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系房企圈地運動:今年拿地金額已超1100億
2016/8/4 10:27:47 來源:一財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閩系房企已經成為地產圈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市場中通過相對激進的策略不斷擴大規模,并開始逐漸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流房企。多家機構的統計顯示,目前全國銷售額前50的房企有閩系房企已經成為地產圈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市場中通過相對激進的策略不斷擴大規模,并開始逐漸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流房企。
多家機構的統計顯示,目前全國銷售額前50的房企有11家閩系房企,包括融信中國、金輝集團、融僑集團、建發房產、泰禾集團(19.180, -0.17, -0.88%)、禹洲地產、中駿置業、正榮集團、陽光城(6.000, 0.04, 0.67%)集團、世茂房地產、旭輝集團。其中7家先后登陸資本市場,還有3家也在計劃登陸資本市場。
這意味著,有20%的房地產企業都來源于福建。在最近幾年,這里面大部分企業都將總部遷到上海,開始全國化擴張之路。包括陽光城、泰禾、建發、正榮、融信、禹洲等在內的"閩系"開始頻頻于上海、北京、杭州、合肥等一二線熱點城市以高溢價率壓倒其他龍頭房企拿地,并且屢屢制造新"地王"。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在2016年前7個月,11大閩系房企投入拿地資金已經超過1176億,其中多家房企拿地金額已經超過百億。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預計,2016年閩系房企拿地金額有望突破2000億。而這些企業也拿下了全國20%的地王。
其中,融信、泰禾、正榮、禹洲、建發、世茂拿地金額都超過100億,而融信、泰禾拿地金額更是超過了200億,拿地金額位列全國開發商前列,而其他開發商大多為一線開發商,開發體量遠超過融信、泰禾。
閩系房企的崛起是從2013年開始的,當時以泰禾、陽光城等企業為代表,閩系房企從大本營開始全國尋找布局,而上述企業都先后通過高杠桿策略進行擴張,隨后迅速有了規模。
"閩系房企在深耕福建大本營的同時,偏愛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翼,并開始向中部城市滲透。泰禾、中駿在北京影響力不錯,旭輝、泰禾在蘇州有不錯口碑,禹洲在合肥項目居多,融信則重倉杭州。"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
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大部分閩系企業都是通過重倉一二線城市而獲得發展。其中泰禾、旭輝在一線城市占比很高,泰禾在售30個項目有15個在一線城市,旭輝54個在售項目有22個項目在一線城市。同時,融僑、金輝、建發在一線城市幾乎沒有項目。
更多的閩系企業似乎更加偏愛二線城市,比如正榮目前的30個項目有20個在二線城市,融僑33個項目有29個在二線城市。這些企業受益于二線城市的市場良好,在銷售額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兩家房企在三四線依舊還有很多存貨。以中駿為例,其44個項目有33個在三四線城市。而金輝目前在三四線城市項目有5個,但是根據此前的招股書顯示,金輝在三四線銷售金額占26.6%,銷售金額高于在一線城市占比。
張大偉認為,從當下項目銷售布局看,"閩系房企的后勁還不錯"。從拿地結構看,在過去的2016年7個月,合計拿地73宗,基本都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同時,閩系房企普遍擁有雄厚的財團背景,而且民間資本實力雄厚,多家房企已經涉足銀行、金融等領域,這將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有助其全國擴張。
但張大偉同時也認為,過快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醞釀了巨大的風險,拿地的樓面價超過房價已經成為常態。雖然地價不完全代表未來市場售價,但如此多的高價地塊集中出現,未來房價很難不受到影響。一旦市場進入調整,這對閩系房企的資金鏈也會有很大的考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