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國專業養老保險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方向分析
2016/12/5 10:38: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隨著信托制企業年金制度的確立及一系列配套法規政策的出臺,一個基于企業年金制度而產生的企業年金市場在中國開始逐漸形成。5家應企業年金而生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以下簡稱“5家公司”)在中國保監會批準下先后成立,即平安養老、隨著信托制企業年金制度的確立及一系列配套法規政策的出臺,一個基于企業年金制度而產生的企業年金市場在中國開始逐漸形成。5家應企業年金而生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以下簡稱“5家公司”)在中國保監會批準下先后成立,即平安養老、太平養老、國壽養老、長江養老、泰康養老,并經批復同意后向原勞動保障部申請企業年金基金受托人、賬戶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資格。
。ㄒ唬┦袌稣加星闆r
根據監管部門統計數據,其中4家公司具有賬戶管理人資格,賬戶管理業務較少,工行、建行和招行占了賬戶管理數總量的70.35%;3家公司具有投資管理人資格。僅兩家公司具備3項企業年金管理資格。
。ǘ┙洜I發展模式
《關于養老保險公司經營企業年金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養老保險公司在經營企業年金業務時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展業,不受分支機構的限制。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經營發展模式,一種是“分公司”模式,即設立分公司,除企業年金外,還經營其他業務。另一種是“區域中心”模式,即設立企業年金中心或者養老保險中心,拓展企業年金業務。
。ㄈ┊a品設計供給情況
目前企業年金計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針對基金規模較大的單一計劃,另一種是針對基金規模有限的集合型計劃。所謂單一計劃是指由委托企業發起的,根據企業自身需求選擇受托管理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資管理人,建立單獨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集合型計劃是指由受托人發起設立的,事先確定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形成統一管理、規范流程、固定管理費率的標準化產品,集合兩個以上企業的基金財產進行運行管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企業年金市場有30余種集合型計劃產品。
一、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現狀
中國保監會網站公布的保險業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末,專業養老保險公司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達到4168.80億元,投資管理資產為3525.51億元。
2015年養老保險公司企業年金業務情況表:萬元
公司名稱企業年金繳費受托管理資產投資管理資產太平養老907753.924543303.385081383.41平安養老3338551.9912722620.4413548041.96國壽養老3466498.1217156114.0611052850.57長江養老574094.85235824.315572835.81泰康養老455138.152030110.67——合計8742036.9941687972.8635255111.75資料來源:保監會
2007-2015年我國養老保險公司企業年金業務發展概況
資料來源:保監會
二、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發展困境
。ㄒ唬┢髽I年金稅收優惠政策有待完善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稅收優惠政策是企業年金發展的助力器和牽引力。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不合理已經成為制約當前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現行中國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企業繳費部分稅優比例低
企業按照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繳費可以進入企業成本稅前列支,而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比例都在10%-15%。根據計算,企業年金要達到20%的工資替代率,企業繳費部分起碼要達到8%。
2.個人繳費部分不享受稅優
個人繳費部分不得在個人當月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扣除,大大降低了職工參與企業年金計劃的積極性。美國401K計劃發展歷史顯示,個人繳費部分可以在稅前扣除,促進了401K計劃的發展。
3.稅收優惠模式有待改變
