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趕集合并后第一季 競和效果僅顯現一半
2015/8/21 8:33: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58同城今天公布的2015二季度財報顯示,期間營收1.595億美元,同比增長147.1%;凈虧損為2690萬美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120萬美元。2015年458同城今天公布的2015二季度財報顯示,期間營收1.595億美元,同比增長147.1%;凈虧損為2690萬美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120萬美元。
2015年4月,58同城以3400萬份普通股加4.122億現金的方式獲得趕集網43.2%的股份。楊浩涌與姚勁波任聯合CEO、聯席董事長。合并后,58、趕集兩個品牌仍將獨立運營。
合并效果體現在營收增長
58同城的營收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發布信息的商家貢獻的“會費”,二是網絡的廣告收入。兩項收入增長較為均衡,2014財年,58同城會員費和廣告費收入占比分別為52.5%和47.2%;2015年二季度,兩項收入同比增幅別為204%和87%,會員費收入占比上升到55.8%。
58同城屬于UGC(用戶生產內容)網站,付費會員是根本。他們不僅付出真金白銀還上傳可以吸引網上流量的本地生活信息。2015年二季度,付費會員數同比增長53.7%達78.4萬,ARPU值同比增長21.4%達83.5美元/季度,所以會費收入同比增長86.6%。
58同城采取“在線自助推廣”(其原理類似百度競價排名),網站人氣高了,廣告收入自然水漲船高,2015年二季度在線推廣收入同比增長204.3%。
58同城營收增長如此迅猛,估計與合并趕集網有關。果真如此,二季度的營收快速增長將不會出現在三季度。
成本費用沒降多少
58同城開支中的大頭的銷售費用,包括線下發展付費用戶、線上買流量、打廣告、請形象代言人。2011年,市場營銷支出占到營收的241%。也就是說花2塊4毛錢買1塊錢的營收。2013年以來,營銷費用占營收的比例大幅下降但仍遠遠高于50%。
市場費用如此之高,與58同城的商業模式有關也是窮追不舍的對手趕集網逼的。姚勁波說:“58同城與趕集打仗,有時候已經超出商業邏輯了,比如趕集請范冰冰代言,我們馬上請楊冪代言,不是因為代言就能提高知名度,而是不能讓趕集在聲勢上壓過去了。這種不計商業利益的打法,就是在賭氣。”所以,58同城率先上市后立即開始爭取并購對手。由于楊浩勇“一直賭氣”,直到2015年5月58同城才如愿。
虎嗅5月13日文章認為“58同城與趕集合并的效益被高估”。因為58同城的增長策略是一手在線上買流量,讓C光顧網站。另一手到線下“掃街”、“地推”從眾多B中發展、維護付費會員。
先說2B的銷售費用。趕集可以把手上的付費會員交出來,使58同城的營收在短時間內出現一輪暴漲,但后續的服務和維護仍然需要線下團和呼叫中心來完成。
再看2C的營銷費用:線上從百度等引擎購買流量,線下通過傳統媒體打廣告(例如請楊冪代言、每天在地鐵喊上百次:五~八~同~城~~~)。這部分費用事關網站流量,不能過度壓縮。
在線下,假如楊冪、謝娜各喊100次給兩家網站帶來的UV數都是100。讓楊冪一個人喊100次,給合并后的58?趕集帶來的UV絕不會是200。要保增長,廣告費就不能太省。
2015年二季度,58同城市場費用達到創紀錄的1.35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85%。今年一季度為“拿下”趕集,營銷費用占營收的131%。
58同城業績由盈轉虧的答案就在上面這張圖里:2015年二季度銷售費用占營收的85%,而2014年二季度只占62%。
除了趕集網,58同城還進行了一系列并購,將安居客、英才網收入囊中。但與趕集網的情況相似,這些并購能增大營收卻不見得能帶來盈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8月19日國際油價跌至6年來新低
- 下一篇:北京將建主播“黑名單” 保障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