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奈的選擇——煤炭企業降薪現象探析
2015/7/18 8:33:2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一位礦工朋友在微信上曬出了稅金一欄為空白的工資單,并且發出了“掙得少的唯一一個好處就不用扣稅!好懷念扣稅的日子啊!”的感嘆。由于產能嚴重過剩,國內煤價自近日,一位礦工朋友在微信上曬出了稅金一欄為空白的工資單,并且發出了“掙得少的唯一一個好處就不用扣稅!好懷念扣稅的日子啊!”的感嘆。
由于產能嚴重過剩,國內煤價自2012年以來一路走跌,今年已進入第三個年頭,而這種趨勢似乎不僅看不到盡頭,而且越發嚴重。今年以來,隨著煤炭經濟下行加劇,煤價下跌,更多的煤礦不得不通過降薪的方式來降低支出,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目前,降薪潮由點到面、由局部到全面已經席卷整個煤炭行業。
據調查,在山西省朔州市,一些已經降薪的煤礦,職工工資下降幅度在20-30%之間,欠薪在3-5個月之間;有的企業為了保持職工穩定,沒有降薪但欠薪,欠薪時間在半年左右。那么,工資在噸煤成本中所占比重有多大,降薪對緩解困境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降薪后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受到影響……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調查。
一、職工工資在噸煤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據調查,朔州市煤礦職工工資總額平均占到噸煤成本的比重在10-20%之間。比如,某大型煤礦,2012年原煤單位生產成本為116.96元/噸,其中:人工費9.45元/噸,占總成本的8%;2013年原煤單位生產成本為125.11元/噸,其中人工費為10.01元/噸,占總成本的8%。再比如,某民營企業,2015年原煤成本為117.43元,其中工資7.26元,占成本的6.2%;還比如,某民營企業2010年單位成本107.27元,其中人工費用7.99元,占總成本的7.45%;2011年單位成本133.96元,其中人工費用10.76元,占總成本的8%;2012年單位成本129.58元,其中人工費用15.51元,占總成本的12%;2013年單位成本135.71元,其中人工費用12.45元,占總成本的9.17%。再比如某縣國有煤礦,2015年上半年噸煤成本中用于支付職工工資為62元,占噸煤總成本260元的23%,這屬于占的比例較高的煤礦。上述情況說明,職工工資在噸煤成本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太大,降薪對脫困不能夠產生決定性的作用。之所以降薪,是企業不得已和無奈的選擇,多數煤礦并不愿意這樣做。降薪的煤礦主要原因是支付職工工資取決于現金流,職工工資是“硬通貨”,其他材料、設備費等可以掛賬。成本和售價嚴重倒掛、投入大于產出、現金流不足,是降薪的主要因素。
一位地方國有煤礦的董事長道出苦衷:雖然我們礦沒有降薪,但已經支撐不住了。現在我們把保證職工工資的發放放在第一位,實際情況是企業入不敷出,在發放了職工工資后,收入所剩無已,導致對再生產、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甚至安全投入等都在下降。另外,我們也欠下了其他客戶和商家的材料費、設備費等遲遲不能支付,使企業誠信經營這樣的無形資產也在大量流失,這樣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
二、降薪對職工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應該說,職工工資的高低由企業的經濟效益決定,企業效益好了,職工工資的發往不僅有保證且會上升;經濟效益差了,職工的工資發放不僅沒保證也會下降。調查中,多數職工對企業的降薪表示理解;多數企業也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采取了降薪措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