逐漸成為世界染料的主要生產基地。目前,世界染料工業發展狀況大致如下:
①世界染料產業完成向亞洲的轉移,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染料生產基地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以來,全球染料巨頭之間掀起了激烈的兼并重組的勢頭。
德國拜耳公司和赫司特公司合并雙方的染料業務,德司達和巴斯夫染料業務的合并,亨斯邁收購瑞士汽巴精化,浙江龍盛、印度 KIRI 收購德司達等,全球染料行業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隨著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染料行業生產和技術的轉移、以及亞洲大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對行業內傳統國際巨頭的收購,亞洲國家染料工業迅速發展。其中,又以中國和印度增長最快,涌現出一批具有強大生產實力和較強研發能力的大型企業。
在世界染料產業轉移至亞洲的同時,亞洲主要染料生產國家中國、印度、韓國的染料企業之間的競爭開始顯現。目前,中國染料產量占到全球 65%以上,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染料生產和供應基地。而發達國家企業已逐步退出基礎的染料合成業務,形成了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印度兩國的染料半成品來加工生產高附加值染料商品化產品,或直接采購兩國 OEM 廠商的染料產品并貼牌銷售的經營模式。
②綠色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已成為染料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重要一環隨著世界范圍內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和環保政策要求的日益提高,紡織品及紡織品生產的環保問題受到高度重視,無毒害、無污染的“綠色織物”已成為一種紡織品生產和消費的主流。此外,染料產品還將更廣泛地應用于塑料、橡膠、油墨、皮革、食品、造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醫療技術等各個領域,這同樣對產品的技術、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際紡織品生態研究和檢驗協會在每年初頒布的 OEKO-TEX Standard 100 新版本、歐盟頒布的 REACH 法規等都對紡織染料的綠色環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一方面提高了新紡織品及染料的研制成本,另一方面也將促進染料產品向綠色環保的方向轉變。而無法在技術上實現產品綠色環保化、無法在環境治理上進行大額投入的染料企業,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淘汰。
③產品特色化、豐富化將會得到更多染料企業重視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紡織品的消費呈現出市場、品種、式樣、花色多元化及崇尚自然環保的趨勢。經濟的持續增長使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增強,由此對紡織品的個性化、舒適化、品牌化和時尚化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時,各種新型纖維和混紡面料產品不斷涌現,以迎合消費者的特殊需求。這將推動具有更好染色性能指標和特色化染色效果的染料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染料產品的種類也將更加豐富。
(2 )國內染料行業發展狀況
①市場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隨著世界服裝、紡織、纖維、印染行業的轉移,帶動了我國染料工業的迅猛發展。染料制造業全行業的產量由 2000 年的 25.7 萬噸上升至 2015 年的92.20 萬噸。“十一五”期間,我國染料行業產量保持在 67-76 萬噸之間,約占世界總量的 70%左右;染料的出口量保持在 23-28 萬噸左右。進入“十二五”期間,染料行業繼續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近年來我國染料行業產量(單位:萬噸)數據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單位:萬噸中國目前生產的染料品種大約有 600 多種,涵蓋各大染料類別,能滿足國內絕大部分市場需求量。2015 年,我國染料生產量較大的依次是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等,具體產量構成如: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分散染料是所有染料類別中最為重要的品種。據統計,2012 年,全球聚酯纖維(滌綸)的產量已達 4,140 萬噸,在全球所有纖維的產量中占比最大,為48.25%,而唯一能在聚酯纖維(滌綸)上染色和印花的則是分散染料。目前,分散染料在我國所有品種染料中產量最高、出口量最多。2015 年,我國分散染料產量為 44.71 萬噸,占我國染料總產量的 48.49%。目前,我國生產的分散染料品種類型比較齊全,有偶氮類、蒽醌類和雜環類等。其中,偶氮類占比約 75%、蒽醌類占比約 20%、雜環類約 5%。
分散染料主要為偶氮類。偶氮結構的分散染料生產周期短、產量大、價格低、色譜全,在分散染料中占重要地位,約占分散染料總量的 75%;而蒽醌結構的分散染料具有生產周期較長、色澤鮮艷,勻染性好,耐日曬、耐洗、耐酸堿、耐汗漬等特點。
活性染料是系分散染料之外的第二大染料品種。2015 年,我國活性染料產量為 26.30 萬噸,占我國染料總產量的 28.52%。目前,我國活性染料市場處于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過渡階段,最主要的廠商有浙江龍盛、閏土股份和江蘇錦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生產活性染料所必需的重要中間體 H 酸領域具有較強的生產、技術優勢,因此,在活性染料市場亦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近幾年,我國硫化染料產量在國內各類染料產量中處于第三位,2015 年全行業硫化染料產量為 7.47 萬噸,占我國染料總產量的 8.10%左右。硫化染料主要生產商為山西臨汾染化(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染分化工有限公司及內蒙古雅布賴染料有限責任公司等。我國硫化染料的市場也處于成熟階段,國內生產的硫化染料基本上能滿足國內印染企業的需求。
②國內染料制造業發展特點
目前,國內染料制造業的特點主要包括:
A、染料生產、出口、消費數量均居世界第一
