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丙烯生產工藝及技術分析(圖)
2016/7/31 10:26: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聚丙烯生產工藝主要有溶液法、淤漿法、本體法、氣相法和本體-氣相法組合工藝5 大類。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生產工藝主要是氣相法工藝和本體-氣相法組合工藝, 這些工藝技術都采用本體法、氣相法或本體法和氣相法的組合工藝生產均聚物和無規共聚物, 再串聚丙烯生產工藝主要有溶液法、淤漿法、本體法、氣相法和本體-氣相法組合工藝5 大類。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生產工藝主要是氣相法工藝和本體-氣相法組合工藝, 這些工藝技術都采用本體法、氣相法或本體法和氣相法的組合工藝生產均聚物和無規共聚物, 再串聯氣相反應器系統(一個或兩個) 生產抗沖共聚物。這些工藝技術適應了裝置大規模(20 萬噸/年以上) 和操作經濟性、產品多樣性和高性能的要求, 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
目前, 世界上先進的PP 生產工藝主要有Lyondell Basell 公司的Spheripol 工藝、Catalloy 工藝和Spherizone 工藝, Prime Polymer公司的Hypol 工藝, Borealis 公司的Borstar 工藝, Ineos 公司的Innovene 工藝,Dow 公司的Unipol 工藝,NTH 公司的Novolen工藝,JPP 公司的Horizone 工藝以及住友化學公司的Sumitomo 工藝等。
我國聚丙烯的工業生產始于 20 世紀70 年代,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 目前已經基本上形成了間歇式本體法、本體法、本體-氣相法、氣相法等多種生產工藝并舉, 大中小型生產規模共存的生產格局。從20 世紀80 年代, 我國在引進國外先進聚丙烯生產工藝的同時開始了大型聚丙烯裝置的國產化開發設計。中國石化走在了自主設計創新的前頭, 從1996 年至1999 年, 在吸收消化Spheripol工藝基礎上開發了7 套7 萬噸/ 年和1 套10 萬噸/ 年國產環管工藝聚丙烯裝置。1999 年中國石化又開發出20 萬噸/ 年規模、能生產寬分子量分布產品、高性能抗沖共聚物的第二代國產化環管聚丙烯成套工藝技術。至2010 年底, 又有11 套10~35 萬噸/ 年的裝置采用中國石化第二代環管工藝, 總產能220 萬噸/ 年。2002 年以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 我國的聚丙烯工業隨之高速發展, 興建了大批技術新、規模大的聚丙烯裝置。我國聚丙烯產能從2001 年的333 萬噸/ 年增長到2010 年底1070 萬噸/ 年, 年均增長約8%。2008 年以來, 隨著甲醇制烯烴( MTO) 技術的成熟,更多的企業在煤炭資源豐富的西北等地區, 以煤為原料, 通過MTO 技術生產烯烴, 建成多個大型聚丙烯裝置據統計, 現有多達30 多個左右的MTO 項目在前期工作中, 規劃的烯烴產能在2000 萬噸/ 年以上。到2015 年, 我國聚丙烯裝置達到90個左右, 總產能將達到2000 萬噸/ 年。目前中國石化環管工藝是國內最主要的聚丙烯生產工藝, 裝置數量占全國的1/ 3, 生產能力超過30%。
對于均聚料,不同工藝技術生產的產品性能及加工應用基本沒有差異。抗沖共聚聚丙烯, ABB-Novolen 、Dow-Unipol 、BP-Innovene 氣相法生產的抗沖共聚PP 產品綜合性能好于Basell-Spheripol 工藝生產的產品,無論是低熔指還是高熔指產品。無規共聚聚丙烯,Novolen、Dow-Unipol、Basell-Spheripol 工藝生產的無規共聚聚丙烯產品的綜合性能較好,尤其是透明性好于BP-Innovene 產品。Basell-Spheripol 工藝生產的BOPP、CPP 、纖維料綜合產品性能好于BP-Innovene 產品。烯烴新工藝路線的崛起,為中國聚烯烴原料路線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相信最終會形成多種原料路線并舉,相互競爭的格局。
世界主要聚丙烯生產工藝技術及產能(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化妝品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 下一篇:我國聚丙烯行業的政策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