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康復機器人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9/23 10:40: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5年全球康復機器人銷售額(行業規模)為5.77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3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4.51%?祻蜋C器人市場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的市場份額及增速要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全球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五年預測2015年全球康復機器人銷售額(行業規模)為5.77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3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4.51%?祻蜋C器人市場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的市場份額及增速要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
全球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五年預測
分地區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預測
產品知曉度、政府支持力度、醫療保健支出及中風發病率等因素是康復機器人市場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規模及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康復機器人行業影響因素比較
中風是一種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并發癥多的“四高一多”特點。中風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3種疾病之一,并且在發達國家的發病率遠高于發展中國家。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疾病負擔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新發腦卒中人數達2800萬人,發展中國家中風發病率為670人/10萬人,而發達國家為990人/10萬人。
在發達國家,近年來由于診療水平的提高,中風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殘率仍居高不下,約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即中風后遺癥,康復治療需求嚴峻。傳統的康復療法是由康復治療師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康復治療,存在效率低下、效果難以控制等問題,并且發達國家的技術人才的人力成本很高?祻蜋C器人的出現極大的降低了康復師的工作量,提高了康復師的治療效率,并能促進患者的主動參與、客觀評價康復訓練的強度、時間和效果,使康復治療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發達國家的廣闊市場前景催生了眾多康復機器人廠商,它們投入了巨額的研發及推廣資金,大大提高了康復機器人的技術體驗和在治療師及民眾間的知曉度,進一步促進了康復機器人的普及。
康復機器人廠商保持巨額的研發投入
高醫療保健支出的國家為使用康復機器人之類的先進設備來縮短康復的時間并且提高效果創造了有利條件。2015年,北美地區是康復機器人市場最大的貢獻者,約合2.82億美元并且未來五年將保持27%的高復合增長率,該地區有著世界上最高的醫療保健支出,二者的相關系數高達99%。
北美地區醫療保健支出與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相關性分析
發達國家在康復機器人領域引領整個產業的研發方向,近年來眾多外骨骼機器人廠商涌現,這與發達國家對于該產業的引導與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以美國與日本為例,美國的外骨骼機器人廠商EKSO從公司創立到產品的研發推廣都得到了美國軍方與國防部的大力支持,日本方面,外骨骼機器人廠商CYBERDYNE則列為“日本LifeInnovation大國戰略發展計劃”的重要環節,所在地區將被納入筑波國家戰略特區。
發達國家政府對于康復機器人行業的支持
我國腦中風發病率高速增長并呈現低齡化趨勢,形勢極其嚴峻。據統計,中國每年腦卒中新發病例約270萬,且發病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有3177萬名腦卒中患者。過去中風患者的年齡多在60歲或以上,而目前已呈低齡化趨勢,事實上40歲及以下患者已經占到10%-15%,40歲以上腦卒中患者人群中,40-46歲勞動力人群占50%,且7成為男性。
我國腦卒中致殘率高達75%,而西方國家只有30%,造成我國中風殘障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康復治療。中風致殘的根本原因不是肢體的本身受到傷害而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傷,無法形成對肢體運動的有效控制,造成肢體行為障礙癥狀,嚴重時出現偏癱。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治療后立即轉為康復訓練,通過康復重新建立肢體與腦部損傷中樞神經間的聯系,逐步刺激促使腦部損傷部位康復,達到對肢體行為的有效控制。
而目前國內中風患者的典型康復過程為:住院(不超過10天)-出院針灸(一個月左右)-康復(醫保限制半年內)-帶有肢體障礙勉強生活。按每臺康復機器人單價80萬元,覆蓋90個患者來算,目前潛在的市場空間已達180億。
人口老齡化加速市場空間增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55萬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按照國際共識,這意味著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比會不斷加重,人口老齡化增加了中風及其他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幾率、致殘幾率,可以預見市場空間會呈持續增長態勢。
誘發中風類疾病患病率呈增長態勢
我國已經邁入老齡化進程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和居民醫療保健意識的提高,現有康復治療水平已經不能滿足民眾需求。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進居民醫療保健支出不斷增長。同時,社會對康復醫療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民眾必然對康復治療的效果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一直以來,中國醫療領域實際是重搶救治療、輕康復,造成目前康復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人才匱乏,服務能力較低,康復醫療體系尚不完善,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政策、資本、技術的合力推動下,我國康復醫療行業拉開了發展的大幕,我們認為這為康復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能量源,康復醫療行業的機器人革命呼之欲出。