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征收可分3個環節,即繳費、投資收益和領取。對這3個環節分別采取征稅T(Taxing)或免稅E(Exempting),形成了多種稅收優惠模式。世界上大多數實行企業年金的國家都采用EET稅收優惠模式,即在企業年金的繳費、投資收益兩個環節免繳稅款,僅在領取時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這種遞延納稅,使職工以較低的成本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極大的鼓勵了職工參與企業年金計劃的積極性。中國現行的是TEE稅收優惠模式,企業和職工建立企業年金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ǘ┢髽I年金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現在能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儼然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成為各家機構競相爭奪的“香餑餑”,競爭異常激烈。對于上百萬的基金規模,可能要驚動總部領導親自帶隊做營銷工作。競爭異常激烈帶來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營銷費用大幅上升;二是管理費率大幅壓低。在有些項目中,甚至出現零收費、低于成本的價格或者贈送服務項目等現象。為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曾于2009年3月8日下發《關于規范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實現有序競爭。另外關于集合型計劃投資的相關法規沒有出臺,部分投資管理人把企業年金基金投資于銀行存款、基金,投資收益不理想引起企業的不滿,有些企業不繳納賬戶管理費、暫停繳費或者合同到期更換投資管理人等。目前企業年金業務屬于高投入、低產出,供給大于需求,部分公司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
。ㄈ﹥呻y矛盾:基礎建設與業務開拓
由于企業年金業務目前處于“僧多粥少”狀態,使得5家公司不得不將工作中心放在開拓業務和搶占市場份額上,將包括人員、費用、精力等資源的分配傾向于市場一線,對包括制度創新研究、產品設計、組織建設等基礎建設問題重視不足,投入不多。而基礎建設的不足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戰略規劃不明確、市場定位不清晰、營銷策略缺乏、產品單一、應有服務不到位、投資收益不理想等,這些問題又制約公司業務開拓和可持續發展。由于第一批獲得資格的公司已經先獲得一部分業務,可以在這“嚴寒的冬天”艱難“過冬”,所以這種矛盾在第二批獲得企業年金管理資格的公司上表現更為明顯。
三、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發展方向
在嚴峻的市場環境及對未來的市場預期下,5家公司都在思考、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發展模式,例如:平安養老、太平養老都已將傳統的團險調整為重要業務線,加大了對團險的投入和考核,期望通過團險創造利潤來反哺企業年金,支撐公司發展,企業年金業務在營銷終端甚至被邊緣化。
但是,中國的企業年金市場處于發展初期,相比其他傳統業務,5家公司的差距不大,在今后的企業年金發展中如果能取得領先地位,將有可能提升公司在法人業務市場的地位。企業年金運行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可以為公司未來帶來可觀的收益,長期經營成本也較低。較團體保險的短期性和充分競爭性,企業年金業務將有可能成為公司新的戰略利潤增長來源。鑒于此,中國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的未來可能會朝以下方向發展:
。ㄒ唬┕緫鹇远ㄎ缓鸵巹
1.企業年金業務定位
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年金是一款養老金融產品,借鑒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來分析企業年金,當前5家公司的主要目標不是通過企業年金業務本身來贏利,其主要任務應該是推廣企業年金,營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企業,樹立企業年金成功案例,擴大公司在企業年金市場的品牌和美譽度,乃至其母公司、兄弟公司的知名度。
2.建立“三位一體”的專業化養老金公司
受托競爭較激烈,受托管理費率已被壓低,賬戶管理系統的前期開發(引進)投入較高,業務又較少,而投資管理業務盈利性較好。對于單一計劃,投資管理收費一般采用基礎費率加浮動費率的模式,投資能力較強的公司可能獲得投資管理費率上限1.2%。另外,國外養老金管理公司發展表明,受托人資格與投資管理人資格捆綁在一起,更能發揮公司的核心作用和優勢。建立“三位一體”的專業化養老金公司,既符合中國目前的企業年金市場特點,又可以降低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管理成本和溝通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增強公司的綜合影響力。
。ǘ┩卣蛊髽I年金業務價值鏈
5家公司積極參與企業年金市場,不僅要獲取管理費,而且要通過對客戶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進一步拓展公司(集團)的其他保險業務,實現利潤和價值。對存量企業年金客戶和沒有建立企業年金的意愿或能力的企業進行深度分析,在公司(集團)業務范圍內推出符合其需求的個人養老保險產品、短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盡可能地提供“一站式”多元化金融保險服務。
(三)加強與銀行的深層次合作
5家公司要提升現有的銀行渠道合作營銷模式,通過加強與銀行的深層次合作,實現共享客戶資源和互惠共贏。憑借渠道優勢和對企業的信貸資金控制力,銀行是目前專業養老保險公司所急需的銷售渠道和合作伙伴。
。ㄋ模┙⑵髽I年金行業協會,加強與監管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
5家公司應牽頭具有企業年金管理資格和采用理事會受托的企業等單位成立企業年金行業協會,行業協會通過督促會員自律、加強行業研究、建立由各監管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等措施,積極發揮獨特的優勢,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作為企業年金市場的先行者和生力軍,經過近多年的發展,我國5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在經營企業年金業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也面臨急需突破的困境,更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