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產業不景氣 印度的“鋼鐵夢”踏錯了節奏?
2015/12/8 8:3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日前,國際鋼鐵協會(WSA)發布10月份全球粗鋼產量數據。今年1月~10月份,印度鋼鐵產量累計達到7508萬噸,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3.3%。在全球鋼鐵去日前,國際鋼鐵協會(WSA)發布10月份全球粗鋼產量數據。今年1月~10月份,印度鋼鐵產量累計達到7508萬噸,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3.3%。在全球鋼鐵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印度的鋼鐵產能的逆勢增長引發廣泛關注。但是,這與印度莫迪政府對鋼產量每年7%~8%的增速要求相比,顯然還相去甚遠。
印度新政府在上任伊始,就把大力發展鋼鐵作為振興印度的首要任務。印度政府也因此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為鋼鐵產能的擴大提供需求支撐。然而,印度鋼鐵產能的大幅擴張也引發產能利用率底下、競爭力下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禁讓人質疑,在全球鋼鐵產能過剩、鋼材價格下降的大背景下,印度鋼鐵行業的逆勢急速擴張是否踏錯了節奏?印度鋼鐵業將如何面對國際上產能過剩的壓力和國外鋼企的競爭力優勢?
鋼產量唯一增長的產鋼大國
國際鋼鐵協會的數據還顯示,10月份,印度粗鋼產量為750萬噸,同比增4.9%。而中國粗鋼產量同比降3.1%,日本降3.8%,美國降8.8%,韓國降5.6%,俄羅斯降2.4%。從10月份前六大鋼生產國的粗鋼產量看,印度是唯一一個增長的國家。
今年6月1日,印度聯邦鋼鐵和礦業部部長托馬爾表示,印度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約2.94萬億盧比以提高該國鋼鐵產能,計劃在2025年以前將該國的鋼鐵產量從目前的8800萬噸提升至3億噸。
2014年,印度鋼鐵產量為8500萬噸。京德勒西南鋼鐵有限公司(JSW)董事兼總經理金達爾(SajjanJindal)表示,如果未來幾年印度鋼鐵產量持續每年增長8%~9%,那么2025年的鋼鐵產量才有望達到3億噸。
自去年5月執政以來,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通過調整一些重大政策來吸引長期資本投資。具體而言,莫迪推出或嘗試了一系列改革,即放寬外國直接投資限制、進行稅收改革、重新修訂勞工和土地征收方面的法規,大力發展制造業及發展鐵路和智慧型城市等。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印度目前人均鋼材消費僅59千克,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16千克。印度未來的鋼鐵消費需求十分巨大,鋼鐵業發展潛力巨大。由于需求下降,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下跌,這讓不少鐵礦石生產商將希望放在了印度鋼鐵業上。
普氏能源資訊(Platts)亞洲金屬市場編輯主任杰弗里斯(AnnalisaJeffries)近日向美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透露:“印度正作為另一個可供選擇的買家而出現。印度對鋼鐵和鐵礦石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應該密切關注這一地區。”印度潛在的需求增長可能會為陷入困境的鐵礦石市場帶來期待已久的推動力,使其走出熊市的桎梏。
國外鐵礦商的這一說法并非沒有依據。盡管印度政府已經取消了鐵礦石開采禁令,但仍然對各邦的鐵礦石生產量設定了上限,因而印度的鐵礦石進口量有望進一步增長。投資分析機構FatProphets的能源分析師大衛(DavidLennox)表示:“將印度視為鐵礦石需求增長的新推動力是有理由的,印度有可能會重現中國過去十年的增長軌跡。”
印度鋼企開始重估擴產節奏
據了解,為了擴大印度的鋼鐵產能,印度政府也準備了一項詳細的擴產方案。印度政府使三家國有公司———印度鋼鐵管理局公司(SAIL)、維薩卡帕特南鋼鐵公司(RashtriyaIspatNigam)和印度國營礦山公司(NMDC)與賈坎德邦、恰蒂斯加爾邦、奧里薩邦和卡納塔克邦的地方政府合作,在未來幾年新建4家鋼鐵廠,每家鋼鐵廠的年產能達到600萬噸。
印度鋼鐵管理局一直是印度政府推動產能擴張的主要企業。然而,在大幅新建擴張產能的背后,其經營業績卻每況愈下。從本財年第一季度開始,SAIL的銷售量和利潤就已經呈現下滑態勢。而根據SAIL剛剛發布的本財年第二財季的報告,其銷售收入同比大幅減少20.8%至1024.4億盧比;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由2014財年同期的盈利149.8億盧比,轉變為虧損91.8億盧比。從2015財年上半年來看,SAIL雖然粗鋼產量同比增長5.1%至703萬噸,但鋼材發貨量同比下滑4.6%至543萬噸。同期,SAIL銷售收入同比減少18.3%至2079.7億盧比;EBITDA由上一財年同期的盈利282.4億盧比,轉變為虧損82.5億盧比;稅前利潤由上一財年同期的盈利136.4億盧比,轉變為虧損259.8億盧比;稅后利潤也由上一財年同期的盈利117.9億盧比,轉變為虧損137.8億盧比。
無獨有偶,印度京德勒西南鋼鐵公司宣布第二季度凈利潤為11.69億盧比,同比大幅縮水84%。該公司凈銷售額1074.2億盧比,同比減少21%。該公司EBITDA為4900盧比/噸,去年同期為8500盧比/噸,同比大幅降低一半還多,該公司營業利潤也同比下降17%。
印度金達萊鋼鐵公司(Jindal)第二財季也大幅虧損62億盧比,而去年同期為盈利44億盧比,其凈銷售額下滑8%至488億盧比,路透社報道稱,金達萊鋼鐵公司準備降低成本支出和出售非核心資產以應對這一問題。得益于資產出售,塔塔鋼鐵(Tata)第二財季有所盈利,但銷售額也下滑十分明顯,下滑幅度達18%。
產能增加,發貨量下滑,銷售收入持續大幅下降,這些問題不得不使印度本土鋼鐵企業開始考量擴產的步伐。
印度鋼鐵也面臨產能過剩?
