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水泥行業運行情況分析與展望
2015/8/6 8:33: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受國家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給水泥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行業結構調整、創新、升級等工作仍在艱難推進,行業產能過剩、環保加壓受國家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給水泥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行業結構調整、創新、升級等工作仍在艱難推進,行業產能過剩、環保加壓、企業利潤萎縮等問題日益突顯,行業已經進入了“陣痛期”。
一、行業運行:市場急轉直下,企業搏殺求生存
1.1水泥產量增速為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負值
自2014年以來,房地產新開工和投資不足嚴重削弱了下游水泥需求,2015年頹勢依舊。雖自2014年下半年起國家頻頻發力擴大基建投資,但因項目落地滯后效應及受資金制約等原因,對下游水泥需求提振作用有限。兩大主力市場需求的劣勢表現,致使上半年全國累計生產水泥僅10.77億噸,同比下降5.3%,為自1991年以來的負增長,熟料產量6.31億噸,同比下降8.77%。從月度來看,累計水泥產量同比增速已連續四月為負值,且降幅擴大,單月水泥產量亦連續10個月同比負增長。其背后是下游需求銳減,企業庫存高壓,頻頻被迫停窯減產。
分區域看,北方產量增速下滑最為嚴重,東北、華北和西北全面大幅下滑,分別同比下-29%、-16%、-11%;南方地區產量亦同比小幅負增長,華東、中南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西南降幅最小,僅下降0.30%。從具體省市的產量增長來看,西藏、重慶、福建、貴州、內蒙古、廣西、湖南、江西及廣東為9個保持增長的地區,西藏一枝獨秀,大幅反彈增長44.18%,增速遙遙領先,福建和內蒙古亦由負轉向正增長,其余6省除廣西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以外均明顯滑落,尤其是貴州及廣東。北部地區受地區需求匱乏被迫限產影響,產量負增長幅度較大,如山東、新疆、吉林、河北、遼寧、黑龍江、山西降幅均在14%以上。
1.2水泥價格戰硝煙四起,華東、中南地區急跌
上半年全國水泥價格可謂策馬揚鞭一路下挫,就連4、5月份的市場小陽春亦未能抵擋下行行情。長三角、珠三角、湘鄂、云貴川和陜甘等地水泥市場哀聲四起、硝煙彌漫。全國P.O42.5散裝水泥價格已累計下跌13.27%(2013、2014年分別為-4.68%、-9.52%),為近年來僅次于2012年的-14.58%。但兩者的市場環境卻已截然不容,相對于2012年因需求低速增長企業為擴大盈利而開展溫柔的價格戰,目前已升級為在需求萎縮下企業求生存而開展的價格白刃戰。從價格絕對值來看,上半年全國P.O42.5散裝水泥平均價格為286元/噸,低于去年同期52元/噸,上半年各月價格亦有45-60元/噸不等的價差。今年6月的價格較2014年三季度的最低點還要低35元/噸,僅為267元/噸。
分區域來看,上半年華東及中南地區跌幅領先其余區域,分別下跌17.51%、15.53%。其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價格基數較高,二是地區需求受房地產影響萎縮尤為嚴重,多數企業執行“以價換量”,提升保運轉率,無法達成統一有效的自律行為。華東地區的江浙滬皖贛等地的價格較年初的價格跌落55-80元/噸不等,跌幅在20%左右;中南的兩廣降價也不俗,環比年初跌落70-85元/噸,降幅分別在22%左右。西南區域受川貴價格的大幅跌落影響,降幅亦超過10%。北方地區跌幅相對較小,區域水泥價格平均下滑15-25元/噸,環比跌幅在5%~7%之間。絕大多數企業處于虧損經營中,但為保證現金流,寧愿以低價銷售也不主動有序減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