隨著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染料行業生產和技術的轉移、環境保護、技術更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全球染料工業分布在進入 21 世紀后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變革,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染料生產和供應中心,中國的染料生產、出口、消費數量均居世界第一。2015 年我國染料總產量達到 92.20 萬噸,出口量 25.30 萬噸,內銷量 66.90 萬噸。2010 年至 2015 年,我國染料產量年均增長 4.05%,出口量維持在 24.35 萬噸至 29.02 萬噸之間。
B、優勢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經過多年市場競爭的不斷淘汰和整合,我國染料生產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行業內具有規模、技術、資金和先發優勢的企業,如浙江龍盛、閏土股份、發行人等均已經發展成年銷售額達數十億元的企業集團,浙江龍盛、閏土股份、發行人的染料總產量,多來年,一直位列全國染料產量的前三強,已成為世界級的染料企業。除此之外,亞邦股份、山西臨汾染化(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染分化工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集團亦具有較雄厚的資本金和較強的市場運作能力。
C、環保政策日趨嚴格,環保升級勢在必行
“十二五”期間,國家在環保方面對染料行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隨著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的頒布實施,染料行業的環保壓力日益加大。近年來,環保政策的日趨嚴格,直接影響了部分企業的產能發揮,大量缺乏環保投入的中、小型企業紛紛關停產能或停產整頓。因此,染料行業內的企業的環保升級勢在必行。染料行業綠色環保化發展不僅要著眼于自身生產過程的綠色環保化,加大“三廢”治理力度,不斷地推廣清潔工藝的應用;同時,還要注重染料產品的綠色環保化,通過技術進步加快綠色環保型新產品的開發與研制,調整產品結構,以強化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D、“走出去”戰略已經啟動,國際化經營初見成效
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國內染料企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已成為我國染料工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近幾年我國的染料出口量一直維持在24.35 萬噸至 29.02 萬噸之間,占我國染料總產量的比例維持在 27.43%至 36.09%之間,因此,海外市場的開拓與維護對國內染料行業的發展極為重要。跨國經營可以進一步了解國際市場的行情,亦可以解決海外客戶售后服務的及時性和成本問題。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部分大型染料企業也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如資本的積累、環保技術的掌握等。目前,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浙江龍盛已設立專門的海外運作平臺,通過海外并購,已取得對昔日世界染料巨頭德司達的控股權,并在印度等地營造新的染料生產基地。
E、產品質量持續提升,品牌建設成績顯著
近幾年,我國染料產品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在合成工藝技術、商品化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部分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品質提高的同時,品牌建設受到染料行業大型企業的高度關注,相關企業通過國際展覽會、國際會議、廣告、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加大品牌宣傳。
F、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創新能力較弱
目前我國染料產品中低端和通用型產品占比較高,而高檔、專用產品比例較低。一方面,高端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不得不高價進口或外資企業占據高端市場;另一方面,同質現象普遍存在,各生產企業的特色不明顯。技術創新是一項耗費資金的工作,產業化進程緩慢,尤其是染料原始創新更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的系統工程。雖然近年來,國內染料企業對技術創新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和發明專利的申請,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小型染料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仍然較為薄弱。
G、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依賴進口
盡管我國染料的產量、出口量、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但是產品結構比例中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高檔染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十一五”期間,我國每年進口的高性能、高附加值染料約4-6 萬噸。
H、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技術創新仍需加強
近年來,我國染料行業在產品質量、穩定性、商品化技術等方面有了明顯提高,但產品結構仍不盡合理,產品大多為附加值較低的常規品種,常規品種生產廠家之間產品的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缺乏特色,有些產品品種產能增加過快,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因此,行業內企業必須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以實現擴大市場、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發展目標。一方面,應從提升產品品質、擴大產品種類著手,避免同類產品的惡性競爭,實現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高性能化、綠色環保化。另一方面,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升整個行業的研發技術人員儲備和技術工藝儲備,逐步實現整個行業的技術開發創新體制由模仿型開發、跟隨性創新向創制性開發、原始性創新轉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