評級機構印度評級(IndiaRatings)日前發布報告稱,由于國內鋼材需求增速較慢,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印度鋼鐵業將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并對其維持負面展望。
與此同時,明顯的產能過剩已經迫使印度鋼鐵企業放緩了擴張步伐。印度一家小型鋼鐵企業稱,當鋼材需求增長陷入停滯,鋼鐵業就不應該繼續擴大產能,而印度政府推動的“印度制造”運動所起到的刺激作用,至少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提升印度鋼材需求。
顯然,印度的鋼材消費需求并沒有及時跟上鋼鐵產能的擴張步伐。因為印度國內基礎設施項目進展緩慢及部分推遲,鋼鐵需求增速放緩,預計今年需求增長不可能超過4%~5%,即不會超過8000萬噸。
伴隨著產能的階段性過剩,印度鋼鐵產能利用率偏低也成為另一個重要問題。IndiaRatings近日表示,需求的增加無疑會對工業發展有益,但是,當前的壓力是世界性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導致價格低于預期,因此,短期內印度鋼鐵業還面臨產能利用率的下降的問題。
據了解,印度鋼鐵企業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普遍低于80%。“2106財年印度將有1200萬噸的產能落地,而與之相對應,鋼材消費需求并沒有顯著提高。我們預計印度鋼鐵業的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下降。”IndiaRatings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事實上,今年前4個月,印度的鋼鐵產量同比增長了6.7%至2997萬噸,并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產鋼國。而與1月~4月份印度粗鋼產量大幅增加有所不同,4月~10月份,印度鋼鐵產量5332萬公噸,下跌0.4%。這說明,印度的鋼鐵擴產步伐已經有所減緩或者動力略有不足。取而代之的是,4月~10月份,印度鋼材進口量增加48%,從去年同期的319.8萬噸增至474.1萬噸。而在此期間,印度的鋼材需求量上漲4.5%,可以看出,需求量的增長中相當一部分被進口鋼材所填充。
顯然,這不是印度政府希望看到的。與國外鋼材進口到印度相比,印度政府更希望本土企業擴大鋼材產能,或外資到印度本土辦廠。面對進口量激增,印度國內鋼鐵企業對限制進口的呼聲漸盛。印度政府也頻頻采取措施,保護國內鋼廠免受進口鋼材的沖擊。其采用的方法仍然是貿易保護。
如圖所示,從今年6月份開始,印度2次上調鋼材進口關稅,多次針對一些與印度國內廠商主要鋼材品種重合的品種進行反傾銷調查。
印度鋼鐵行業一名分析師稱,提高鋼材進口關稅并不是解決行業當前面臨問題的正確方法,小幅提高進口關稅無助于拉低國內鋼材和進口鋼材之間的價差,印度鋼鐵企業需要提高自身成本競爭力,以使其能夠不會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進口鋼材。
沒那么容易實現的“鋼鐵夢”
印度埃薩鋼公司(Essar)首席執行官DilipOommen指出,印度政府的產能擴張目標過于樂觀,到2025年,印度粗鋼產量不會超過2.25億噸,除非需求增長率超過12%,且國內消費能夠吸收絕大部分未來的新增產能。印度特鋼生產廠家Kalyani鋼公司總經理稱,即使有2億噸的新增產能,一些老廠會因沒有競爭力而被關掉。
據了解,為了達到2025年實現年產能3億噸目標,印度目前已經有300多個諒解備忘錄被簽署,總計有4.06億噸鋼產能。但大多項目仍受到土地收購、基礎設施以及原料、能源、水等資源獲得性的制約。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表示,印度政府在房屋和智能城市之類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支出,對于正面臨廉價進口鋼材威脅的印度鋼鐵業復蘇而言,至關重要。印度總理莫迪也已決定,把公路、高速公路以及其他一些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支出提高兩倍。惠譽對此表示,這一舉措或將使印度鋼鐵消耗量在2016年提高7%~8%。
基礎設施建設遲緩,導致鋼鐵產能擴張提前,產能利用率下降,這是印度自身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全球產能總體過剩的大背景下,印度國內鋼鐵業的產能擴張又無法避免地會遭遇進口鋼材的沖擊。而且,印度不少鋼鐵企業因持續擴張導致債臺高筑,且鋼鐵產品單一,高附加值鋼鐵品種占比低等都使得印度的鋼鐵企業競爭力偏低。因此,印度的這條鋼鐵產能擴張之路恐怕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