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鋼鐵產業如何提高競爭力?
2015/7/10 8:34: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鋼鐵產業依靠規模增長和質量提升的雙輪驅動,滿足了建筑、機械、能源、汽車等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際地位中國鋼鐵產業依靠規模增長和質量提升的雙輪驅動,滿足了建筑、機械、能源、汽車等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競爭力。
隨著“十三五”時期的到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措施將激發各種經濟要素的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也要求鋼鐵企業加快改革創新和轉型發展,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
我國鋼鐵工業面臨風險挑戰
當前,我國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鋼鐵工業進入了生產消費峰值弧頂期、市場格局深度調整期、建成鋼鐵強國關鍵決定期和創新發展歷史機遇期。“十三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面臨的風險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進入深水區,任務更加艱巨。我國鋼鐵產業自2011年第三季度起就進入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境,至今已經持續了4年。據相關資料測算,2014年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不到70%,距離合理水平有較大差距。《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下發以來,有關部門、地方通過淘汰落后、環境治理、結構調整和規范經營等手段,壓減了一批鋼鐵產能。隨著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的推進,現有措施的壓減空間已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等問題的積累風險逐步提高。此外,鋼鐵產能市場化退出機制不完善,優不勝、劣不汰的亂象沒有根本改觀,重點壓減地區的政策托底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企業經營困難、分化明顯,資金斷鏈風險加大。“十二五”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始終在3%以下,處于工業行業最低水平。2014年鋼協統計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8.34%,支付財務費用938.3億元,高出鋼鐵主營業務利潤11.5倍之多,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的企業共18家,合計產鋼0.84億噸,企業資金鏈壓力日益增大。自《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發布到2014年底,重點統計鋼鐵企業應收、應付賬款合計由5250億元增加到5818億元,增幅10.8%。其中,應收賬款由1127億元增加到1327億元,增幅17.8%。要看到,在產量規模幾乎沒有增長情況下,此增速明顯過快,說明鋼鐵行業債務風險正在快速積累。不僅如此,鋼鐵上市公司平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別僅為0.69和0.19,遠低于正常水平,鋼鐵企業償債能力已經處于風險邊緣,已有一些鋼鐵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被迫關停。
環保治理保持高壓態勢,企業壓力巨大。鋼鐵行業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行業。2015年我國實施新《環境保護法》,增加了政府追責、公益訴訟、按日無上限記罰、責任人刑事拘留等舉措。與此同時,鋼鐵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大幅提高。由于我國鋼鐵企業環保歷史欠賬較多,相當一部分鋼鐵企業不能滿足環保治理的新要求,須加大環保投入,生產經營成本進一步上升。尤其是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鋼鐵企業面臨的環保監管將更加嚴格,一些鋼鐵企業因環保不達標被迫關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