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再生能源或迎巨額投資 有望15年內取代煤炭
2015/7/2 8:32: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6月上旬召開的G7峰會上,七國領導人達成一致,承諾本世紀末實現無碳經濟。而年底即將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最大看點是以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主提出的減排貢獻在6月上旬召開的G7峰會上,七國領導人達成一致,承諾本世紀末實現無碳經濟。而年底即將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最大看點是以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主提出的減排貢獻為基礎編制的限制溫室氣體協議能否通過;同時,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有望于2016年底試運行,彼時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中國將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為此,從可再生能源、碳市場、碳投資和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四大方面著手,詳解中國未來低碳產業版圖。
今年6月初,出席G7峰會的各國領導人達成一致,承諾本世紀末實現無碳經濟,并計劃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40%~70%。而將于年底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因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有望達成協議,也備受各方關注。“今年巴黎氣候大會最大的看點是,以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主提出的減排貢獻為基礎編制的限制溫室氣體協議能否通過。”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告訴記者,中美去年11月發布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全球樹立了良好榜樣,而且從目前各國對限制溫室氣體這一協議取得的一致性來看,今年的巴黎氣候大會取得成果大有希望。
我國能源結構將受影響
預定11月30日至12月11日舉行的巴黎氣候大會,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提出的目標,即達成一項抑制全球變暖的歷史性協定,確保地球升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2攝氏度,防止地球氣候因溫室氣體而受到潛在的毀滅性破壞。
6月11日,在德國波恩結束的2015年第二輪聯合國氣候談判,達成了一項內容龐雜、多處表述含混不清的草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在第三屆深圳低碳國際城論壇上說,對于年底是否能有新協議,預期不可過高,但也不可沒有,總體而言是有進展,有前進,值得期望的。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趙黛青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首先要在國際空間中爭取發展權,但對內還是要加強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調整能源結構,控制排放總量,需要有更多的行動,更嚴格的要求和更明確的規則。
宋智晨表示,中國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因此亟須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
不少分析認為,如果今年巴黎氣候大會上各方能達成新協議,可再生能源便有望在15年內取代煤炭,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發電能源。
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發現,當下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發電量的比例約為五分之一,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接近三分之一,并超過煤炭、天然氣和核能的比例。不過IEA稱,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全球發電總量的22%,還遠低于煤炭發電41%的水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啟動
- 下一篇:2015年第25周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周評