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工業自動化行業市場前景預測
2016/9/30 10:35: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人工成本持續的上漲中國制造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紅利帶來的低廉勞動力成本。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以及個人意識的增強,新生代產業工人的工資要求不斷提高,我國制造業原有的低成本優勢正被削弱。據國( 1)人工成本持續的上漲
中國制造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紅利帶來的低廉勞動力成本。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以及個人意識的增強,新生代產業工人的工資要求不斷提高,我國制造業原有的低成本優勢正被削弱。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制造業城鎮員工年平均工資從 2003 年的 12,671 元增加至 2014 年的 51,369 元,年均增長 27.76%。自動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大幅減少人工成本,還能提高生產效率,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產品品質也得到提升。
為克服人工成本持續上漲的影響,作為國外自動化行業演進的典型象征,目前發達國家正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統計, 2014 年世界工業機器人密度(即每萬名制造業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平均值為 62,前三名的韓國為 437、日本為 323、德國為282。雖然我國仍有一定的勞動力優勢,但“機器人總動員”已經成為制造業發展的趨勢。中聯重科、長城汽車都開始采購焊接機器人以替代價格不菲的焊接工人,富士康也不斷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雖然目前我國機器人密度僅為30,遠低于主要工業化國家,但工信部已經規劃到 2020 年使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 100 以上4。
( 2)產業結構升級,解決人口老齡化
我國制造業規模雖然在 2010 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規模第一大國家,但是仍處在“大”而不“強”的狀態,表現在投入產出比低、工業附加值較低、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和低技術含量型為主5。為了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真正成為制造業強國,必須擁有核心的自主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客觀上加大了設備制造業對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需求。
2016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較7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53%,比上月加快0.01個百分點。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8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1 %,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001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9%。
另外,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60 周歲以上老人已經突破 2 億人;到2033 年,將翻番到 4 億;到 2050 年左右,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數據來源: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布的信息預測)。國家已經開始探討通過延長退休年齡、調整計劃生育政策來解決“未富先老”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必然要求大力發展工業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用機器來解決年輕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我國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于未富先老,而發達國家的情況則相反。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剛超過1美元,屬于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而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GDP一般都在5—113美元以上。
以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中國老齡人口到了2010年將增加到1.12億,2020年將達到2.48億,2051—2100年將穩定在3—4億。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
2006-2050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預測
( 3)節能減排的硬約束
我國是高能耗國家,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我國已經提出“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推進節能減排,使單位 GDP 能耗下降16%(數據來源:國務院《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另外我國也已承諾國際社會,將持續降低單位 GDP 碳排放水平。目前制造行業已經充分認識到能源使用的重要性, 并根據能源消耗和成本的要求調整運營模式, 包括變頻器、PLC、觸摸屏、伺服系統在內的自動化設備的使用, 是幫助達到能源節約目標的重要工具(結論來源:申萬研究《智能控制系統迎來黃金增長期》)。
2012 年 2 月工信部發布的《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提出,到 2015 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 2010 年下降 21%左右,其中機械、輕工、紡織和電子信息等行業分別下降 22%、 20%、 20%和 18%。節能政策將拉動中國工業節能市場年平均增長 20%左右。目前制造業中的 OEM 行業消耗了全國約 9%的能源,各種機器必須至少提高效率達 6%,才能達到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節能目標。 工業節能市場涉及的產品包括高低壓變頻器、 伺服、 傳感器、 控制閥、 PLC、高效節能電機等,其中涉及電氣設備節能市場比例約 28%左右,每年帶動200-300 億的市場(數據來源: NHUCAPITAL《工業自動化行業深度分析:商業模式的轉變,將成為工控行業的轉折點》)。
( 4)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
前文已有分析,詳見本小節之“國家產業政策大力鼓勵本行業發展”。( 5)我國巨大的工業自動化市場,為內資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行業一般無明顯的周期性,基本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關聯度較高;除每年一季度由于春節影響而市場需求相對較淡之外, 無明顯的季節性。由于江蘇、浙江、山東、廣東一帶是中國制造業最為集中和發達的區域,對工業自動化產品的需求較為集中。
2013 年中國自動化市場的地域分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