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及醫療保健支持續增長
康復機器人是解決我國康復醫療行業現有專業人才供需矛盾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康復醫師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約1.7人/10萬人,而發達國家該數據則達到30-70人/10萬人,兩者相差近30倍。如果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二、三級醫院共需要康復醫師5.8萬人,治療師11.6萬人,社區綜合康復人員需要90.2萬人,是現有康復人專業人才的25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考慮到社會擇業觀念轉變的緩慢性,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及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此缺口難以在短期內修補,康復機器人打破了醫患之間一對一的局限。不僅將醫師從繁重、反復的訓練任務中解脫出來使其更加專注于治療方案的改進,而且使得集中康復醫療和遠程康復醫療成為可能,從而大大提高康復醫療資源的覆蓋能力,緩解供需矛盾。而且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康復機器人可以縮短康復的時間并且提高康復效果?祻蜋C器人可對處于不同康復期的患者提供不同強度、不同模式的訓練,激勵患者的主動運動意識,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利用康復機器人提供的各類傳感器測量人體運動學、生理學數據,為醫師改進和優化康復方案提供了客觀依據,從而使康復鍛煉過程定量化、科學化。
醫學專業招生人數增速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
康復醫師稀缺且占比近十年零增長
康復機器人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目前,國內在康復機器人領域進行研究的主要包括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中科院下屬研究所,以及國內醫院和機器人企業等。近幾年來,陸續有康復機器人產品上市,在中低端市場有一定保有量。
國內康復機器人專利申請呈上升趨勢
國家政策對國內康復機器人行業的導向作用巨大。一方面康復機器人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投資、高風險、高附加值的特點,并具有部分公共產品的屬性,需要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和彌補市場失靈。另一方面,康復機器人屬于大型醫療器械。這本身就是一個受國家政策導向影響明顯的行業,特別是十三五期間,醫療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將對康復機器人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我國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總體發展目標,即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其中,要求在2020年,在產業規模上,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在技術水平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反恐防暴、救災救援、科學研究等領域的服務機器人接近國際水平。類似工業機器人在國內的發展路徑,我們認為服務機器人將得到全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預計未來各地方政府將會陸續推出更多的扶持政策,利好頻出可期待。
政府推進康復機器人產業相關政策
我國綜合性醫院康復科室不受重視,康復設備缺乏并且落后。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止2015年全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有5308個,而截止2012年底實際擁有康復科的綜合醫院數量3288家,與要求相差甚大,20%的省級綜合醫院、30%的市級綜合醫院和56%的市以下醫院不具備早期(急性期)康復能力。2011年衛生部下發《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要求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建設康復醫學科,其中三級綜合醫院需配備運動控制能力訓練設備、減重步行訓練架、治療床及懸掛裝置等,二級綜合醫院需配備運動控制能力訓練設備等。可以預見,一波升級、興建綜合醫院康復科室的浪潮就要來臨,在醫療設備智能化的大趨勢下,醫院采購中低端的康復機器人可預期。
康復醫院數量缺口在6000所以上,康復醫院采購康復機器人幾乎將成為剛需。根據國家衛計委2014年數據,目前我國僅有396家康復醫院,這意味著全國600多城市中一多半仍未擁有康復?漆t院。在分級診療的改革大框架下,按照1家三級綜合醫院對應2家康復醫院,1家二級綜合醫院對應1家康復醫院測算,我們判斷康復醫院數量應達到7000-9000所之間。2012年國家衛生部頒布的康復醫院建設標準中明確要求三級康復醫院配備康復機器人,二級康復醫院配備運動控制能力訓練設備。結合醫療設備智能化的大趨勢,康復醫院采購康復機器人幾乎將成為剛需。
民營康復醫院已經占據主導,民營康復醫院將成為采購康復機器人的主力。截止2014年,康復醫院中民營占比已經達到58.1%,遠超綜合醫院中的民營比例,并有持續增長的態勢。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層面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從2009年起,引領社會辦醫的政策密集出臺,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明確規定,至2015年民營醫院床位數要占全國醫療機構的20%,至2020年,公立醫院床位數與社會辦醫院床位數配比要達到3.3:1.5。另一方面,不同于各要素要求極高的綜合醫院,康復醫院以其人才要求低、盈利周期短、易復制擴張的優點極易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民營占主導會導致康復醫院之間相對激烈的行業競爭,眾多新建立的民營康復機構為搶占市場份額更有可能采購康復機器人之類的先進設備。我們認為民營康復醫院是未來采購康復機器人的主力軍。
近年來康復科室建設保持高增長但仍遠不能滿足需求
現有康復醫院數量不足,民營資本優勢顯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