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擔保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16/10/14 11:29: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受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信用水平下降影響,擔保行業業務風險上升,代償發生情況不斷增加,部分擔保機構因失去代償能力而倒閉。根據銀監會數據顯示,2014 年末,行業融資擔保機構由 2012 年的 8590 家下降至 7898 家,數量連續兩年負增長受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信用水平下降影響,擔保行業業務風險上升,代償發生情況不斷增加,部分擔保機構因失去代償能力而倒閉。根據銀監會數據顯示,2014 年末,行業融資擔保機構由 2012 年的 8590 家下降至 7898 家,數量連續兩年負增長。而根據 14 家樣本擔保機構1代償數據統計,2012-2014 年,樣本擔保機構累計擔保代償率平均值分別為 0.45%、0.75%和 0.88%,代償率持續上升。
2004-2014年中國擔保業機構數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第一,從信用擔保的業務領域看,盡管擔保品種不斷增加,但貸款信用擔保仍是主要擔保品種。2013年末在保余額2.57萬億元,其中融資性擔保在保余額2.22萬億元,占比86.4%。這些融資性擔保幾乎均為短期流動性貸款擔保。
第二,商業性擔保成為主流。盡管信用擔保體系設計的初衷是提供不以營利為目標的政策性金融服務,但在發展過程中,財政資源的有限性以及行業起步階段相應運作和補償機制并不完善。為彌補擔保資金不足,各級政府開始引入民間資本,后期也有一些外資進入擔保領域。在這種情況下,商業性擔保很快占據主導地位。2002年對擔保機構的調查表明,政府出資在中國擔保機構出資總額中的比例占70%,民間投資占30%,基本上是“政府為主,民間為輔”。但到2004年底,民間出資的比例已經占到總數的50%。2012年,全國8590家融資性擔保法人機構中,國有控股1907家,占比僅為22.2%。
第三,各級政府對信用擔保機構給予了大量支持。在中央出臺各項政策的引導下,各地紛紛安排專項資金,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給予風險補償,支持擔保機構穩健經營。這些優惠政策經過不斷延續和拓展,目前已經形成從業務補助、增量業務獎勵、資本投入、代償損失補償等多個方面為擔保機構提供支撐的政策體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